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策划人语]按照过去的“政治习惯”,人大似乎就是党委和政府官员的“政治养老院”,人大岗位是“官员”仕途的最后一站。但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入,这种“政治习惯”正逐渐得到校正,从“议员”到“官员”,从“官员”到“议员”这种互动的通道雏形渐成,并渐成气候。从“议员”到“官员”,按现代法治社会的观点,就是先经历法律的洗礼,感受法律的重要与严肃,再从事行政工作,这对增强政府官员的民主观念和法制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时下,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已成为许多地方的一种常规作法。为鼓励官员招大商、大招商,激发官员的招商活力,一些地方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诱人的激励措施。比如,按引进资金的多少提戍,或分档设奖。引进一个大项目,招来一个大老板,除了丰厚的奖金,还可以在职位上给以重用因而官员人人招商, “见钱眼开”成了一种时  相似文献   

3.
“官员博客”: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云生 《人大建设》2006,(10):36-37
“官员博客”浮出水面国外,“官员博客”已没什么稀罕。据报道,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韩国总统卢武铉都有自己的博客。“在美国,博客介入选举已是司空见惯。总统候选人没有博客也是不可想象的。这已经成为他们问鼎白宫的一种必要手段。”国内,官员尤其是高级别的政府官员开设博客,还是一件新鲜事。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因开办博客而被称为中国“博客部长第一人”。2006年“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办“两会  相似文献   

4.
“裸官”现象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裸官”,是指那些老婆孩子都在国外拿了绿卡,而自己单身一人在国内任职的官员。该词发端于网络,网友们称那种自己在国内当官腐败、家属却早早移居海外、将腐败所得转移出境、提前留好后路的官员为“裸体官员”。  相似文献   

5.
浏览媒体报道,脑子里突然跳出一种想法,如今的个别官员,实在是很有一点搞艺术的天赋和才能的。你若不信,且听我逐一道来。先来说“春晚婚礼”。四川省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宁佐福为女儿完婚,酒店内外公车扎堆,来宾约有600人。知情人透露“:参加这次婚礼的官员很多,包括彭州市  相似文献   

6.
<正> 报载,近日上海市徐汇区政府用每位1美元的象征性年薪,正式聘用了三位高级海归人才为政府官员。此举一出,叫好声迭起,如新浪时评是《“1美元官员”体现民意和政府互动》,新华网的评论是《“1美元官员”的双赢意义》等等。在我读到的很多篇肯定性评论里,基本上都看到同样的一句话:聘用年薪1美元的  相似文献   

7.
报载,时下大批的各级官员们纷纷以各种名义走进校园,在职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已成为社会上的一大风景,对这其中部分官员们所取得的文凭,有人戏称为“官员文凭”。在职进修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的提升知识更新进程,本无可厚非,尤其是各级官员利用空余时间推却各种应酬坐下来充实自己,则更是难能可贵。但仔细观察,也不难发现“官员文凭”和官员学习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对称的问题。细品“官员文凭”,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特”。不少官员入学时不需要经过统一考试,而是经过各…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江苏高邮市在一场为72名公务员辞职经商“壮行”的欢送大会上,一位上级市领导一点不罗嗦:“不升官,就发财!”“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共产党一党执政条件下官员们的长期以来一贯的说法。持此说并不意味着中国官员一定得比外国官员更无私、更高尚、更谦虚、更无个性,而是官员这种社会角色的规定性使然。诚然,官员也是人,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主体,也是现代社会一公民,他们当然有特定的个人利益以及追求利益、权益的资格和权力。但官员这种社会分工以及职业特性决定:他必须是百姓抑或说纳税人忠实的“服务员”,是服务员则必…  相似文献   

9.
王军福 《前沿》2012,(4):116-118
近年来,有关官员“非正常死亡”的新闻不断传出,逐渐引起媒体和大众的强烈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有18名官员“非正常死亡”,2010年和2011年各有11名以上官员“非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官员的级别有科级、县处级、厅局级,甚至省部级。范围从党委、政府到金融、教育、税务、公安,覆盖各个领域。官员非正常死亡的方式以跳楼自杀为最多,此外,还包括上吊、卧轨、撞墙、割腕等。官员“非正常死亡”现象是时下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热点。本文归纳分析了官员“非正常死亡”现象的特点、类型和原因,探讨了怎样看待官员“非正常死亡”现象的问题,并总结了几点教训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广东潮州古巷和增城新塘相继发生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的冲突。这原本是个“杯具”,但可喜的是,广东的官员,敢于直面这个“杯具”,拿出了反思的勇气。而且,在官员反思之后,媒体和民间也没有止步与满足于官员反思的成果,而敢于层层推进,直抵问题的根本,并继而化为制度层面的“社会管理改革”。在我看来,所有的改革,归根结底遵循着一条这样的思路:变“刀制”为“水治”。“刀制”者,刚性、坚硬、缺乏弹性,甚至僵化、粗暴,而“水治”者,柔性、柔韧、弹性良好,乃至以柔克刚、水到渠成。如何“水治”,广东的一些改革思路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1.
据《南风窗》报道,在平舆县所属的河南省驻马店市,近来流行起了一种“拥抱礼”:官员们私下见面,或官员与民营企业家见面,双方先来一番热情“拥抱”,借机把对方身上摸一遍,确认对方没带录音机、针孔摄像机之后,方才放心接触。“拥抱礼”的出现,可谓当地官场的一道“独特风景”。它反映的当然不是当地官场中人变得如何彬彬有  相似文献   

