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从研究主题热点、研究方法、研究者队伍、引文与被引情况等方面,对《政治学研究》2000-2015年刊载的1021篇研究性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6年来,中国政治学研究主流领域是政治行为和政治文化,政治行为、政治发展、政治性质是一级主题热点,政治管理、政治学的性质、政治民主和政治统治是二级主题热点;政治学研究方法以传统思辨式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实证、定量研究;政治学研究者研究方向稳定性不足,产文单位以高校为主,高产论文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作者合著率低,主要为独著;作者引用文献主要是中文期刊和著作,高频被引文献主要源自政治行为、政治发展领域,高频被引作者为陈剩勇、周平.由此,提出政治学研究的未来发展取向,为我国政治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一帆 《团结》2009,(5):48-50
政治生活为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政治学研究如果离开了现实,缺乏对政治现实的回应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的政治学学者更应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出发,创建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只有建立在中国历史和现实基础上的政治学理论。才有可能把握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走向.才有可能对现实的政治发展起到理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垚垚 《学理论》2015,(1):60-62
借助结构和行为的强调重点和双方互动关系的历史梳理,系统说明了政治学研究方法从传统的旧制度主义政治学到行为主义政治科学到新制度主义政治科学的发展。并借助结构行为活动设计,打破新制度主义内部流派隔阂,揭示新制度主义研究的整体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论政治范畴     
“政治”是全部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明确科学的政治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项基本建设。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不但要研究一般的政治,尤其要研究无产阶级政治,这种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不仅把政治学的研究推向深入,而且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党性立场和实践意义。一、政治的规定性尽管两千多年以前亚里士多德就说过“人生来便是政治的功物”,而且还写了颇具规模的《政治学》,然而,政治的科学定义是什么?却一直是个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无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5月18日,由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武汉大学地方政治研究中心与武汉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联合承办的"政治心理与行为"研讨会(2019)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近4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政治心理学的学科发展、教学经验与研究方法,以及政治心理与行为实证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事实上已经成为很多学者进行政治学研究时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一部分。因而破除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迷信,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方法论,系统解读行为主义政治学,重新总结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经验和教训,日益成为中国政治学界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叶娟丽的著作《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正好回应了这一重大的理论课题。它从方法论的角度入手,为我们重新解读行为主义政治学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从总体上说,《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研究》是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研究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及其局限性的著作。该书有三个主要贡献: 第一,作者从廓清"政治行为"这一概念着手,指出行为主义政治学把行为心理学的方法当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政治学研究正在从传统政治学向现代政治学转变.李元书主编的《现代政治学概论》就是转变过程中一部有创意的著作,其主要特点是:1.理论体系新.该书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和主线,分为总论、政治主体、政治工具、政治行为、政治规模和政治文化5编.第一编分析和阐述了现代政治和现代政治学的内涵、特点,阐述了贯穿全书的两个基本元素:政治权力和研究政治生活的主要方法论——政治系统论.第二至五编分别阐述了政治权力的掌握和运用者:政治主体;政治主体实现政治目的的组织形  相似文献   

8.
○:王老师,最近我越来越感到,咱们搞的政治科学,应该更为实际地研究一些社会政治问题,特别是研究一些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你说的我完全赞同,而且是我一直主张的。马克思早就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我们的政治学理论同样是这样。作为一门研究社会公共权威即国家政权的传统学科,政治学的一些理论原理已越来越被实际的政治实践所重视;或者说,从事实际政治管理的人们也越来越注意吸收政治学的理论成果。○:不错,就拿政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市政管理学来说,它已经越来越被我们国家的有关城市政府所重视;由于…  相似文献   

9.
试论政治及政治学范畴与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的界定一直众说纷纭。科学的政治现象研究始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本质有许多精辟论述。文章认为 ,要建立政治学严密的科学体系应以国家为立足点。政治学的范畴分核心、基本、层次和思想四类。这些范畴可构成政治学体系 ,也可由此对政治作界定 :政治是政治主体与政治客体围绕着政治权力进行的有关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带有全局性的变革与协调行为。  相似文献   

