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事人签订的合同中,对某一具体事项使用了不同的词语进行表述,在发生纠纷后双方当事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产生分歧的.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时应当结合合同全文、双方当事人经济往来的全过程,对当事人订立合同时的真实意思表示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根据诚实信用的原则,对这些词语加以解释。不能简单、片面地强调词语文义上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当事人签订的合同中,对某一具体事项使用了不同的词语进行表述,在发生纠纷后双方当事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产生分歧的,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时应当结合合同全文、双方当事人经济往来的全过程,对当事人订立合同时的真实意思表示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根据诚实信用的原则,对这些词语加以解释。不能简单、片面地强调词语文义上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法律文书必须以精确的词语表达明晰的概念,这除了要求对同义(近义)词进行严格的选择外,对“模糊词语”有条件有限制地控制使用也是一个不容忽略的方面。语言中的词汇在语义方面有模糊与确切之分。表达没有明确外延的概念的词语通常称为“模糊词语”。比如春、夏、秋、冬四季,早晨、上午、下午、傍晚、夜间,都没  相似文献   

4.
法律词语是指运用于法律领域里的词语。法律词语有如下语义特征:一、约定性。法律词语的语义都是人为约定的,而且这种约定是法律化的约定,即法定。二、单义性。法律词语严格做到一刑一义,一义一刑,形义对应。三、精确性。法律词语语义力求精确、明晰、拒斥、模糊、含混。四、理智性。法律词语语义必须客观如实,忌带主观外加的评价意向和情态色彩  相似文献   

5.
陈木逢 《政法学刊》2001,18(3):91-94
语言的词语锤炼一定要把握词语的确切内涵,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衡量词语的分量轻重,分辨词语的范围大小,弄清词语的语体特点,重视词语的对象搭配,注意词语的声音协调。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确切词语和模糊词语在法律语言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确保法律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的使用中,表义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往往是由确切词语和模糊词语共同完成的。模糊理论的创立者、美国科学家查德认为:“在自然语言中,句子中的词大部分是模糊集的名称,而不是非模糊集的名称。”一般说来,在文学语言中,模糊词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法律文书中的模糊词语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玲 《政法学刊》2000,17(2):94-97
法律文书在大量使用确切性词语的同时,还必须适当选用模糊词语,选用模糊词语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更确切的表意。法律文书在表述难以具体确定的时间空间、无法或不必确定的程度范围、难于或无需准确描述的频率数量、带有预测推断性质的内容情节、不便或不宜直言的情景事实等状况时宜用模糊词语。运用模糊词语可以使法律文书的语义更确切、表述更严谨、文风更庄重、章法更协调。法律文书在使用模糊词语时一定要注意不能超越一定的“模糊度”,不能偏离具体的题旨语境,不能忽略其与确切性词语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8.
略论法律语言中确切词语和模糊词语的使用杨淑芳在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中,有些词语的语义比较确切,如:“凌晨四点”、“十四公分”、“十五周岁”等等,我们将这类语义中心明晰,语义边界也明晰的词语称之为确切词语。还有一些词语,其本身的含义带有明显的模糊性,如“...  相似文献   

9.
《庄子》一书,由于义理深邃,语汇丰富,文献上能印证者不多,因而词语未能得真解者尚夥。本文拟从文字和义理的角度对其中“调刀”、“弟靡”、“鞅掌”、“激丹”、“于于”五个词语进行考释,并引文献为证,力求因文求义,以古证古,庶几更切合原书之义  相似文献   

10.
英汉颜色词的国俗语义对比与文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霞  周影韶 《政法学刊》2005,22(3):119-121
词语所承载的意义不仅包含它的概念意义,还包含它的社会文化色彩和情感内涵。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语的国俗语义相同性很小。英汉颜色词语在社会属性、情感和心理方面存在差异,英汉颜色词语国俗语义缺项。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的副词“在”指表进行或持续意义的,不涉及“正”和“正在”。“在”要跟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构成一个结构体,例如“在哭”、“在大起来”。为行文方便,们把V、VP、A、AP叫做X,“在 X”结构体叫做“在X”。一“在X”的构成1.1 对V/A的选择1.1.1 对V的选择由于“在”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因此;V必须本身具  相似文献   

