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交往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和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互联网技术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即网络交往.网络交往已经迅速成为高校大学生实现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高校应该从多方面入手,促进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健康发展,使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0,(9)
每一个人都存在于现实的社会当中,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00后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他们渴望人际交往并希望交往能力得到他人的认同。同时他们中有一部分有过儿时留守经历。因此研究大学生儿时留守与和谐交往能力之间的关系非常有意义,通过SPSS22.0数据分析帮助大学生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培养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情商,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更好地应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对大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情商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能力,大学生应从理论到实践注重自身情商的培养、积累和提升.大学生在具备一定智商的基础上,加上较高的情商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以实力见证自己,打开成功之门.从大学到社会都应重视推进大学生情商的培养提高,这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著名思想家哈贝马斯针对工具理性对当今时代的统治提出了交往行动理论,交往行为理论倡导交往主体间相互尊重、理解、平等,对我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间性,教育主体的生成性和多元性,旨在提高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激烈的社会竞争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要具备科学知识,还要具备坚强的意志、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强大的抗挫折能力.高校体育教学基于其自身特点,对大学生进行的抗挫折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常美玲  徐立江 《学理论》2013,(12):369-370,386
大学生交往的功利化、虚拟化和被动化给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带来了诸多障碍。洞悉这些负面因素,开展相应的交往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开展良性交往的题中应有之义。把握好观念、方式和能力这三个向度,是开展大学生交往德育,取得良好成效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4)
在今天的社交网络时代,人们往往仍然强调技术的重要性而不是人的重要性,必须看到社交网络在给当代人的交往方式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也在不断侵蚀着使用者的心智与情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问题。当代艺术专业青年大学生对社交网络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热衷于通过社交网络交流,但也要看到社交网络给艺术专业大学生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艺术院校的教育者应该加强教育,采取措施如下:及时了解社交网络舆论动态;加强对社交网络舆论的引导;积极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社交网络的认知能力和对网络信息的辨别选择能力;大学生应培养主体自觉意识,强化交往理性。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36)
慈善意识是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慈善的认识、判断、了解和感知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对山东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的慈善行为和意识,并对培养大学生慈善意识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结合山东理工大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来提高大学生慈善意识。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犯罪案件频发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法律观念薄弱。我国只有在大学开设法律基础课程,这之前没有系统的法律知识普及,并且我国现今大学法制教育也没有发挥真正作用,法律基础知识作为大学的公共课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观念必须:切实有效地加强法制宣传学习;变革高校法律教育,培育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切实提高"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将法制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中,提高大学生法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波及很多城市的学潮平息以后,人们开始更深入地研究和更审慎地评价这一代大学生了。学生们的过激行动已经给我们国内政治经济生活和对外交往增添了复杂性。也许,人们在指责的同时,更多的是对这一代大学生的不理解。在当代大学生展现的矛盾性格的背后,孤独感作为目前大学生当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尚未引起人们尤其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充分的注意。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黄基凤 《学理论》2013,(30):262-264
通识教育理念下PBL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凸显学生主体性:从思维能力看PBL教学促进大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学习能力的发展;从理论内容建构看,有利于大学生对不同知识具有融通能力;从实施方式看,有利于大学生唤醒主体自主性。PBL教学通过以最终关怀为目的,促进大学生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人的普遍交往中实现自由个性。从而是培养"完整的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素霞 《理论探讨》2004,20(4):39-41
当代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交往手段革命,对人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探讨交往方式革命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可以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13)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无不和新媒体息息相关,每天使用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对他们的日常行为方式产生着深刻影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创新方法,迎接新媒体的机遇与挑战,巩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晏理斌 《学理论》2009,(18):227-228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由于从校门到校门的生活经历,导致了大学生心理成熟落后于生理成熟。另外,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往往自我感很强,对自己以及周围的事物极为敏感。这便致使大学生成为了心理疾病的高危群体.本文主要从当代大学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危害、解决办法三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道德人格面临的文化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在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异质、开放、无政府的网络文化导致大学生的人格变异、交往封闭,并形成意识形态的入侵.在文化市场化进程中,大众文化的商业化、标准化、通俗化导致大学生的道德导向模糊、道德分层划一、道德深度扁平.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物欲泛滥、个性张扬、追求世俗的消费文化导致大学生的道德理性危机,吞没了其真实自我,造成其意义式微.置身文化交锋的前沿,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应采用一种更为有效的文化方式,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心理障碍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岩 《理论导刊》2006,(11):94-96
人际交往是个体的基本需要,在以竞争和合作为重要特征之一的现代社会,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质量及形成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乃至未来的发展,解析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的具体特点,探究影响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种种心理障碍;对于有效寻找对策,消除大学生因人际关系问题而产生的焦虑、压抑、紧张、孤独等不良感受,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而选择更为恰当的交往策略,提高人际交往质量,使人际关系得到良性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在内,国在校大学生目前约有2000万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一个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最根本的素质,影响其内在核心竞争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大局,系到民族复兴的大局,系到小康社会建设的大局.进入21世纪的中国,治环境良好,个学科之间的分工更加综合和细化.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研究和创新,培养人才的工作做得更富有特色、更符合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侯霜  杜维彦 《学理论》2012,(22):226-227
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讨了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价值取向和道德品行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对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他们积极向上,具有崇尚自我、张扬个性、强调自我的心理;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促进他们交往的同时也使人际交往虚拟化。应充分发挥理论教育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学生工作者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学理论》2010,(16):205-205
当代大学生正值青年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的由生理变化引发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将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