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学理论》2016,(4)
在19-20世纪斯托雷平改革是影响农村公社制度的一件大事。20世纪初俄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农奴制改革后,国家保留了村社制度,1905年革命后,村社发生了变化,开始反对沙皇和政府,政府开始了斯托雷平改革对村社制度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
现已出版的科学社会主义教材在有关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章节中,大都将列宁在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后提出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可能和平发展的思想与十九世纪后半期马克思、思格斯关于英、美等国无产阶级可能通过和平方式达到目的的思想相提并论,一同作为革命导师在肯定暴力革命的同时不排斥革命的和平方式的论据.(参见:高原主编《科学社会主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13—11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科学社会主义原理》1983年版,第179—180页.)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列宁在论述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平发展的思想时说:“武器掌握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这就是问题的实质.这就提供了并保证了整个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列宁选集》第三卷,第107页)在这里,列宁非常明确地指出了革命可能和平发展的实质性条件就是“武器掌握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很显然,这种实质性的条件是由暴力革命提供的.由于历时多年的帝国主义战争和腐朽的沙皇制度造孽,俄国一九一七年二月终于爆发了革命.这是一场由布尔什  相似文献   

3.
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运用马克思关于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原理洞察俄国社会革命的必然性,利用革命发展中的偶然性,在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沙俄战败的有利时机之际,推翻沙皇专制政府,夺取二月革命胜利,之后又善于争取群众,利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发生严重危机,巧于领导十月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处理好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是俄国革命胜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李兴濂 《各界》2010,(11):36-36
十九世纪的俄国处在沙皇统治下黑音的农奴制时代。1825年,一批俄罗斯的贵族知识分子,放弃了在豪华宫廷、舒适别墅、绿荫庄园的生活,在读书沙龙和青年舞会上,开始议论民主、人权、  相似文献   

5.
一十月革命不是无缘无故地在俄国出现的、它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俄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的基础上。在当时,俄国已经形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客观条件和前提。沙皇俄国并不是早期的帝国主义国家,它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要比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晚得多。但自从一八六一年废除农奴制后,资本主义,首先是工业资本主义,在俄国迅速发展起来。列宁曾多次谈到,俄国在一八六一年改革后几十年中所走过的道路,相当于欧洲各国走了整整一个世纪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7,(7)
正伊斯雷尔·爱泼斯坦,1915年4月20日生于波兰华沙,犹太人,在家中是独生子。父亲拉萨尔·爱泼斯坦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犹太劳动同盟"的骨干分子,1906年曾代表"犹太劳动同盟"参加在伦敦召开的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大会,后因反对俄国沙皇遭逮捕入狱。母亲索尼娅也是"犹太劳动同盟"成员,16岁因参加俄国革命活动,被流放西伯利亚。爱泼斯坦的祖父和姑姑都是遭希特勒法西斯杀害的,所以爱泼斯坦稍长就对侵略与压迫者有着  相似文献   

7.
列宁的《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写于1922年3月12日,发表在同月第三期《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杂志上.俄国十月革命、特别是在粉碎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自卫军叛乱以后,苏维埃政权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不甘心失败,不仅在军事、政治、经济上进行颠覆活动,而且在思想意识方面大肆宣扬资产阶级思想,丑化无产阶级专政,力图迷惑和毒化工农群众.例如一些披着“哲学家”、“社会学家”、“自然科  相似文献   

8.
剥削阶级的官场恶习与腐败,往往在官吏出巡时暴露无遗,这是今古同理,中外皆然的。在中国,有清人李嘉宝的小说《官场现形记》可为佐证;在俄国,果戈里的名剧《钦差大臣》,则通过一个纨绔子弟被误认为钦差大臣的种种奇遇,活画出沙皇统治下官场的群丑图。  相似文献   

9.
“灌输”一词非考茨基先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不少文章提到“灌输”一词是1901年由考茨基最先使用的。这种看法的形成,可能是依据列宁在《怎么办》中引用了考茨基关于“灌输”的论述,并肯定了这是“十分正确而重要的话”,而发生的误解。其实,列宁在1900年为《火星报》第1号撰写的社论里,总结俄国革命运动的教训,就指出革命政党“所应该实现的任务: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列宁全集》第4卷第330页)但是,列宁还不能算最早使用。1889年底,恩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有两种世界革命,第一种是属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范畴的世界革命。这种世界革命的时期早已过去了。还在1914年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尤其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时,就告终结了。从此以后,开始了第二种世界革命,即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这种革命,以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为主力军,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为同盟军。不管被压迫民族中间参加革命的阶级、党派或个人,是何种的阶级、党派或个人,又不管他们意识着这一点与否,他们主观上了解  相似文献   

