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话思维的特征之一是神秘性。这一点,笔者曾在《从苗族创世古歌看神话思维的神秘性》(《思想战线》1986年第四期)一文中作过论述。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从苗族创世古歌来看神话思维的又一特征——感官性。据心理学家研究,婴儿呱呱坠地后,从他生活的环境与自己的关系中,就欲寻取新的经验,以求得生存与发展。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之后,同出生的婴儿一样,产生了探索、认识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在产生神话的原始社会,原始人是凭着感官作为他们认识事物的唯一途径。当时,生产水平极其低  相似文献   

2.
古老的神话,它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思维活动的产物。那么,神话思维的特征是什么呢?本文着眼于我国各民族的神话,试就这一问题,加以论述。 神话思维的特征之一,是其神秘性。 人们一谈到神话,自然想起众多的神象,眼前便展现出绮丽的神秘色彩。原始人在远古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知识极贫乏,对大千世界无所知晓,对宇宙奥秘深感莫测,猛兽的袭击,疾病的传染,以及自然灾害等,无时不威胁着他们的安全。因此,人们面对千  相似文献   

3.
“混沌”创世神话的原始象征意义与宇宙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向政 《求索》2007,(2):158-160
中外有关“混沌”的创世神话,在对世界宇宙的认知上具有相似形。它们不仅包含了具象与意象的原初思维方式,原始宗教——巫信仰,还以隐喻为认知方式,以象征为述事手段,记叙其哲学、科学、历史和宗教观。因此,“混沌”创世神话也就成为远古先民各种思维方式与意识形态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4.
郑梅 《人民论坛》2013,(20):250-251
中西创世神话在看似相同的故事线索下隐藏着巨大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进行深入剖析,可以看到二者在婚姻观念、发展动力、人性论和文化兼容性等方面所折射出的各具魅力的文化个性。以《旧约》中的创世神话为例,对比中华神话,文章对中西创世神话中隐含的文化个性进行了剖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5.
郑梅 《人民论坛》2013,(7):250-251
中西创世神话在看似相同的故事线索下隐藏着巨大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进行深入剖析,可以看到二者在婚姻观念、发展动力、人性论和文化兼容性等方面所折射出的各具魅力的文化个性。以《旧约》中的创世神话为例,对比中华神话,文章对中西创世神话中隐含的文化个性进行了剖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6.
中国创世神话一般包括3类基本神话: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族群诞生神话.①这3类神话在叙事内容上尽管各有侧重,但又相互指涉,相互关联,连缀成一个具有发生学意蕴的叙述整体.因此,当我们探究中国创世神话的情节生成原则时,首先应当把中国创世神话视作一个"单一神话"来看待,先探究作为整体意义的"中国创世神话"的情节生成原则、主题意蕴,然后再揭示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族群诞生神话的叙述差别及其叙述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7.
唐蒋云露 《传承》2014,(6):108-113
姆六甲是壮族神话谱系中集创世女神、始祖母神和女性文化英雄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首位神话人物。姆六甲神话记录了她创世造人、治世定物等神圣功绩。姆六甲神话是壮族神话中的根基神话。从神话内部进行论证,分析姆六甲神话在内容上对壮族其他神话所起的奠基作用,从神话外部进行论证,分析姆六甲神话所反映的壮族先民生活状况和社会组织形态,以此回观它与壮族诸神话的关系,能使我们明确姆六甲神话在壮族神话中的源头地位,重新认识壮族这一珍贵的远古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地震鳌鱼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世神话的鳌鱼在据传由4世纪初叶东晋张堪再编的《列子·汤问篇》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世界观,是民俗学和神话学重要的史料。《汤问篇》是以夏革回答殷汤问题的形式,其中可见一些关于“鳌”的创世神话。首先,有中国古代神话中重要人物之一的女娲切鳌鱼足立四...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人类起源的创世神话,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学意蕴;两大文化体系内主流的人性论思想,人的主体性、自我意识等人本观念,以及各自的传统文化精神,都能在以《圣经》和《女娲造人》为文本的创世神话中找寻到相应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0.
甘奇 《传承》2011,(23):64-65
黎族神话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最原始的叙事文学,黎族神话从侧面向我们展现了原始社会黎族先民的生活状况和自然环境,从黎族神话的创世说、人类起源说、洪水神话、反抗自然灾害神话等几个方面来阐述黎族神话和中原地区神话之异同。  相似文献   

