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九世纪初拉普拉塔地区的独立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10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爆发的“五月革命”,揭开了拉普拉塔地区人民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的序幕。由于这次革命的胜利发展,1816年7月9日“拉普拉塔联合省”宣告成立,成为西属美洲继海地共和国之后第二个取得独立的国家,对当时整个西属美洲的独立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仅就拉普拉塔地区独立战争的历史前提,历史贡献及其性质作一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遥远的距离使人们很难把分别位于太平洋两岸的美洲大陆与亚洲的菲律宾联系在一起,菲律宾在西属殖民地历史研究中逐渐被淡漠.但菲律宾与西属美洲殖民地遭受殖民统治的历史及菲律宾人民与西属美洲殖民地人民共同参与的反殖斗争在世界反殖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那时,同为岛国的菲律宾和古巴还曾出现过两位同名的民族英雄--啊塞·黎萨尔和何塞·马蒂.他们的革命思想唤醒了太平洋两岸人民的斗争意识,对两国的政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在21世纪新殖民主义暗潮伴随着全球化脚步仍对太平洋两岸的发展产生影响时,我们应从广义上理解西属美洲的历史,把何塞·黎萨尔的思想与"我们的美洲"的思想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美国政治家提出两个半球理论有深刻的历史根源。该理论折射出了美国与欧洲在政治制度上二元对立的观念,同时也体现出了与欧洲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识形态取向。随着西属美洲殖民地的独立,美国政治家开始从不同的角度表述了美洲联合的思想,最终在门罗宣言中以国家文件形式全面阐述了两个半球理论。这种理论实质上只是美国单方面的一种设想,它试图把整个美洲集体孤立于欧洲之外,使之成为美国独自控制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4.
重金主义与贸易垄断制的形成十八世纪以前,西班牙对西属美洲殖民地贸易垄断政策的指导思想是重金主义。这种指导思想认为,“财富即货币”,国家积累的金银等贵金属越多就越富有。研究重商主义的学者霍罗克斯认为:美洲的发现不仅使西班牙成为一个殖民帝国,而且在欧洲需要金银的时候提供了大量的贵金属。这加速了主张贸易平衡的重商主义理论在其他国家的形成。十六、十七世纪正是西欧封建社会瓦解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人口激增,金银货币极为短缺。当时,西班牙竭力垄断从美洲运出的大量金银,于是欧洲其他国家为弥补货币匮乏,就  相似文献   

5.
对于西班牙美洲民族形成的问题,苏联学者米罗舍夫斯基提出这样一种见解: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居民“直到十九世纪初期还没有来得及结合为一个完全的民族”。他认为,结合为民族的条件“在西班牙美洲还不具备。……克里奥约人、黑人和许许多多的印第安部落的相互之间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心理状态,没有共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我们认为,米罗舍夫斯基的论点是有悖予历史事实的。试想,如果没有全体居民的总动员,十九世纪初席卷整个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斗争怎么会赢得胜利?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思想史和国际关系史的角度审视巴西和拉丁美洲的关系。学界曾普遍认为"拉丁美洲"概念最先是由法国人提出的,但事实上,为了强调共同拥有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一些旅居巴黎的西属美洲作家和知识分子早就已经开始使用"拉丁美洲"这种说法了。在取得独立后的1个多世纪里,无论是西属美洲学界还是各共和国政府,都没有将巴西看作是拉丁美洲的一部分。而同一时期,巴西政府与学界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欧洲并从1889年以后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美国。冷战期间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逐渐将巴西纳入"拉丁美洲"概念,但巴西学界和政府仍不认为巴西是该地区的组成部分。20世纪初美国与巴西间维持了一种特殊的同盟关系,但二战以后,美国既没有帮助巴西获得其所期盼的政治地位,也没有继续向它提供特殊的经济援助。深感失望的巴西政府开始推行旨在增进与南美洲各邻国关系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7.
西属美洲王权与教权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历史上,王权与教权之间的特殊关系及其演变,涉及到殖民地内外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宗教问题。本文拟就王权与教权关系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背景、西班牙王室在政教关系方面所坚持的原则和政策等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一、历史背景西属美洲王权与教权关系特点的形成,是同欧洲和美洲的政治经济及宗教问题密切相关的;可以说,美洲的政教关系是欧洲的王权与教权关系的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明至清中期以马尼拉为转运中心的中国与西属美洲的丝银贸易经历了兴盛、危机、复兴与衰败几个时期.西班牙占领马尼拉后,以中国生丝和丝织品为代表的商品物美价廉,迅速占领了美洲市场,中国与西属美洲的贸易进入兴盛期.明末清初的动荡造成了中国生丝生产的下降,贸易停滞,也使中国与西属美洲的贸易陷入危机.清朝开海以后,与西属美洲的贸易重新恢复,但此时也遇到了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随着英国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以及大量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不复存在,中国与西属美洲贸易也因此彻底衰落.  相似文献   

9.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了为摆脱西班牙、葡萄牙宗主国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不同学者对有关拉美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有不同看法。本文认为拉美独立运动爆发主要是由内因引起的,并从拉美人口结构变化、克里奥尔人的地位和角色、拉美文化、对殖民统治的长期反抗斗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考察。本文认为,拉美殖民地人口结构的变化与拉美民族的产生使得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半岛人"成为少数民族,克里奥尔人即拉美土生白人成为独立运动的推动与领导力量,殖民地不同民族之间交流与融合形成的拉美文化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长期以来殖民地人民为反对宗主国横征暴敛的抗争最终导致了拉美独立运动的爆发。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初,在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席卷整个拉丁美洲。继海地革命后,西属美洲殖民地中,委内瑞拉首先爆发革命,革命的最早推动者和领导者是被誉为“先驱者”的弗朗西斯科·德米兰达将军。米兰达于1750年3月28日出生在加拉加斯一个土生白人家庭,父亲是个有钱的商人。中学毕业后,他先在圣罗莎神学院读书,后又转到加拉加斯大学求学,并以博闻  相似文献   

