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四年多来,布什政府以“一个中国政策、两个前提(台湾不独立、大陆不动武)、三个支柱(一个中国、两岸对话、和平解决)、四个文件(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为基本架构,对台海政策做了两次调整。总的来说,这些调整未打破以往美国政府对台海政策的大框架,虽然在布什总统第一任初期出现一些偏差,但第二次调整后的台海政策已回到“双轨偏中间”的位置。由于美国对台湾问题的介入,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两岸问题的态度与政策是大陆对台政策面临的重要国际制约性因素。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及《与台湾关系法》构成了美国对台政策的四大支柱,在此基础上,美国以"战略模糊"为指导思想,通过"一个中国政策"在两岸之间进行"对冲/两面下注",试图维持现状,稳定海峡局势。通过对"和平解决"的强调,美国将台海问题的战略关注点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上。在两岸政策上,对于现状和稳定的追求仍是美国对台战略的核心目标,两岸和平发展的态势符合美国的总体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美实力相对此长彼消,中美战略博弈进入高风险系数的“错肩期”,拜登政府试图利用台湾问题等制造“组合拳”来打压围堵中国大陆。美国对台湾的角色认知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由“棋子”走向“陷阱”,由“打牌”走向“做牌”,由“筹码”走向“挖坑”,对两岸关系由可融促和到防融阻统、由防两岸冲突到防大陆武统台湾造成“既成事实”。这使得美国对台政策议题设置能力越来越强,并逐渐往法律化、“联盟化”和国际化等方向迈进,强化对台湾的“国家化”地位和“协防台湾”的非正式承诺,拉拢盟友集体对华打“台湾牌”。美国对台政策转向,进一步刺激民进党当局“倚美抗中谋独”幻想,也将给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增添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4.
自《上海公报》发表以来的三十多年问,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一直奉行所谓“和平解决”政策。表面上看,美国的“和平解决”与中国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政策取向上存在某种交叉,但事实上,由于美国这项政策的内涵和目标在冷战后出现新的变化,中、美在台湾问题“和平解决”上的分歧与矛盾也日  相似文献   

5.
海峡两岸关系的回顾与前瞻姜殿铭*两岸关系发展的回顾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台湾于一九四五年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长达五十年的殖民统治重归中国版图。从那时起,海峡两岸关系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在当时的国...  相似文献   

6.
王强 《台湾研究》2022,(5):73-82
长期以来,日本国内右翼亲台势力持续以“规范台日关系”为由,企图效仿美国推动制定日本版“与台湾关系法”,立法进程相继经历“亲台学者酝酿”、“右翼团体推动”以及“议员政治操作”等阶段。通过梳理日本“亲台”势力推动涉台立法的历史经纬和主要内容,可以看出虽然日本涉台立法版本层出不穷,但是始终围绕“台湾地位、情报共享及安全合作”等明显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的敏感议题。反华学者、右翼智库以及亲台议员等充当鼓动涉台立法的主要幕后势力。在中美战略博弈背景下,日本推动涉台立法呈现“由暗转明”的态势,使危害中日关系的涉台法律风险再次“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7.
1979年《与台湾关系法》的出台引发了中美外交纠纷,同时也削弱了"联美反苏"战略的基础,引发了中国在对美政策上的争论。部分大使和领导人在第五次驻外使节会议上质疑"联美反苏"的战略。为维护这一战略,邓小平与美方进行了密切合作。中方认可了卡特政府以行政承诺搁置纠纷;美方极力推进对华政策,修补双边关系。中美关系恢复快速发展后,邓小平在8月29日政治局会议上权衡了对美、对苏政策的利弊,劝说决策层中止了对苏缓和,稳定了中美关系。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发展对美关系和对苏关系的可能性是等同的,所以中国对美政策是中国现代化取向、安全战略和巧妙外交艺术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吴欢 《台湾研究》2013,(4):53-57
1914年北洋政府《行政诉讼法》的颁布是中国近代行政诉讼法制确立的标志,也被台湾学者公认为是台湾行政诉讼法制百年变迁的历史起点。但是此前和此后的五十年日据时期是台湾行政诉讼法制发展不可不察、不可回避的背景。随着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南京政府1932年《行政诉讼法》也被带到台湾施行,是为台湾行政诉讼法制史上的“旧法”时期。2000年台湾“行政诉讼法”大规模修正,是为“新法”时期。  相似文献   

9.
马祥林 《法制博览》2011,(15):39-41
“毛泽东是台湾最好的代言人”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积极奉行“台湾独立”政策,并于1954年与台湾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这一系列事件震动了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美国干涉我国内政的意图已非常明显,美国到底要介入到什么程度,《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多大?毛泽东决心对金门实施炮击,以便在实战中摸一摸美国的“战略底牌”。  相似文献   

