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实践推动和理论创新的成果,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与深入研究的空间。与物质生产力相对照,文化生产力具有二重性本质,在构成的结构要素、功能目标和发展状态上具有显著的特性。从实践的角度看,继承、创新、转化、监管是文化生产力价值实现过程的基本环节,也是文化发展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2.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需要运用系统思维,要以“三教”评价改革这一目前最为活跃的子系统为抓手,实现高质量的、系统的“三教”统筹。基于行动者-系统-动力学理论,“三教”评价改革系统中的主要动力要素包括由政府、学校、社会组织构成的主体性要素、由法律法规与评价惯习构成的制度性要素以及由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资源配置构成的环境性要素。三大动力要素在系统中呈现出推动主体共同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构建与服务全民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三个方面的价值表征。推进“三教”评价改革系统发展,应遵循统筹主体要素协同先行引领系统整体发展、统筹制度要素持续整合保障系统稳定发展以及统筹社会环境要素生态构建支持系统和谐发展的逻辑路向。  相似文献   

3.
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可归结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人才创新五个方面。而构建创新型城市,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互动合作,注重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4.
关于生产力要素问题纷争由来已久,至今并未取得共识。对生产力要素的研究应该始于生产力的本质之研究。生产力就其本质而言,是人们生产实践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有现实的成果,却潜藏在能力主体的体系内部。生产力由物质要素、能量要素和信息要素三大类形态各异的要素构成,它们在生产力体系内部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但不能或缺,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5.
现代国家政治的基本框架由三大要素即国家、社会和政党构成,因此,政党政治活动是在国家、社会与政党三者之间展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在政党与社会、政党与政党、政党与国家三重关系方面有着独特的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6.
经济结构转型具有三大构成要素:目标模式、转型条件(初始条件和终极条件)和过程方式(实现路径),“大陆型经济”模式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样本和目标方向,“大陆型经济”具有大国经济、可持续经济和内源性经济的三大内涵特征,中国向“大陆型经济”转型中存在初始条件向终极条件转化的路径梗阻,传统的路径依赖(东亚模式)和面临的现实困境是路径梗阻的表象,深层原因在于政府干预下的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方最新的政治学理论流派之一,历史制度主义越来越成为政治学研究尤其是宏大的政治变革和制度变迁问题研究的主要流派.该理论属于新制度主义的三大流派之一,主要特点是运用中观理论方法将研究视角对准了制度在历史过程中的变化,以及环境和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历史时间的要素成为历史制度主义的关键,从这一要素出发,形成了特殊的历史制度分析,这些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和过程追踪分析、关键节点、偶然性和事件的时间分析以及世界时间的研究.这种方法解构了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动态路线和景观.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8.
政府执行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执行主体、执行工具、执行资源、执行制度、执行环境、执行过程等,这些要素在治理的意义上具有新的内涵、结构与功能,因而能够形成更强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9.
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制定制度、执行制度、遵守制度、制度监督、制度评估、制度完善等重要环节,其中"执行、遵守、监督"三个环节构成"制度实施"过程。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从"制度优势"到"治理效能"的转化过程就是制度实施过程。转化效果、实施成效如何,取决于制度实施机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制度实施是不同制度主体之间博弈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制度主体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制度实施的动力机制。深入分析研究制度实施机制的行为动力规律,对于提高制度实施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所具有的基本制度保障、理论阐释支撑、补齐短板渠道、话语语境规约等独特功能,分析出在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存在认知制约、机制制约、平台制约等制约因素,进而提出构建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机制的实践路径,即立足界别特色和优势,构建部门与党派直接联系、全程反馈的“专项协商”机制;构建“动态联动”工作机制,打造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监督优势与营商环境优化“双维优势”联动模式;构建“要素赋能”长效机制,实现新型政党制度要素优势转化为营商环境优化实践提升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专利的价值不是体现在专利的所有权上,而是体现在专利的实施、转化等运作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上。如果仅仅获得了专利的所有权而不去转化、实施,则无疑是对专利资产的一种浪费。截至2012年,我国个人专利技术转化率还不到5%;高校的专利转化率也只有5%;专利技术实施率仅为0.29%。转化障碍的状况很大程度上缘于我国高校专利成果转化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立法不足对高校专利成果转化造成了很大的制约。我国亟须加快高校专利成果转化方面的立法建设,为高校专利成果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公务员出国培训是由若干要素和环节构成的复杂的系统与过程,只有对其具备整体性认识,才能全面考察这一系统性问题。各构成要素与过程要素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在公务员出国培训体系中,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用,构成一个完整、有序的系统。  相似文献   