12.
沈泉涌 《当代广西》2005,(11):47-48
近一个时期以来,官员因在重大安全事故和责任事故中“负有责任”而受到追究的同时,问责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出现了从追究“有过”官员向追究“无为”官员深化的“庸官问责”新趋势,“出问题”的官员要受到追究,那些四平八稳、无所作为的“庸官”也将面临被罢官去职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黄有平 《当代广西》2006,(21):33-33
自从赵本山和范伟的小品《卖拐》演出之后,“忽悠”一词在民间广为传播,在一些文章和电视广告中也广泛使用。“忽悠”是北方一种方言词语,大意是坑人、蒙人的意思,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当今,在市场经济负面的影响下,“忽悠”行为随处可见,有的药品并无多大功能,却在广告词中鼓吹、夸大其功能,欺骗患者;有的电动按摩器具本无多大作用,也吹成能健壮身体,结果买回的是一堆废品;有的私营公司、企业本无多大资本,却通过借款过账的办法,注册资金,然后装修豪华办公室,买高级轿车,假冒资本雄厚,欺骗合作者,从中牟利;有的官员无多大本事,政绩平平,为…  相似文献   

14.
我说中国的一些官员在“逃避自由”,有人会说我脑子有问题——中国官员有太多的自由,会有人“逃避自由”吗?的确,现今世界上恐怕没几个国家的官员像中国官员这样在行为上有那么大的自由度。但不要忽视,他们在逃避着另一种自由,这就是实现自我、彰显自主意识、充分表达个人主张和观点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坛》2009,(8):40-41
刘日在2009年07月20日《学习时报》载文《“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应率先公示财产》: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反腐败的终端机制,它最根本的指向是促进公权力的规范化运行。目前,全世界已有97个国家和地区对“官员财产申报制”立法。我们应当吸收这一人类文明成果,并结合我国实际,尽快建立我们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我国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最大障碍,主要来自问题官员的抵触和反对。不赞成的论调主要有四点:“个人隐私论”、“害怕露富论”、“社会震荡论”和“条件不成熟论”。只要我们真正把反腐败提高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去认识,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官员财产公示突破口可选在“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这些优秀分子身上。  相似文献   

16.
官员开博客,这个社会新现象受到热切关注。如何看待官员和博客“联姻”?有人认为,官员开博是民众与领导者直接公开地互动,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景象;也有人认为,官员开博只是“作秀”,很可能因公私不分而成为昙花一现,其制度建设意义不大。绝对的赞成或是反对,都有可能影响事物本来的发展方向。以下两位专家从官员和博客两种视角观察,得出了他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公民导刊》2013,(6):3-3
近日,微博爆料江苏扬州市委政法委书记女儿袁某“火箭升迁”,质疑其“毕业三年升副处”。扬州市委组织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袁某此次任职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尽管从当前的各种信息来看,袁某的“火箭升迁”和现有官员选拔制度并无明显冲突,可父女在同一处为官,且父亲还是扬州重要主政官员,自然难以彻底消除瓜田李下的嫌疑。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官员子女“火箭升迁”的背后,往往少不了父辈的各种影响,给人一种隐性的潜规则“绑架”官员选拔制度的担忧。  相似文献   

18.
一“智囊”一说,我国自古有之。虽没有专门机构,常以“门客”、“军师”、“师爷”、“幕僚”等身分出现,为官员或主人出谋划策,为解决某些问题提供“锦囊妙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中喜欢把官员称作“父母官”,但是新中国强调人民翻身作主,于是将“父母官”的称谓改为“公仆”,把官员定义为人民的“仆人”。这种变化一直被视为社会的巨大进步。不过,联系现实,有人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0.
“官员问责”制给中国4000多万名各级干部的仕途平添了风险,使为官变成了一种高风险职业。这也就要求各级政府官员必须从以往的“我当多大官就有多大权”转到“我当多大官就有多大责任”的“官念”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