11.
腊易勺 《今日民族》2013,(12):21-23
《遮帕麻和遮咪麻》创世神话,系阿昌族中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古老神话。  相似文献   

12.
灾后遗留人种繁衍人类的神话,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现,而尤以中国西南地区最为集中。学者们研究此类神话时使用了洪水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兄妹婚神话、人祖神话、创世神话等众多不同的概念。对比来看,人祖神话在概括此类神话的主题,以及统领神话对应的信仰方面,更为妥当。需要指出的是,学界使用人祖神话进行研究成果不多,且较少对这一概念进行严格的内涵限定,导致其与"人类起源神话"这一涵盖更广的概念等同使用。事实上,人祖神话是人类起源神话的一种独特类型,是讲述大灾难后遗留的人种重新繁衍人类并被奉为人祖的神话。以人为祖这一突出特征使人祖神话区别于其它类型的人类起源神话。  相似文献   

13.
贵州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中保留着大量的女神形象,不仅再现了远古先民的生产生活样态,更展现了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女神信仰及原始母神想象体系。从创世神话中的大母神原型意象群,到洪水神话中的兄妹婚始祖传说,再到传统节日、祭祀中的女神崇拜,贵州少数民族神话中的女神形象呈现出一体多元的发展特征,承担着民族始祖神、保护神、自然神、生育神等多重功能。与此同时,各民族、地区之间的女神信仰在交往交流中不断融合吸收,丰富完善了中国神话系统。  相似文献   

14.
被马克思称为“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的史诗,又分为创世史诗(或称原始性史诗、神话史诗)和英雄史诗两大类。在我国南方各省,尤其是云南的少数民族中,大多产生了创世史诗并一直流传至今。各民族的创世史诗尽管离开了真正的历史事实,但却以艺术概括的形式曲折地反映出远古人类所经历的主要的历史过程,艺术地再现了“氏族社会人民生活最本质的面貌”,犹如一座琳琅满目的、展现原始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制度、社会组织、婚姻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理想愿望的博览馆。因此,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创世史诗进行研究,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就创世史诗产生的时代,发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就正于专家和同行。  相似文献   

15.
苗族创世神话反映了苗族先民征服自然的审美理想,体现了原始审美意识追求和谐的特点,具有刚劲、雄浑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16.
孙正国 《思想战线》2003,29(3):94-97
神话时代,各民族对于世界与人类起源命题的解答与诠释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且常常成为特定民族对其族源历史进行认同的表达方式。中国众多民族的族源性女神母题大体表现为4个亚型即大地女神、救世女神、创世女神、先祖女神等,并多与洪水神话母题链接。这些女神母题所建构的故事化诠释体系,认定世界与人类的起源具有同质性,并全面确立起女神的人性特征等文化意义,证明了中华民族在文化传统上作为母性文化的整体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苗族古歌作为记录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早期苗族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状况,也体现了苗族人民对于宇宙乃至世界万物的认识与理解。以贵州苗族古歌中的《开天辟地》歌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创世过程分为天地与日月两大系统,认为创世神话主要反映了早期苗族的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信仰。  相似文献   

18.
该书是我校副教授李子贤长期以来专攻神话史诗的论文集,最近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入论文二十余篇,内容可分三部分,一是神话的基本理论,如神话的性质、特征及定义、神话的分类、神话思维、神话与宗教的关系等;二是对西南少数民族神话的专题研究,如洪水神话、葫芦神话、始祖神话、谷物起源神话等;三是与神话有密切关系的史诗研究。作者长期从事民族民间文学的教学和研究,既重视田野作业实际调查,又重视国内外有  相似文献   

19.
潘稔 《当代广西》2010,(15):54-54
壮族古代文化遗产中,布洛陀神话是一个具有创世史诗价值的珍宝,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布洛陀是壮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壮族历史上为民族的文明和文化创造作出重大贡献的最早祖先。据专家考证,布洛陀神话在广西红水河、右江、左江、邕江流域广为流传,各地壮族民众都把布洛陀当做始祖神、创世神和宗教神加以崇拜。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与法制》2008,(20):41-43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家喻户晓。有关盘古创世传说的发源地,众说不一。2008年8月6日,一起由盘古神话故事引发的著作权纠纷案在河南省高院二审开庭。这也是我国首例神话传说著作权案。该判例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具有标本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