13.
民主政治有三大原则或三大构成要素,即多数原则、程序原则、少数原则;各原则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构成民主政治的完整体系,缺一不可;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扬民主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4.
推进统战调研成果转化应用是统战工作从实践探索到指导实践的必然要求,是统战调研工作的内在价值体现。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统战部与区社会主义学院通过组建课题组、选题论证、问卷调查、走访取经、专题研讨等方式,分析研究统战调研成果转化应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从深入调研、拓宽思路、掌握方法、创新机制、确保落实几个方面着手,推进统战调研成果转化应用的制度化、机制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社会生态学的视角对党的代表大会制度进行理论探讨。首先分析了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生命系统及环境系统的构成要素,然后在剖析其生命系统诸要素固有缺陷的基础上,探讨了环境系统的变化对生命系统所形成的挑战,最后就如何在环境系统变化的压力下,实现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生命系统对环境系统的动态对接和融合,达到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生态平衡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创新型城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市自身进步、顺应世界城市发展趋势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可归结为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新、人才创新五个方面。而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提升创新思维,弘扬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互动合作,注重成果转化;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7.
历史制度主义是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重要流派,其关于时间、制度的理论成果有助于理解新中国警务问题。现代警务是新中国警务演进的目标,由价值理念、制度规则、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四个要素构成。根据现代警务四要素的分析框架,新中国警务演进的历程应以1978年为节点分为两个阶段——曲折发展的"现代警务1.0版"与初步定型的"现代警务2.0版"。新中国警务演进具有鲜明的特点:符合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规律,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的交汇,国际潮流与本土经验的融合。未来,我国警务将会沿着现代警务的既定轨道前行,在四要素的框架内实现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政治生态建设思想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形成的新的重要理论成果,体现了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丰富深刻的执政思想。它有着完整的内容体系及其丰满的构成要素。宏观系统上,包括了环境承载要素、内部驱动要素、外部协调要素等;中观系统上,包括了改革要素、发展要素、法治要素、党建要素等;微观系统上,包括了党群关系要素、政治权力要素、廉政要素、政治纪律要素、从政环境要素等,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系统思维的哲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术竞争力应是由学术资源、结果、机制要素子系统构成的优势能力体系.从资源要素出发,高校学术竞争力是学者、学术物资、学科在高校系统内相互作用,并有机结合的综合优势能力;从结果要素来看,高校学术竞争力是学者在学术发现优势能力、学术综合优势能力、学术传播优势能力和学术应用优势能力等多个维度上表现出来的产出成果优势;从机制要素来看,高校学术竞争力是高校组织技术创新竞争力、学术制度竞争力和学术文化竞争力等要素系统的集合.以上三组十个维度的竞争力都是决定高校学术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共同构建了高校学术竞争力的要素层次结构系统.  相似文献   

20.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最新成果,其核心价值在于适应中国刑事司法现状,提高司法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实现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兼顾。证明标准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公正与效率的重要保障。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一元多级"的证明标准,取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价值追求、《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明标准的立法模式以及案件自身特点所确定的司法要素。确立适用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证明标准,有助于丰富刑事诉讼证明理论,实践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功能,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