12.
商标显著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显著性”这一概念是商标法正常运行的关键,1其重要性就好比新颖性之于专利、独创性之于作品。2与此同时,各种文献在谈到商标显著性时常常不加区分地混用不同的词语,而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下往往又可作不同的理解。可见,显著性既是商标法上最为重要的概念,又是一个意义十分含混的术语。有鉴于此,本文拟从语源、法义和学理三方面对该概念进行辨析,以便为后续研究作必要铺垫。  相似文献   

13.
邵晖 《北方法学》2014,8(5):121-130
中文"检察"和"监督"在语义上有着密切联系。从域外审视,英法两国作为近代检察制度的主要策源地,其语言中表述或指代"检察"的词语主要源于拉丁文prōcūrare和prōsequor。通过整体分析词语的形成和流变能够发现:一方面,二词在原初便同中文"检察"、"监督"之意没有亲缘,而同中文"代理"、"控诉"之意颇为相近;另一方面,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二词也始终保持了其本意并与"检察"、"监督"之意无任何勾连。此外,俄语中指代"检察制度"的相关词语也是直接根源于拉丁文prōcūrare。域外表述"检察"相关词语的词源、词义同其检察制度发展历史的相互交融,整体塑造了西方对"检察"的理解和认识。中西方对"检察"词语的理解差异,直接影响到有关检察权能属性、内容、检察制度等方面的理论认知和现实实践。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人们用以表达和交流思想的符号系统。但正如众所周知,语言本身远不是一种理想的思想表达和交流工具。一般说来,词语的意义——即符合于词语的事物所应满足的条件——和指称——即与确定的词语相对应的或适合与确定的词语的事物——是相吻合的,即词语和其指称对应的关系是确定的。  相似文献   

15.
非汉字词语是指写成的含有非汉字性成分或者全部为非汉字性成分的词语。非汉字词语中的非汉字性成分包括两类:字母和数字。非汉字词语中的字母的来源可以区分出五种类型。非汉字词语都属于汉语词汇。  相似文献   

16.
法律英语中的许多法律术语来源于多义性普通词语。法律语境不但制约多义性普通词语的语义,还可以排除其歧义,制约其句子。多义性普通词语因受语境的影响而导致准确翻译存在很多困难。在法律语境下,要准确翻译多义性普通词语,得熟悉专业知识,做到忠于原文与语境,熟知多义性普通词语在法律专业中的意义。逻辑思维和注释在翻译中也能起到适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东西方文化差异在词汇的应用上有很大差异。本文从颜色词和动物词语着手,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要求语言必须准确明白地记叙和说明,使人正确理解,不致产生歧义和误解。但语言是复杂多变的,有时,为了达到高度准确,不使用确切词语,反而故意使用模糊词语,把话说得模糊些、灵活些,以适应不断发展着的事物,或给一时难以概括得了的事物留有余地,这不但不使人觉得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反而比确切词语更能准确表情达意。因此,模糊词语的表达作用在法律活动领域中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拟就模糊词语在法律活动领域中存在的基础、表达作用及其适用范围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扩张解释与类推适用的区分长期以来都是学界的难题,其原因主要在于两者界限的模糊性。区分扩张解释与类推适用的传统路径包括:罪刑法定原则、词语可能具有的含义以及一般国民预测可能性。但是,它们都缺乏实际操作可能性,有必要拓展视角以探索区分路径。笔者认为,从词语所具有的外观形态之直接含义与功能效用之间接含义出发,从语义分类的角度细化对词语含义之理解,从而将客观事实与词语含义之间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差异比对具体化,结合刑法目的解释与体系解释的辅助,可以为扩张解释边界的限定提出一种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史料,对汉语和我国法律中的“鉴定”与“司法鉴定”两个词语的来源与演变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同时,还对鉴定一词当初引入法律和司法鉴定法律界定产生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