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犤本刊讯犦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主办的中国青少年研究的国家级学术网站———“中国青少年研究网”(www.cycs.org),于2004年2月15日正式开通试运行。“中国青少年研究网”(www.cycs.org)以“研究青少年,发现青少年,服务青少年”为宗旨,力图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1)研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青少年发展的相关问题;(2)展现中国青少年研究的成果和水平;(3)积累中国青少年研究的文献和数据;(4)反映中外青少年研究的动态和信息;(5)介绍中外青少年研究的组织、机构、专家、图书、期刊;(6)凝聚中国青少年研究的队伍和力量;(7)为青…  相似文献   

2.
现状与评价:中国青少年政策研究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背景:国际社会青少年政策的变化与挑战▲中国青少年的基本权利与司法保护政策▲中国青少年教育政策▲中国青年劳动就业政策▲中国青年居住服务政策▲中国青少年健康服务政策▲中国青少年社会保障政策▲中国青少年福利政策▲ 结论:中国青少年政策的问题与前瞻▲ [引言] 背景:国际社会青少年政策的变化与挑战 自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5届大会,提交第一份关于青年问题的综合报告以来,随着世界性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迅速变化,青少年作为一个相对整齐一致的社会群体,正取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际社会将青少年作为一个明确的范畴和…  相似文献   

3.
研讨专题 :中国社区发展与青少年工作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将于2000年10月中旬 ,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0年年会暨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讨会”。本次年会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国素质教育网 (www.intschool.com )联合主办 ,共青团温州市委协办。会议研讨专题为“中国社区发展与青少年工作” ,下设三个分议题 :(1)中国社区发展与青少年工作 ;(2)社区青少年工作的发展与探索 ;(3)网上社区与青少年的素质培养。为确保研讨会的学术质量 ,主办单位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论文 ,欢迎热心青少年研究、关…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工作必然受到传统文化的好的和坏的双重影响。本文在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的基础上,对振兴民族精神的大背景下的中国青少年工作提出了观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犯罪与亚文化关系的剖析,阐述了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作用,指出亚文化是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和温床,是青少年犯罪的传感器,亚文化决定着当今中国社会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并由此提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阶段。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青少年应如何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2002年12月5日,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十六大精神与青少年发展”座谈会,就此问题,与会的专家学者结合十六大精神和各自的专业领域,以及青少年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一生从事青少年工作和青少年研究的黄志坚教授寄语青年说:党的十六大,为青少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前景与环境,从我一生的经历和研究历程可…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文化价值观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对中国青少年产生影响的,一是文化产业的渗透,二是利用网络文化上的垄断地位,三是在中国网罗大批青年人才,培植西方代言人。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西方国家不同,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存在文化认同上的缺失,这些内在因素决定了中国青少年会非常容易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期下,分析与研讨流行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是一项宏观而紧迫的重大战略课题。流行文化现象是一种鲜活的时代印记,它直观而不失深刻地反映了现象背后的时代特征,也反映出当代青少年国民性塑造及价值观引领的路径及方式。根据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调研数据,重点探讨近十年来流行文化与青少年价值观相关的四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流行文化的理论内涵及核心特征;当代中国青少年眼中的流行文化:流行语和流行产业;流行文化对当代中国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中国青少年中未来的流行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5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而13岁至17岁的中学生群体成为“网瘾重灾区”。近年来,这一比率似乎还在增长,势头令人担忧。如今.暑期临近,又有多少青少年会陷入网瘾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阶段青少年犯罪的状况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为第十九届国际警察高度专业化研讨大会交流论文。文章首先对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变化中出现的三次犯罪高峰作了简要回顾。继而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少年犯罪数字增大、比例过高并“居高不下” 的事实为依据,探讨当前社会转型期中国青少年犯罪的变化特点:在青少年犯罪方面,初犯年龄提前,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主体;在青少年犯罪类型方面,除传统的类型外,绑架、雇佣杀人、涉枪案件、盗窃机动车、计算机犯罪等日渐增多;在青少年犯罪形态方面,团伙犯罪突出,出现了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随后,文章对跨世纪的中国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体预测:一般案件不会大幅度增加,重、特大案件继续上升,侵财及性犯罪是主要犯罪类型,暴力性犯罪、团伙犯罪、跨国犯罪更趋严重。根据我国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文章进一步阐述了标本兼治,教育和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预防及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青少年弱势群体做出了界定和归类,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析;青少年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在考量中国青少年政策的同时,也在促使其发生调整。  相似文献   

12.
数读天下     
《小康》2015,(13)
<正>近日,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最新发布的报告《盈利突围挑战犹存:2015年全球财富报告》,全球财富持续增长,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私人财富将实现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到2019年底,全球私人财富总值估计将达到222万亿美元。近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7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数的79.6%。中国青少年新增网民为2072万,增长率为8.1%。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继续上升,而各地区间网民规模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政报》2007,(6):11-13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人中的大多数还居住在农村。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现有5~34岁的青少年5.96亿人,其中农村青少年约占60%,达3.57亿人。毫无疑问,农村青少年是中国青少年中的大多数。然而,以研究青少年为已任的专家学者们的目光,有多少投向了这个大多数呢?以青年研究界的两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青年研究》和《青年研究》为例,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中国青年研究》共出版学术版7期,发表论文136篇,其中以农村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的15篇,占11%;《青年研究》从2004年1月至12月,共出刊12期,发表论文87篇,其中以农村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的13篇…  相似文献   

15.
当前,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5年的调查,目前我国有网瘾的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除了现有数量庞大的青少年网瘾群体外,在目前无网瘾的青少年中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并且网瘾青少年数量的有增无减是无可置疑的,所以对于网瘾青少年及其家庭的关注也应是与日俱增的,根据陶宏开素质教育亲子互动夏令营的实证研究,从当前家庭教育的角度提出可行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www.cycra.org)是团中央书记处同意,国家民政部批:准注册的国家一级社团组织、全国社会组织评估4A等级学术类社团。会址设在北京,办事机构设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是由从事青少年研究和青年运动历史研究的科研人员以及社会各界热心青少年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士自愿联合组成的专门从事青少年问题研究的全国  相似文献   

17.
博客在青年中的流行及其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博客的发展水平因为中国博客们的存在而在世界居于领先,博客走向网络传播的主流的同时,开始走向现实传播的主流.本文针对博客在青少年中的流行现状、特征,思考博客究竟给青少年带来什么影响?分析博客在青少年中流行的深刻的社会背景,并就如何引导青少年在参与博客的过程中朝着良性发展轨道发展,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中国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管理的特色●关于青少年事务●关于青少年政策●关于我国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与中国青少年的复合公民身份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城市的外来青少年与本地孩子同城不同校学习的现象依然存在,各种城乡青少年的身份差异妨碍了他们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共同成长。现代城市文明应该体现乡村文明的精华并兼容和提升乡村文明,城乡青少年之间的融合互助将更持久深远地决定我们社会的和谐与繁荣。因此我们应该尽力帮助当代中国青少年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和体认他们的复合公民身份和复合公民德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不时现身媒体。关注生命,进行生命教育便成为以人为本的中国教育的必然诉求,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当前青少年的生命特点与生命困境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青少年生命意识薄弱的原因,并提出了进行生命教育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