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尚霞 《党建文汇》2006,(4):52-52
某企业的一名销售人员兢兢业业地工作,并取得了不小的业绩。年终,总经理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对他说:“由于本年度你工作业绩突出,公司决定奖励你10万元!”业务员非常高兴,谢过总经理后拉门要走,总经理突然说道:“回来,我问你一件事。今年你有几天在家陪你妻子?”该业务员回答说:“今年我在家不超过10天。”  相似文献   

2.
看到一篇小文,记叙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印度的德兰修女的一件事。她倡议建立临终关怀医院,让死者都能死得有尊严。有位官员嘲讽地问她:“你打算帮助加尔各答数以百万的贫病伤残的人吗?”德兰修女没有回答这位官员,反而惊奇地问他:“数以百万?你怎么数出是一百万的?”官员说:“我的意思是,穷人太多了,你是数不完的,明白吗?”  相似文献   

3.
梁阁亭 《党课》2013,(4):68-68
台湾星云大师讲过这样一件事:他的一位很有名望的教授朋友带着上中学的女儿去街上买水果。挑选水果时.因教授衣着简单朴素,看起来不像个有钱人,小贩就很不耐烦地催促:“你到底买不买呀?”教授很礼貌地回答说:“买。”  相似文献   

4.
邓林 《新湘评论》2010,(14):52-52
爸爸爱整齐,爱干净,穿衣简单、朴素、老一套。除了早年在法国、苏联等地他穿西装,以后,他从不穿西装。冬天出门散步,不爱戴帽子,不爱戴围巾,下身只穿两条单裤,一条布衬裤、一条涤卡裤:上身一件衬衣、一件毛衣、一件中山装,有时候再套件大衣,下雪天也是一样。谁劝他多穿件衣服,他会说:“没那个福气。”或者反问:“你冷不冷?你不冷干嘛让我多穿?”他不喜欢毛手毛脚,丢三落四。  相似文献   

5.
邓林 《学习导报》2010,(14):52-52
爸爸爱整齐,爱干净,穿衣简单、朴素、老一套。除了早年在法国、苏联等地他穿西装,以后,他从不穿西装。冬天出门散步,不爱戴帽子,不爱戴围巾,下身只穿两条单裤,一条布衬裤、一条涤卡裤:上身一件衬衣、一件毛衣、一件中山装,有时候再套件大衣,下雪天也是一样。谁劝他多穿件衣服,他会说:“没那个福气。”或者反问:“你冷不冷?你不冷干嘛让我多穿?”他不喜欢毛手毛脚,丢三落四。  相似文献   

6.
《广东党史》编辑部同志: 你刊今年一月号有于光远同志《向他祝贺,为他高兴──记从粉碎“四人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胡耀邦》一文中,涉及在中央为薄一波、安子文、刘澜涛、杨献珍等六十一位老同志平反中的一些事情。可惜光远同志现在已记不清了,我就趁此机会把这件事说一说,以免今后以讹传讹下去。 于在文中说:“在平反冤假错案问题,我只做过一件事,就是曾彦修和我曾经写过一个对‘六十一人案’平反有用的材料。”“后来中央为六十一人平反的文件,用了曾彦修和我的证明材料。”“从过程上看,可能我先在口头上对耀邦讲过这件事,…  相似文献   

7.
《党建》1994,(2)
记他一笔“人情帐”方海洋不久前,听说了一件事:某地一位税务干部忠于职守,清正廉洁,颇得同事和群众的好评。但是,有某领导为亲友免税事向他说情,遭拒绝后,该领导便对他没有好脸色。因不通“人情”,使这位干部日子“难过”。日常工作中,总有某些党员干部,包括某...  相似文献   

8.
龙之剑 《前线》2014,(3):112-112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那是1949年4月的一天中.午,在中共中央进驻北京的第一站香山双清别墅内,毛泽东准备会见张澜先生,他吩咐李银桥说:“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李银桥在毛泽东仅有的“家底”里翻了又翻,竞挑不出一件不破或者没有补丁的衣服。他苦笑道:“主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却说:“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事能成,我相信嚼得菜根,百事可为,我们会考出好成绩!”  相似文献   

9.
秦川牛 《党课》2008,(9):126-127
朋友给我讲了一件事:最近气温很高,他随单位领导去基层送清凉,协助基层的几名员工布置慰问现场,在拉欢迎条幅时,一名员工抬头看了看条幅上“送清凉到一线”的字样,笑着说:“你送清凉到一线,却整哥们儿我一身汗……”  相似文献   

