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0年至2001年间加拿大华人新移民,与以往的加拿大华人移民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在加拿大移民史上,华人新移民的特征变迁,不仅反映了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同时也被这些移民政策所塑造,华人新移民异质性与加拿大政府的依时性移民选择政策密切相关。另外,华人新移民的阶段性流动特征,是华人移民史上的特殊推力因素所造就的。不同的华人移民次群体之间,在社会性和人力资本方面具有多样性差异,不同的华人新移民群体的阶段性流动导致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的异质性本质。加拿大移民选择政策和华人新移民的阶段性流动,共同对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的异质性变迁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吴婷  汪炜 《八桂侨刊》2013,(1):59-6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拿大华人参政意识明显提高,华人参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参政力量薄弱、参政群体分布不平衡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思想、制度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儒家传统观念在思想上制约着华人参政;加拿大的选举制度在制度上影响着华人参政;而加拿大社会的种族歧视和华人社会内部的不和则是华人参政的社会障碍。  相似文献   

3.
吴婷 《八桂侨刊》2012,(1):48-53
1990年代以后,加拿大华人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华人人口剧增、社会经济地位大幅提升,这些变化对华人政治参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2011年,加拿大举行了第41届联邦大选,在此次大选中,华人参政积极,政治表现突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4.
华人之窗     
全加华人联会成立全加华人联会在五月十六日、十七日于温哥华举行的“一九九二年全加华人代表大会”期间正式成立。由来自加拿大各地四十余位代表组成的全加华人联会首届理事会,推选安大略省的陈炳丁为首届理事会执行主席,并确定全加华人联会的总部设在多伦多。全加华人联会的宗旨是:促进华商的团结和合作,维护华人在加拿大社会应有的权  相似文献   

5.
赵世玲 《思想战线》2005,31(5):94-101
加拿大华人社会从19世纪中叶至今,经历了巨大的社会文化变迁,老移民团体在制度性种族歧视下受到了各种限制与压迫。新移民团体在不平等法案法规废除以后,通过社会流动取得了一些改善与进步。“唐人街”(中国城)的产生、发展及加拿大华人群体面对文化霸权所进行的各种适应性改变,体现了他们在面对白人社会主流文化涵化与融合的过程。加拿大华人自身对于苦难的承受力也促使他们形成新的文化身份,争取到更加有利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全国人口为2600万,华人人口大约60万,占总人口不到30%,近年来,华人在加拿大社会的地位正在上升。 有人说,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华人的足迹,而凡有华人聚集的地方,一定会有中文学校和中文报纸,这是华人保存和发扬华人文化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7.
自17世纪开始,以商人为主的中国人移居暹罗者日渐增多。从吞武里王朝到曼谷王朝初期,暹罗华人社会出现了新的变化,潮州人成为暹罗华人社会的主角。20世纪初,随着暹罗社会新因素的出现,华社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此时,真正意义上的暹罗华人社会形成。  相似文献   

8.
这项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华人新移民在温哥华的定居和适应经历。调查结果显示:非经济原因如环境、教育和公民身份是华人移民加拿大的主要动机;就业和语言是华人新移民融入温哥华当地经济社会的最大障碍;由于他们在中国获得的大学文凭和工作经历在加拿大不被承认,他们在加拿大的经济成就不佳,这些阻碍了他们融入当地社会,增加了他们对加拿大生活的不满。根据三角移民模型理论的逻辑,这种不满将导致华人新移民离开温哥华。  相似文献   

