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支柱,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积极向上的凝聚力量。能够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侧重于价值判断。民族精神是一个动态过程,只有与时代相结合,吸收时代精神,才能焕发生命力,才能成为现实的、真正代表民族根本利益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熔铸在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之中。民族精神认同就是对民族精神的认可、承认、接受、继承、创新、发展,尤为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并使之发扬光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精神认同。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这场灾难摧毁了无数人的家园,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创伤。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自然灾害,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义无返顾地进行了一场撼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战斗。这一举世罕见的一个民族以整体的力量与巨大的自然灾害相抗争的英雄壮举,是对我们民族力量的一次凝聚,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不折不挠的不竭动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新成果之汇聚,是未来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它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精神支持。中国参政党作为国家政权的合法参加者,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其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和政治使命。面对新时期参政党建设的新形势新情况,需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推进参政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适应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面对四川汶川地震这场特大自然灾害,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义无反顾地进行了一场撼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战斗。在抗震救灾中,中华儿女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团结战斗,顽强拼搏,为全世界展现了一个爱国主义、以人为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自强不息、不畏艰险的抗震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彰显,是鼓舞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状态、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特大地震震惊世界。媒体的集中聚焦,广播电视全方位、不间断的滚动播出,地震的极度惨烈和随之而来的大救援,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经受着一次次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体验着无数次的人间悲喜和身心感动。抗震救灾昭示出的人本精神、人本情怀、人性光辉,让灾区人民和心系灾区的亿万民众在大悲大苦中历经剧痛,亦在大灾大难中浴火重生,让人们从巨灾的黑暗和恐惧中走向希望和光明。  相似文献   

8.
积极的精神动力是构建和谐社会正确方向的保证.推动着和谐社会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这也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内在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当前激发精神动力的主要途径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教育以及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等。  相似文献   

9.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崭新形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通过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建设、制度建设、人格教育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四大方面的内容构成。井冈山精神与这四大方面都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根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感动中国”人物的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所体现的自强不息、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品质就是新时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表现形式,并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所处历史方位、思想渊源及思维基点和指向上具有内在一致性。从“感动中国”的视角下可以挖掘出深刻的价值基因,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感动中国人物的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所体现的自强不息、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品质就是新时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表现形式,并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所处历史方位、思想渊源及思维基点和指向上具有内在一致性。从感动中国的视角下可以挖掘出深刻的价值基因,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路上,我们能从中得到检验尺度、参照榜样及路径导向的有益借鉴和启示,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抗震救灾斗争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全面检阅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抗震救灾精神所体现的"和衷共济、团结奋斗、自强不息、敢于胜利、关爱生命、崇尚理性"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表达。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龙岩市弘扬与实践福建精神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得出龙岩民众对福建精神的认知与认同度高,普遍认为福建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在引领社会思潮中作用比较突出,正在转化为民众的自觉实践等结论。进一步弘扬福建精神必须重点做到:促进利益分配正义,增进价值认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引领社会思潮;完善体制机制安排,促进自觉践行;实施各项创建活动,带动弘扬践行。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客家优良传统具有共融性,客家优良传统贯穿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当前,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南引领客家优良传统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震惊了世界。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全国高校、特别是紧临灾区的高校与灾区人民奋力救灾、坚守相助。无论是在救灾现场还是在后方。他们都积极、迅速地参与到抗震救灾工作之中,涌现出许多的先进集体和感人事迹。教育战线要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着眼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着眼于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眼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着眼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9.
民主党派成员群体具有政治性、广泛性、代表性、知识性等特征,其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然体现自身特色。民主党派成员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就是要把握政治立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养成高尚道德情操,主要途径包括加强政治学习、坚持改革创新、加强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20.
论志愿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志愿精神产生于传统的慈善观念,现代以来,随着公民社会的日趋成熟而不断发展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志愿精神之间不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二者还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互动关联:一方面,中国志愿精神体现并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进程;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促进了志愿精神在全社会范围内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普及。中国志愿精神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互动关系中,发挥着凝聚功能、人文教育功能和示范功能,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