10.
刘岳 《前线》2014,(4):123-123,126
徐特立与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吴玉章一同被誉为“延安五老”。1927年7月,一片白色恐怖中,徐特立在汉口加入中国共产党。徐特立参加长征时已经58岁。1937年,徐老60岁生日时,毛泽东在给他的贺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称赞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徐老的这种革命风范,在营救被国民党关押的乔信明等红军将士这件事上,体现得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11.
孟庆荣 《党课》2009,(5):72-75
曾经有媒体这样采访普通群众:“假如你有权,你会不会腐败?”没想到大多数人的回答竟然是,“我可不是圣人,那是说不准的事,说不定我也可能成为腐败分子”“大腐败可能不会搞,小腐败也会弄一点,吃点、喝点、捞点算什么啊”“先捞他一笔,弄他个无后顾之忧”“你捞我也捞,大家一起捞,法不责众”“周围的人都腐败,你不腐败行吗?  相似文献   

12.
微光     
皓终于有了一丝变化。事情的转折源自长期冷淡孤立他之后一次“虚情假意”的表扬。那天上课,皓扬起他那张一贯皱着眉、撅着嘴的脸,举手报告:“老师,我不舒服。”痛苦状十足。我厌烦地看了他一眼:“哦,那好啊,反正你也不喜欢学习,打电话让家长来把你接走吧!”  相似文献   

13.
一天,曾子的夫人要外出办事,她的小儿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夫人对儿子说:“你别去,等妈回来给你杀猪。”她的儿子听了,很高兴,不哭了。她办完事回来,见曾子正准备杀猪,便问:“你为什么杀猪?”曾子说:“你不是说了吗,等你回来给孩子杀猪吗。”夫人说:“我是哄他的。”曾子说:“孩子以父母为师,你这次骗了他,他以后也会学着骗你的。”夫人听曾子说得有理,就同意把猪杀了。讲诚信,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也是一个人成就大事,安身立命之本。在我国历史上,因讲信用而成就大事者不计其数,因不守信用而身败…  相似文献   

14.
陈凤兰 《学习导报》2013,(19):61-61
台湾著名剧作家、导演李国修,懵懂年少时,曾对自己父亲——台湾唯一会做京剧戏靴的人,抱怨过这样一句:做鞋做工一辈子,也没见你发财。没想到,李国修话音刚落就遭父亲痛骂:“你爸爸我从16岁开始做学徒,就靠着这一双手,你们五个小孩长大到今天。哪一个少吃一顿饭,少穿一件衣裳?人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没想到,“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这句话,成了李国修的人生格言。  相似文献   

15.
单位一同事聊起一件事——他是当笑话来说的:一次,他带的大学实习生写了一篇非常普通的稿子,却自我感觉极好,先是当着众人的面美美地自夸了一番,然后自我陶醉,谁的意见也听不进。同事感慨: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会这么“自信”?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8,(12):110-111
(一)放大化。有位青年想与女友约会,结果汽车久候不至,他愤然道:“我无法容忍这件事,这个世界糟透了。”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放大化吗?只能说,不能按时与女友约会,这件事不尽如人意,但也不是无法挽回的,更谈不上整个世界糟透了。其实,等汽车也许只有10分钟,但他感到很长很长。如果不是赴约会,而是在与女友亲密交谈,即使是一个小时,他也会觉得约会的时间太短。  相似文献   

17.
老作家刘征一次与老友畅谈,老友慨叹说:“你这七十多岁的老作家,出门还要搭公交车。弹铗而歌,哪里找孟尝?给你讲一件事,某县太爷,是三十多岁的新贵,进京城办事,不坐火车,也不坐飞机,嫌不够气派,却坐自己专用的高级轿车。车上坐三个人:县太爷本人、司机、一位秘书(女)。还有许多土特产和烟酒之类……”  相似文献   

18.
浏览一本杂志的目录,一下子被一个题目吸引了:人生无草稿。 文章里说的一件事,印象很深。有位书法家对一个用废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练字的人很奇怪地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字──“逼”。那人顿悟,这是让他惜纸以逼迫自己写好字。由此想来,人生不也是这样,没有太多的草稿让人来练习。 现实生活中,好多事情是没有草稿可以打的,好多希望都是“逼”出来的,好多成功也都是通过失败“逼”出来的。穷则思变,破釜沉舟,置于死地而后生,都含有“逼”的意思。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  相似文献   

19.
从公仪休“嗜鱼不受鱼”说起刘向东《淮南子·道应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仪休很喜欢吃鱼,当了鲁国的相国后,很多人送鱼给他,他都婉言谢绝了。他的学生劝他说:「先生,你这么喜欢吃鱼,别人把鱼送上门来,为何又不要呢?」他回答说:如果经常收别人送的鱼,就会背上...  相似文献   

20.
近日,记者听一名纪委书记提起一件事。他找某部门的一把手谈话,问他班子成员中哪名同志在工作作风等方面表现较好,哪名偏弱。这名干部犹豫再三,最后回答说“都挺好”。这名纪委书记当时就说:“我找你谈话是想了解情况,目的在于增强责任意识、转变工作作风、防范廉政风险、提升工作效能。你这样回答,是对我不信任,还是对班子成员不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