9.
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的话题在众多学者中引起了广泛的研究热潮,近年来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的研究不断增加并且深化,研究内容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华侨华人的潜力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华侨华人的作用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华侨华人的影响分析.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的研究呈现出不断深化的趋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需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期,洗衣工在加拿大华人职业结构中占有相当比重,成为在加华人谋生的重要出路.一战爆发后,加拿大社会经济状况不断恶化,大量白人劳工陷入失业潮,白人资本家和政客为改善失业劳工的处境,将斗争矛头指向在加华工.1915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发生了一次驱逐华人洗衣馆事件.为抵制来自经济与政治方面的双重打击,华人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是,在反驱逐斗争中,华人因同行业之间的恶意竞争、政党纷争等因素,致使其内部产生分裂,削弱了一致对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吴元 《八桂侨刊》2010,(4):18-21
二战后,加拿大移民政策的转变,使华人移民增多,华人妇女移民作为其中的特殊群体,由最初的以家庭移民为主转以独立移民,其在加拿大的职业也逐渐扩展至各行各业,而促使妇女移民的原因主要有政策、经济、社会、思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于19世纪中叶开始移居加拿大,起初只有数万人。生存环境恶劣。加拿大政府出于本国利益的需要,在不同时期推出不同的移民政策,有些政策显然是针对华人的。2002年及2004年又对移民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纵观加拿大一个半世纪移民政策的演变,走过宽松—限制—严厉—宽松的历程。无论哪一时期的政策,申请移民者中,既有受益者,也有受打击者。总的来说,随着世界的进步和加拿大推行多元文化方针,华人的处境在不断改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华社人口在增加。2003年华人已超过120万人。尽管华人在争取生存发展中仍会有曲折和反复,但他们的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马来西亚与中国、东盟国家之间关系日益紧密,马来西亚华人发生跨国婚姻的现象日益常见。玻璃口新村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广西籍华人新村。从第一批外国新娘——印尼华人嫁入新村开始至今已有20余年,第二批是泰国新娘,第三批是越南和中国新娘。作为跨国移民而来的外国新娘,在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印尼新娘嫁入时间最早,较易获取公民身份证;泰国新娘保持原乡文化最浓;中国新娘多假结婚;越南新娘勤劳,婚后生活较为困难。玻璃口新村跨国婚姻是马来西亚华人跨国婚姻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首先,我代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向致力于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加拿大各界华侨华人朋友表示亲切的问候。“加拿大华人促进中国统一联盟”的成立是加拿大华侨华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高度赞赏加拿大华侨华人的这一重要举措。我们认为这是全球反独促统活动中出现的新飞跃,为此,我们专程从北京赶来,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加拿大的华侨华人表达我们的热烈祝贺。向前来出席和祝贺“加拿大华人促进中国统一联盟”成立大会的各位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5.
莫光木 《前沿》2012,(14):169-170
华人社团与华文教育、华文报刊被称为海外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二战以来,由于国际移民环境与美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美国华人社会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动.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华侨华人社团也出现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新变化.本文从原因、性质、功能的转变等角度分析二战后美国华侨华人社团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末的现在,是中华世界呈现出矫健动态的时代。这是以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在亚洲NIES、ASEAN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华侨华人社会的存在及所发挥的显著作用为其背景的。1997年7月以后,虽然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迎来了流动性的局面,华人世界的汹涌浪潮即使在香港回归和台湾问题等政治上的变  相似文献   

17.
杨汤琛 《前沿》2010,(16):151-153,175
在美国新大陆的游历中,梁启超得以在西方背景下全面审视华人,华人及其背后的国民性被放到一个异质的西方文化形态中加以凸现,呈现出惯常语境下被隐藏的国民性特质,成为梁启超反思国族根性、思考国族未来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华人的命运。郑天华就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华裔之一,1957年,郑天华当选为国会议员;这是加拿大华裔参政史上的里程碑。此后,加拿大政坛开始陆续出现华人的身影。华人参政是加拿大华人团结的重大表现。为了争取更高的华人参政成功率,华人应该走出华人圈,走出唐人街。  相似文献   

19.
《八桂侨刊》2012,(1):15-15
从淘金热、修铁路、人头税……到华人对加拿大的贡献终获承认,唐人街见证了华人在加拿大200多年的历史。30多年来,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荣誉退休教授黎全恩一直孜孜不倦地研究着唐人街,并坚持把唐人街当作历史宝藏加以保存,被誉为“加拿大唐人街之父”。  相似文献   

20.
到站王卫军画7月3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在《明报》头版刊登整版广告,就当年推行《华人移民法》及向华人征收“人头税”一事,代表政府和人民向本国华人郑重道歉。1885年,加政府通过《华人移民法》。向华人移民征收“人头税”。1903年,“人头税”额更由50加元猛增到500加元,相当于当时一名华工两年的薪水。1947年,加政府废除了排华法,但在加国内歧视华人的社会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加拿大政府对历史问题彻底检讨,表明其意在消除歧视,将公道还给为加拿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华人;同时也表明,近20年来中国国际地位日渐提高,海外华人力量不断壮大。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