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朴美玉 《人民论坛》2012,(17):222-223
汉语国际推广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也是国家语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多样性的大背景下,面向周边国家的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应符合周边国家语言规划的现状,汉语推广应建立在深入了解周边国家语言规划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
朱全国  周子渊 《前沿》2014,(7):189-191
公共外交在当代外交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其主体来看,存在着三种形式。一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政府公共外交;二是以政府主导,由各种社会组织为主体的公共外交;三是以政府为主导,民众个体为主体的公共外交。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个体公共外交提供了技术基础,而大规模的、不同国家民众间的流动与交流成为个体公共外交的现实基础。个体公共外交是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个体公共外交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利益与外交活动,有必要提高每一个个体的公共外交意识。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汉语国际推广"在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上被正式确认并纳入国家战略发展框架。对外汉语教学改称为汉语国际推广,名词的转化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汉语国际推广"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从各自熟悉的角度对汉语国际推广的诸多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对汉语国际推广的内涵、形式、策略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思考,希望能进一步推动汉语国际推广领域的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4.
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应该服务于国家文化战略,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建设文化软实力服务,但是,目前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仍然固守着旧的观念,重语言,轻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中只重视语言学和教学法;在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和培训工作中轻视文化;全国各高校从事对外教学的学院仍然只是语言教学机构;关于汉语国际推广的科研工作很少涉及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加快汉语国际推广的三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国际推广是一项新兴的事业,本文从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教材编写、兴办孔子学院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见解.  相似文献   

6.
李华 《青年论坛》2010,(1):149-151
在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应该对信息技术予以充分开发利用。文章提出电子题库建设的构想,讨论了对汉语教学与测试用电子题库的建设原则和未来电子试题库的基本功能,有助于今后在第二语言中更好地开展语言测试和多媒体教学。  相似文献   

7.
如火如荼的汉语热,精彩纷呈的国家年,稳定持续的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完善的新闻发言人制度……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正以更加自信和积极的态度,通过公共外交的舞台,向世界展示和说明中国。总的来看,近年来中国公共外交有三大亮点。  相似文献   

8.
吕卉 《今日海南》2016,(9):62-63
应主动设计和推动,充分发挥俄语国际频道在对俄公共外交中的作用,为我省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事业发展在俄语国家开拓新渠道。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下旬,我应广东省政协的邀请,对广东公共外交协会发表了一篇有关国际形势与公共外交的讲话。会后,广东省外办的老主任黄子强问了我一个问题:谈起外交,大家都记得周总理讲的"外交无小事”。由公共外文的开展,参加公共外交的人数在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理解“外交无小事”?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17,(1)
在政府主导下的汉语国际推广主要有孔子学院、华文教育和中国文化中心等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既有其优势,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汉语国际推广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民间开路的两条腿走路策略,既要依靠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大战略的强力支持,同时也需要充分利用民间的力量和资源。  相似文献   