11.
哥伦布生活在欧洲封建社会内部涌现资本主义因素的社会大变革时代,这使他既成为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杰出航海探险家,又成为美洲殖民统治制度的开创者。本文仅结合哥伦布的部分实践活动,对他在西属美洲实行的殖民政策和分配制作些浅析。从商站制到商业殖民地制哥伦布最初实行的殖民政策是商站制和商业殖民地制。这一政策的形成,与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传统背景及其在葡萄牙获得的直接经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在拉美国家历史上,土生白人上层是一个重要而独特的阶级,既是殖民地社会统治阶级的组成部分,又是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阶级",更是独立后拉美各共和国的统治阶级。本文通过对土生白人与拉美独立运动之间互动关系的考察,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拉美"土生白人独立派"是独立运动的领导者,因为土生白人中既有独立派,也有观望派和保王派,而独立派中也有激进与保守之分;拉美独立运动是"一场没有社会革命的政治革命",独立运动的领导者当时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革命的政策主张,而且也采取了一些落实措施,只不过因遭到保守势力的抵制与反对而最终成效甚微;拉美独立运动的胜利并未完成社会革命的任务,而在更大程度上,土生白人统治阶级把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继续作为阶级与种族压迫的工具,把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与实现民族解放对立起来,使殖民地时期的许多前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延续下来,从而既无助于民族国家的建设,也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拉美史研究领域中的一朵新葩──读《拉丁美洲经济制度史论》张森根在美洲,美国在独立后不长的时间内很快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而拉美至今仍在现代化道路上蹒跚。美国已故拉美史专家E.B.伯恩斯教授认为,其原因就在于拉美"殖民地历史长时期遗留下来、并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 ,走独立的技术和经济发展道路 ,巴西在 2 0世纪 70年代初即以信息产业为试点 ,制定了一系列高新科学技术政策 ,成为发展中国家最早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高科技发展模式的国家之一。 70年代以来巴西的信息产业政策是在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下运行的 ,一是“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独立而保守的信息产业政策 ,统称为BIP ,二是巴西实行“贸易自由化”后的一系列相应的信息产业政策。巴西历时 3 0多年的信息产业政策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拉美历史拉美经济从世界历史全局看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的性质和特点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87年2期从委托监护制的推行看西属拉美殖民者和宗主国矛 盾的发展《河北大学学报(哲社)》87年3 期拉丁美洲人民族性的结构〔美〕C.纳尔逊M. 《民族译丛》87年5期委托监护制不是授予土地的制度《山东师大学报 (社科)》87年5期发展主义与拉美现代化进程《社会科学(上粼》 87年9期拉美促进出口的经验—巴西的实例〔阿根廷〕 马尔塔·贝克曼《世界经济译丛》87年4期在拉丁美洲的外国直接投资《国际经济合作》盯 年1期拉美债务问题的演变与展望〔墨〕赫·…  相似文献   

16.
19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印第安人的文明进行了肆意破坏,对印第安人残酷屠杀和奴役,这无疑是应该谴责的。但是,从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各国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进步的全貌来看,美洲的“发现”和东西两半球的会合,促进了人类社会和世界各国的进步,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点,正如马克思说的:“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本文拟就美洲的发现对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7.
一1826年1月23日,西班牙在美洲大陆的最后一支殖民军向玻利瓦尔投降,长达三百年的殖民统治宣告基本结束。在美洲大陆赢得并巩固了政治独立之后,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无力,政权落在封建大庄园主手里。他们与帝国主义势力沆瀣一气,对民族民主运动实行残酷镇压。长期论为殖民地的拉美各国,经济基础十分落后,为帝国主义的巧取豪夺提供了有利条件。英国资本大量渗透到  相似文献   

18.
1989年9月12日,苏联拉丁美洲团结委员会、《历史问题》和《拉丁美洲》编辑部联合召开了一次“园桌会议”,讨论即将来临的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500周年的有关问题。一些苏联拉美研究的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一)关于“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等术语问题。祖伯里茨基指出,“发现美洲”等是欧洲中心论者使用的术语,目的在于贬低美洲大陆当地居民的作用;拉美各国使用的是“两种文明相遇”,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印第安人反侵略斗争的开始”;梵蒂冈史学家则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的500年”。他认为两种文化“会合”的提  相似文献   

19.
1570——1760年西属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世纪中叶之后的中菲贸易史是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1570—1760年经由西属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美洲白银则为此贸易史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但迄今为止对这一问题尚缺乏具体、深入的分析,以至于影响到中菲贸易史、菲律宾经济史、以及中国明清社会经济史等重要课题的研究深度。本文拟就1570—1760年美洲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数量及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提出粗浅的意见,以求教于史学界前辈和同仁。  相似文献   

20.
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在独立前就存在一批大地产主 ,他们的地产所有权可追溯到殖民地时期。独立后 ,阿根廷发展了大土地所有制 ,巴西的大地产制在全国仍占主流 ,乌拉圭殖民地时期的大地产一直延续下来。在生产关系上 ,3国农业经历了从奴隶制到分成制和雇工制 ,再到垦殖合同制或租佃制的转化。 3国的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基本上走了一条类似普鲁士式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