10.
博士研究生是未来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博士论文是读博士研究生期间最重要的成果,形塑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因而,对博士论文进行梳理不无裨益。政治学博士点设立三十余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学博士,但却未见对博士论文的梳理。这就需要采用文本研究方法,对政治学科排名前十名高校2011~2015年间政治学理论专业的369篇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主题分类与界定、研究范式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估中国政治学引介与创新的贡献,辨析政治学在中国与中国的政治学之间的“身份危机”所在。以博士论文为代表的中国政治学的研究要坚守价值取向与立足现实关怀,吸取人类共同的政治智慧与挖掘本土积累的政治实践,在引介西方政治学的基础上实践中国的经验,建构中国的理论,为中国政治学研究提供知识储备,为中国政治发展作出政治学应有的贡献和智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探讨国际政治学中理性主义的概念入手,然后详细分析了理性主义对推动国际政治学科的作用。文章认为:理性主义学派具备了成熟理论的基本要素,其恪守的无政府状态的假设把国际政治学与政治学区别开来;其关注的国际体系中的国家行为体的行为趋向,又把国际政治学与国际法学、历史学区别开来。文章最后指出:由于理性主义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及国际政治现实的复杂性,因此用于解释现实的理论形态及理论的研究方法都应该是多元的。多元的理论与多元的方法在争鸣中共存,共同推动国际政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政治学与政治发展:中国政治学发展20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学在中国恢复至今已近20年。在这20里,中国政治学在与中国政治发展的相互作用中相得益彰。发展至今,经历了恢复学科、转化范式、确定价值和发展学术这四个时期,其研究主要涉及到十二大主题。政治学发展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贡献是一种复合性的和内在性的贡献。事实证明,中国政治发展不能没有政治学的贡献和支持。中国政治学这20年的发展经验,对其未来发展有积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族政治学:研究对象、性质、特点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政治学是一门以民族政治生活和各种民族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学科。但是,民族政治学以特定的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为基本研究对象,将学科的基点建立在政治学中,因此,它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目前,民族政治学的研究主要是在民族政治学理论、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治问题、国外民族的政治生活、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等四个基本的层面上展开。  相似文献   

14.
晓东 《瞭望》1988,(12)
在我国,恢复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应有地位,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情。 “文革”这场大灾难过去以后,人们痛定思痛,从总结和反思包括“文革”在内的沉痛的历史教训及分析我国现行政治体制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中,得出了要研究政治制度和体制。研究国家的组织和管理、研究政治家的思想和行为,研究党派、政治团体的地位、作用及其关系、研究权力及其运行等种种属于政治学范畴问题的结论。我国的政治学就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中恢复起来了。  相似文献   

15.
政治学界一般都接受行为主义政治学是对传统政治学的"革命"的美称,但是并没有甄别行为主义革命在政治学不同层面的蕴涵。行为主义对政治进行动态的或政治过程研究并将文化和社会等"低政治"因素引入政治过程研究,都称得上是政治学方法论上的一场革命。但是,因意识形态原因而建立的以西方政治制度为模板的分析范式,又是对旧制度主义、尤其是古典主义政治学的一次倒退。结果,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应有价值在比较政治研究中被大打折扣,与行为主义有着内在联系的理性选择主义政治学的盛行,使得以研究"重大问题"为使命政治学偏离其应有的航向。  相似文献   

16.
张国胜教授生于1956年,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教系,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教授、黑龙江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秘书长、黑龙江省政治学会理事。张国胜教授长期从事科社和政治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撰写了《企业文化研究》、《政治行为与转变政府职能》等专著,主编《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邓小平政治观研究》等书。发表了《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现代俄罗斯主义》等60余篇论文和译文,在本刊发表的文章有:《建立微观政治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重构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的一点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首先根据理论体系应具有的结构性、逻辑性、包容性、动态性等特征,对现有的政治学理论体系的不足之处作了分析。据此提出一种重构设想,即将政治学理论体系分为“政治主体”、“政治关系”、“政治意识”、“政治行为”、“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六个部分,并认为这一构想实现了历史与逻辑、宏观与微观、显性结构与隐性结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规范研究方法和经验研究方法是政治学研究的两大基本方法。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体系中长期居主流地位的规范研究方法曾一度被行为主义政治学奉行的经验研究方法所取代。7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向后行为主义的嬗变以及回归国家学派的崛起,标志着规范研究方法的复兴并与经验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代表了当代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最新发展趋势,对中国政治学方法论的研究及整个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也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政治学的繁荣和发展需要理论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9年 3月 30日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 :“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 ,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 ,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1980年 12月 2 4日在北京成立的全国性的中国政治学会 ,是中国政治学研究得到恢复的重要标志。 2 0年过去了 ,中国政治学的补课工作 ,其中包括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探索 ,对于西方政治学理论成果的介绍 ,以及对于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现实问题的研究等等 ,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一定的意义上讲 ,如果没有创新 ,也就没有 2 0年来政治学的发展。如今 ,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 ,我国经济体…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兴学科的民族政治学,缘起于中国民族政治问题研究。随着政治学对民族政治问题研究的介入,新的民族政治知识不断增加,民族政治的知识逻辑愈发清晰,民族政治研究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形成了政治学的分支学科。在此基础上,民族政治学把各种民族政治现象置于人类民族发展演变的总体过程中观察和认知,在一个宏大的视野下进行民族政治知识生产,从而形成和凸显了学科的独特功能,并在民族问题研究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从国家的立场和视角来看待和分析国内民族政治问题,确立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坚守了政治学的学科立场。民族政治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民族政治学的发展任务仍然突出而艰巨。民族政治学必须在面向现实的基础上强化知识生产能力,加强知识供给,完善学科的内部结构,有效回应人类社会民族政治实践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