10.
注释体例     
《台湾研究》2012,(3):64-64
一、中文注释采用尾注,全文连续注码。注码放于标点之后。注码号为[]二、注释例(一)著作类(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31页。(2)姜殿铭等编:《当代台湾大事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55页。(二)论文类(台港澳及海外刊物要注明刊号和出版年月)(1)郑岩:《台湾当局借“宪政改造”推进“法理台独”评析》,《台湾研究)}2005年第5期。(2)耿曙等:《全球化背景下的两岸关系与台商角色》,台湾《中国大陆研究》第48卷第1期,2005年3月。(三)文集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美国行政当局和国会加大力度调整对台政策,不断冲撞历届政府遵守的“一个中国”政策。一些美国智库在此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具有台湾民进党当局“官方”背景的全球台湾研究中心尤其活跃。这家致力于提升美台关系的小型智库地位特殊,擅长运用多种组合策略介入美国涉台政策过程。中美战略竞争的强化,为全球台湾研究中心影响美国对台政策提供便利,但长远来看,该智库在对台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仍将受限。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与台湾关系法》,美国仍有义务向台湾提供足以用于自卫的武器。重点应放在台湾在目前和预期大陆将占有优势的领域中采取行动所需要的防御性武器。最需要的是反潜和扫雷能力、一个比较灵活的指挥和控制系统,以及导弹防御系统(尽管目前还没有任何东西能  相似文献   

13.
目前,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简称TMD)已经成为中美关系中一个新的焦点。中美两国的TMD争论,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台湾问题。由于台湾“挟洋自重”,利用美国的TMD计划加强偏安、对抗统一,TMD也已构成了两岸关系中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将分析美国的TMD战略、中美和两岸之间的TMD争论反映了美国和台湾什么样的意图?TMD究竟会在什么程度和以什么样的方式,影响和干扰两岸关系。一、台湾对TMD问题的基本政策和策略对台湾来说,美国是其对抗祖国统一可以依赖的最大的国际势力。维持密切的台美关系、特别是加强台美…  相似文献   

14.
国民党执政五十年“侨务”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侨务”政策是台湾当局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49至2000年国民党统治台湾的50年间,历经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三任领导人主政,其“侨务”政策的演变也大致可以分为蒋介石时期的“反共复国”“侨务”政策、蒋经国时期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侨务”政策及李登辉时期的“台湾意识”形态化“侨务”政策三个阶段。李登辉时期的“侨务”政策既有对两蒋时期“侨务”政策的延续,同时更显现了“台独意识”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两岸关系的张力与极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问题何时可以解决?如何解决?这是一个长期困扰两岸政界与民间社会、却又很难回答的问题。1979年元旦中国大陆方面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4年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六点政策主张、1987年台湾方面宣布解除“戒严”,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1990年11月台湾方面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12月祖国大陆方面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会谈  相似文献   

16.
王敏 《台湾研究》2014,(2):46-54
近几年来台湾与东盟经济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台湾对东盟投资额和双方贸易额快速增长,东盟在台湾对外经贸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攀升以及双方经贸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其中台湾与新加坡率先签订“经济伙伴协议”,标志着台湾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关系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经济关系的快速发展是东盟经济的“引力”、大陆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湾当局政策“助力”这三股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台湾与东盟经贸往来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东盟对台湾经济重要性将持续上升,台湾也将东盟及主要国家列为对外商签VrA的重点对象,但可预见的是,双方经济关系将继续在“一个中国”框架内运行,且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17.
第111-115届国会期间(2009—2018),美国国会涉台立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提出涉台法案的核心诉求与上一个十年相比,立法意图更加具有指向性——服务于美国对华战略,分别紧随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和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两大主题。美国国会在相关法案中核心诉求主要包括:强化与台湾的“军事关系”、促进提升美台关系实质、协助台湾争取“国际生存空间”。美国国会涉台立法产生了多方面的破坏性影响,一方面,对美国政府的涉台政策施加了“刚性”约束力,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增加了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另一方面,这些涉台法案助长了“台独”分裂活动,破坏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2004年10月20日报道,台湾军方已向美国国防部提交了一封需求函,询问出售AGM-88C哈姆(HARM)高速反辐射导弹和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的可能性及其价格。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国国防部官员说“美国向台湾提供价格和出售的资料暗示美国将向台湾出售这些武器。但由于担心北京的反应,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务院预期将反对出售这些武器。反对者表示根据‘与台湾关系法’,只能出售防御性武器,因此将就哈姆和JDAM是否是防御性武器展开争论”不过据  相似文献   

19.
论美台军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台军事关系是美国政府图谋“以台制华”和台湾当局企图与祖国大陆长期维持“分裂分治”的重要支柱。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台军事关系受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制约,从结盟走向疏远,但在总体疏远中仍有局部反弹,特别在冷战后时期的美台军事关系再度提升。研究美台军事关系演化,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美国对台政策本质,更客观地分析台海斗争态势,更准确地把握统一斗争策略。一、美台军事关系的疏远1950年初,台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已成大势所趋,美国政府拒绝向败逃至台湾的国民党余部提供援助。1950年1月5日,杜鲁门总…  相似文献   

20.
四十六年来的美国对台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十六年来的美国对台政策李世安46年来美国对台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利用国共两党和中国人内部的矛盾,反对海峡两岸的统一;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幌子下,阻挠两岸统一,搞事实上的“两个中国”。几十年来,虽然中美关系经历了许多曲折,几经变化与调整,但美国对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