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廉政瞭望》2013,(1):62-63
正曹天在河南是个颇有名气的房地产商,不过他更看重自己的诗人身份。但他在全国范围内的出名,并不是因为他的生意和诗意,一切都源于2011年6月他提要竞选郑州市长。当时他承诺参选成功后任期内不拿一分钱工资、出资一亿元作为"廉政保证金"、杜绝城管打摊贩和严惩腐败。  相似文献   

2.
一个曾因“舆论监督风暴”而风靡全国新闻媒体的改革者吕日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了这样一个观点:“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相信有比做官更诱人的东西.有比利益更重要的东西,就是理想.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把中国建设成一个文明、民主、富强国家的理想。”  相似文献   

3.
王久辛近期创作的《致大海》和《大地夯歌》两首长诗,前者体现了诗人在现实社会中救赎民族精神的勇气和理性,以期重铸民族信仰,后者则是诗人在历史的体认中对民族理想和信仰的认同和传承,显示出他对诗歌人文精神的张扬和建构。  相似文献   

4.
夏远生 《党史文汇》2002,(12):17-20
在诗人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永远升腾着共产主义的理想和激情。尤其晚年,在毛泽东的诗情词意之中,一种挥之不去、历久愈浓的心志、情绪,郁郁成结,追天逐日,寓于故园、故地、故国,成为诗人毛泽东的晚年情结和理想世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祈盼,他热望,迫切地想要尽快让中国进入共产主义世界,尽早让人民过上丰衣足食、莺歌燕舞的美好生活。所以,仅从1996年正式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中收录的毛泽东晚年诗词作品中,我们就不只一次地读到听到,毛泽东或低吟浅唱,或高歌长啸,故园呀,故地呀,故国呀,屡屡入诗,吟咏不…  相似文献   

5.
青春,似流水碧波、芳林新叶,诗人常叹“东方风来满眼春”;黄昏,似桃李须臾、昙花一现,有人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是,春兰自有媚人的艳丽,秋菊亦有藏不住的英姿;金色拥有自然的辉煌,银色更不失动人的风采。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镇江军分区第二干休所老干部第二党支部,以他们的故事重新解读了理想和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庆全 《党史博采》2009,(12):54-54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他的著名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这样的句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他因为住的破茅屋上的茅草被风刮走,联想到天下的寒士也在挨冻,也没有房子住,幻想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子让广大的寒士住上,使他的理想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姚艳俐  王欢 《党课》2013,(17):53-55
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内在的驱动要比外在的制度约束更有动力,培养员工一种自觉的工作态度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诗人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永远升腾着共产主义的理想和激情.尤其晚年,在毛泽东的诗情词意之中,一种挥之不去、历久愈浓的心志、情绪,郁郁成结,追天逐日,寓于故园、故地、故国,成为诗人毛泽东的晚年情结和理想世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祈盼,他热望,迫切地想要尽快让中国进入共产主义世界,尽早让人民过上丰衣足食、莺歌燕舞的美好生活.所以,仅从1996年正式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中收录的毛泽东晚年诗词作品中,我们就不只一次地读到听到,毛泽东或低吟浅唱,或高歌长啸,故园呀,故地呀,故国呀,屡屡入诗,吟咏不断,诗人毛泽东的晚年情结和理想世界寄情于此,诗人兴会和政治家理想融为一体,竟成特色,致成绝唱.  相似文献   

9.
殷夫.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先驱者.是著名的左联五烈士之一。 他既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更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诗人。他的诗歌不仅如实地记录了诗人的“啼,笑,悲,乐,兴奋,幻灭”,还真实地展现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生活的波澜:他的诗歌不仅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充满着浓郁的抒情气息,还闪烁着理想的光芒。让我们沿着他用诗歌描画的轨迹.来走进这位革命者的心灵世界吧.  相似文献   

10.
取悦自己     
叶桂 《当代党员》2010,(7):71-71
一位诗人,写了不少的诗,却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发表,也无人欣赏.为此,诗人很苦恼。  相似文献   

11.
张琳 《学习月刊》2012,(10):50-52
一、松尾芭蕉诗歌创作中的禅与悟 禅的宗旨是“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强调以‘无念为宗’、‘即心是佛’、‘见性成佛’、‘顿悟成佛’”。可见,禅宗的理想是直接去抓住真如,而不要用任何智性、德行、仪式或其他作为媒介。当悟时,心胸坦荡,豁达无碍。禅宗的思想同样也感染了诗人们.  相似文献   

12.
艾迪 《党课》2014,(1):106-107
在当下,人们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人们精神的危机感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强烈。在中闲,原本就具有某种宗教功用的诗歌,此时恰好可以起到填补信仰情感真空的作用。有诗人在描述当下“诗歌热”时概括为“借诗还魂”,确是一语中的。  相似文献   

13.
个性,似乎被赋予诗人的时候居多,而赋予诗本身的时候较少。其实,在我看来,恰恰相反.我们应该谈诗的个性多多益善,而谈论诗人个性的越少越好。我认识诗人昌耀的时候,几乎看不出他有什么个性。与他的谈话也是非常朴素平凡的,  相似文献   

14.
李云桥 《世纪桥》2009,(12):58-64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阐释人生价值时的一句名诗,每当我诵读这句诗时,就会想起一个人,她生就的傲骨美人儿坯,她所创造的生命价值比夏花还要绚烂;她死得很悲壮,但比秋天的落叶还要静美!  相似文献   

15.
李云桥 《世纪桥》2009,(8):59-64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阐释人生价值时的一句名诗,每当我诵读这句诗时,就会想起一个人,她生就的傲骨美人儿坯,她所创造的生命价值比夏花还要绚烂;她死得很悲壮,但比秋天的落叶还要静美!  相似文献   

16.
李云桥 《世纪桥》2009,(16):59-64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阐释人生价值时的一句名诗,每当我诵读这句诗时,就会想起一个人,她生就的傲骨美人儿坯,她所创造的生命价值比夏花还要绚烂;她死得很悲壮,但比秋天的落叶还要静美!  相似文献   

17.
李云桥 《世纪桥》2009,(22):58-63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阐释人生价值时的一句名诗,每当我诵读这句诗时,就会想起一个人,她生就的傲骨美人儿坯,她所创造的生命价值比夏花还要绚烂;她死得很悲壮,但比秋天的落叶还要静美!  相似文献   

18.
李云桥 《世纪桥》2009,(14):59-64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阐释人生价值时的一句名诗,每当我诵读这句诗时,就会想起一个人,她生就的傲骨美人儿坯,她所创造的生命价值比夏花还要绚烂;她死得很悲壮,但比秋天的落叶还要静美!  相似文献   

19.
李云桥 《世纪桥》2009,(10):59-64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阐释人生价值时的一句名诗,每当我诵读这句诗时,就会想起一个人,她生就的傲骨美人儿坯,她所创造的生命价值比夏花还要绚烂;她死得很悲壮,但比秋天的落叶还要静美!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09,(20):59-64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阐释人生价值时的一句名诗,每当我诵读这句诗时,就会想起一个人,她生就的傲骨美人儿坯,她所创造的生命价值比夏花还要绚烂;她死得很悲壮,但比秋天的落叶还要静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