11.
韩国政府对700万海外韩国人高度重视,通过建立涉侨机构、制定侨务方针政策、提供法律和财政保障、维护海外侨胞的权益等与海外侨胞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信任。在此基础上,韩国政府将侨务工作上升至外交的层面,通过海外韩国人开展国民外交、推广韩语教学、普及韩国电影电视剧等文化公共外交活动,提升韩国国家形象。但是,韩国侨务公共外交仍处于初期阶段,存在诸多挑战,主要是海外韩国人和韩国国民对于韩国侨务公共外交的认知还很不足,韩国侨务相关部门因预算和机构限制而对韩国侨务公共外交工作开展的积极性不够。韩国侨务公共外交的这些成果与存在的不足,可以为构建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层对"中国梦"的倡导及其内涵阐述引起了海外华人精英的高度关注。这些主要由侨领、留学生、学者等群体构成的海外华人精英对此表达出几种观点看法:一是期待与共鸣;二是担忧中国内部出现的如食品安全、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羁绊"中国梦"的实现;三是强调人本理念的植入,呼吁中国借鉴西方普世价值文明。这些观点反映出具有家国情怀的侨领和"跨国认同"的华人精英对中国形象和民族复兴的期待,同时他们正视中国内部目前现存问题与挑战,华人精英倾向于从政治文明和文化角度来设计中国圆梦的路径方法。华人精英俨然是海外华人社会的"意见领袖"。于是,通过发挥其在侨务公共外交中的桥梁作用,有利于聚合海外华侨华人的资源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3.
刘慧 《八桂侨刊》2017,(2):16-23
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公共外交已经成为各国外交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在外交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海外华文传媒既是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对象,又是外国新闻史的重要内容,在国际舆论格局中呈现一股非常独特的力量。从美国《侨报》和新加坡《联合早报》两大海外华文媒体关于中国重大事件的报道(如西藏问题、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等),清晰可见海外华文传媒在平衡国际舆论、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中国文化等方面对开展公共外交产生独特作用,由此建议有关部门支持海外华文传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China seeks to boost its public image globally China feels the need to urgently make up for lost time in a field it is unfamiliar with-public diplomacy.While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Japan and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mature systems of public diplomacy,China’s public diplomacy is still in its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梅州籍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捐助侨乡公益的力度和广度都大大提升,“造血型”捐助项目增多。但是也存在捐赠渠道、领域有待拓宽、捐赠项目有待提质、新生代侨捐未能有效培育等问题。在新时代下,为了更好地推动侨乡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在拓宽侨捐渠道、打造特色项目领域、维系乡情以涵养侨捐资源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6.
杨磊 《中国发展》2014,(4):50-52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消费大国,庞大的出国人群原本可以成为公共外交的使者和国家形象的代言人,遗憾的是,此起彼伏的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不仅引起目的地居民的反感,而且降低了中国政府公共外交的可信度,使国家形象受损。在全民外交时代,应加强对游客形象问题的研究,探究其对公共外交的影响程度,充分发挥个体在公共外交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巴西作为南美第一大国,与中国在政治与经济上有着较大互补性,合作前景非常广阔。但因地理遥远,中国对巴西的了解十分匮乏。且巴西长期为美国的势力范围,无论是精英抑或民间受美国影响十分明显。中国对巴西外交有时感觉力所不逮,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也就不愠不火。而良好的中巴外交关系,不仅事关两国之间友好合作和战略支持,还能带动中国与南美洲各国的互动。一定程度上,它还会影响到中国对台战略。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巴西的外交力度,拓宽对巴西的外交层面,形塑中国与巴西持续的友好合作关系。由此,借助巴西华商群体的力量推展公共外交实有必要。其中,在巴西社会有着持久影响力的浙江籍华商,更是责无旁贷。他们长期以来为巴西经济、文化作出了较大贡献,也累积了丰厚的社会优势资源,但也积淀了一定的负面要素。因而,需要扬长避短,采取一些改善措施,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以协助中国对巴西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18.
对曼德勒市华文教师资格证书培训班及曼德勒市、东枝市、腊戌市函授班共151名缅甸华人学员的调查发现:缅甸华人在情感亲近度方面,汉语方言、汉语普通话比缅语的认同度更高;使用频率方面,除“学校”“娱乐”场合外,其他场合汉语普通话、汉语方言使用频率都比缅语高;同时,其华人、华裔身份的认同度也较高。这种一致较高的认可度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经济因素及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传承等都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Ivisited Belgium and France from June 23 to 27 last summer with a delegation from the China Entrepreneur Club (CEC). My third overseas trip with a CEC delegation, this brief visit on a tight schedule nonetheless left me with deep impressions.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advocacy of overseas Taiwanese, particularly tho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US foreign policy and subsequently upon democratization in Taiwan. It concentrates particularly on the work of a Taiwanese non-governmental, non-profit advocacy group in the US—the 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 (FAPA). This article first composes an organizational history of FAPA by investigating the questions and processes of why and how FAPA was formed at the local level in the US. Further, it analyzes how the organization mobilized its relatively modest local resources in the US through grassroots diplomacy to promote Taiwan's visibility in the US, to influence the US government on Taiwan-related issues, and to attempt to impact upon Taiwan's democratization. Through the presentation of FAPA's organizational history, this article ultimately tries to answer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a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such as FAPA and its grassroots diplomacy has had an impact on US foreign policy and Taiwan's democratization. Besides adding to the existing scholarly literature on the causes of Taiwan's democratization, this study on the form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FAPA seeks to contribute to studies on NGOs' or non-state actors' grassroots diplomacy and lobbying efforts on governmental policies. Because FAPA functioned as an important diplomatic channel for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Taiwan's first opposition party in the post-World War II era, before it matured into a fully-developed national opposition party in the 1990s and consequently unseated the Kuomintang (KMT) in 2000, this article is also an examination of an opposition movement's informal diplom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