11.
现已出版的科学社会主义教材在有关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章节中,大都将列宁在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后提出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可能和平发展的思想与十九世纪后半期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英、美等国无产阶级可能通过和平方式达到目的的思想相提并论,一同作为革命导师在肯定暴力革命的同时不排斥革命的和平方式的论据。(参见:高原主编《科学社会主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13—11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科学社会主义原理》1983年版,第179—180页。)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列宁在论述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平发展的思想时说:“武器掌握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这就是问题的实质。这就提供了并保证了整个革命有和平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党来领导,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在总结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后曾强调指出:"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165页)列宁在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推翻沙皇专制的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认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以外,没有别的武器".(《列宁选集》第1卷第510页)十月革命胜利后,在组织苏维埃政权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列宁也明确表示:在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布  相似文献   

13.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在资本主义世界打开了一个缺口.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社会主义超越了苏联和蒙古两个国家的国界.东欧各国在苏联的帮助下,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一段时期里,东欧国家在政治上比较稳定,在经济上有的还是比较繁荣的.然而,自从1989年下半年以来,如同多米诺骨牌似的东欧国家发生了急剧变化.执政了40多年的共产党失去了政权.东欧剧变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它又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哪些教训? 西方有人把东欧六国的剧变称之为"和平革命",有人将1989年称之为"东欧年";美国杂志《每日新闻》甚至将它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相提并论,说法国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列宁主义的代表作,《国家与革命》是一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与革命学说的经典之作。重新学习这部著作对我们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划清它在国家问题上与其他错误思潮的界限,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01时代背景《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前夜,根据当时国际国内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形势而写的。  相似文献   

15.
罗莎·卢森堡在《论俄国革命》一书中,满怀激情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欢呼,高度评价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所采取的果敢行动。书中对俄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作了深刻阐述,同时对当时布尔什维克党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所实行的一些严厉措施,提出了...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国庆节晚上看电视新闻,忽然听到为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恢复名誉的消息.我感到惊讶,为什么俄罗斯要为90年前被处决的沙皇恢复名誉呢?马上上网查找,但我的电脑水平太差,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给南京的朋友打电话,他次日即把10月2日刊登在<莫斯科共青团真理报>上的原文发给我,翻译如下: ……俄罗斯联邦最高法院主席团确认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庭成员是政治镇压的牺牲品,并为其恢复名誉……我们提醒大家,前沙皇尼古拉二世,他的妻子和五个孩子是在他们被囚禁的叶卡捷琳堡市商入伊格纳季耶夫住宅的地下室内被处决的.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世界工业强国之一的苏联,青少年犯罪问题也相当严重。本文就苏联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研究及其对策问题作一评述。一、历史与现状从历史的回顾中,我们清楚地看到,自十月革命至今的六十多年过程中,苏联青少年犯罪大致可分两个大的高峰阶段:1917年至1925年时期,即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年代;1958年至现在,即大致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时代。第一个大的高峰的出现,有着其明显的国际国内的历史原因,也是沙俄时代青少年犯罪的延续和发展。列宁称之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沙皇俄国,政治上极为反动,对外侵略扩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时期,列宁主张采用小资产阶级政党即社会革命党的土地纲领,主张实施"计算和监督"的措施,主张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和苏俄退出战争,主张苏俄学习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主张借鉴美国的泰罗制以提高苏俄的劳动生产率,主张利用旧社会的文化遗产等,体现了他政策思想的务实性和温和性。有人以为列宁是一个无视俄国实际和脱离俄国实际、凭主观意志激进地发动革命和推进革命的人,这种认识是不真实的。  相似文献   

19.
赵尚东 《理论导刊》2000,(11):31-33
一、马克思的“跨越”设想与列宁、毛泽东的探索经验与教训   19世纪下半叶,俄国民粹派首先提出了俄国可以由农村公社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而直接实现“非资本主义”前途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一开始对此持否定态度。后来,马克思在专门研究俄国问题时,于 1881年写给俄国革命家查苏利奇的信中说,俄国农村中长期保存下来的土地公有制的公社组织假如不遭破坏的话,俄国则“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 1882年马、恩在为《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写的序言中又指出:“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是一个有着浓烈宗教情结的民族.东正教作为文化现象和意识形态,深深根植于俄罗斯民众的意识之中,深刻影响着俄罗斯的历史与现实.从沙皇俄国到苏维埃政权,再到今天转型时期的俄罗斯,东正教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发展历程,其在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凝聚民族精神、促进国家统一、规范民众道德、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