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 ,中国文化的走向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观向人们展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它向人们指明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础上的 ,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 ,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吸收了世界上一切文化的优秀成果。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这一文化观的灵魂 ,培育“四有”新人则是这一文化观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要想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党则必须坚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必须建设先进的文化,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3.
只有坚持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 ,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和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传统 ,并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努力超越西方工业文明的局限性 ,才能建设好最能体现人类普遍性与先进性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4.
5.
现时流行的“全球化”新概念,就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发展阶段。因此,应当重视全球化对当代社会主义的挑战,明确社会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历史任务,必然在于追随世界现代化进程,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是迎接全球化递出了一份答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民族现代化的伟大进军。由此,在面对全球化形势时,中国人民有着从容的精神准备和一定的物质基础。在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都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表述。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直接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号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事业"。2007年10月,党的  相似文献   

7.
本回顾了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变化,深刻总结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经验与三次危机的教训。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 ,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 ,提出并阐明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这些理论成果 ,为我国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事业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保障措施、抓住了关键环节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指南。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对旗帜问题的提法,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而1982年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首先举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2,(15):17-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典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中国的国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刘荣军  杨端茹 《探索》2001,1(4):82-85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的文化变迁在经历了三次论争高潮后,终于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这一选择突破了百年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转型在发展动力、中西之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的三大理论困境,正确解决了文化建设的时代性、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问题.面向21世纪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依据世界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依据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建设起具有中国特色而又深蕴时代内涵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阶段、新水平、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的形成过程,最初可追溯到"中国特色",以后又依次经过"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后演变成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既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历程的理论总结,又是一系列慨念演变的逻辑必然,还是党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概念总结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出发点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  相似文献   

14.
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思潮,它以保护全人类的生存环境为宗旨,把克服全球生态危机和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增加了新的内容。尽管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原则性的区别.但它谋求一种新的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并且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一个原则,即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它的具体实现形式区分开来,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在这些基本原则的具体实现形式方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把共同规律与民族特点结合起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樊卡娅 《党史文苑》2008,(12):48-4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起点;恢复和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前提和基础;重新确立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论断 ,体现了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出发点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 ,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高度发展。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 ,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 ,它强调的是人的社会化程度 ,即整个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18.
1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起点;恢复和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前提和基础;重新确立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孙元君 《奋斗》2023,(2):15-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这一要求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逻辑,庄严宣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