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溥仪,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两个人早年不曾相识。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一个是伪满战犯和阶下囚。作为开国领袖的毛泽东,对末代皇帝采取了从宽处理的态度,在生活及政治上给予了很大的照顾。  相似文献   

2.
金冲及 《党建文汇》2009,(11):36-36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60周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后一段是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3.
罗瑞卿和许世友是新中国两位声名显赫的将军,他们骁勇善战、驰骋疆场的传奇事迹为很多人津津乐道。前不久,笔者采访了罗瑞卿和许世友的老部下傅学正,了解到两位将军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十年代我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基本政策,为八十年代我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奠定了基础从新中国成立到八十年代初,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我国与苏联结盟,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政策,即“一边倒”的外交战略。第二阶段,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末,实行反对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外交战略,即所谓“两个拳头”打入政策。第三阶段,从七十年代初开始,中国执行联合美国遏制苏联霸权主义政策的外交战略,即“一条线”的外交战略,在上述不同时期实行的这些外交战略,固然与当时的…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外交政策两次调整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两次调整:由“一边倒”政策转向“两个拳头打人”、由“两个拳头打人”转向“一条线”政策。其中既有国内的原因也有国际的因素,但大国同关系的变化是导致外交政策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熊坤静 《党史文苑》2013,(10):37-42
《毛泽东选集》(以下简称《毛选》)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现.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它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大量出版。新中国成立后两个版本的《毛选》一至四卷,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了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著作。  相似文献   

7.
熊盛德 《党史文汇》2009,(12):61-62
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里,为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经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60年的探索之路,有成功的欢悦,也有走入误区的痛苦,但是,历史的挫折由历史的进步得到补偿。总的说来.这60年是神州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60年,这种巨大变化说明.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探索而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光明大道。新中国60年可分为两个时期:从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相似文献   

9.
外交部最近解密的部分档案中披露,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曾两次出访苏联,就新中国成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与斯大林及苏共中央领导人进行多次会谈和商讨。会谈取得了很大成功。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之旅     
进京“赶考”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西柏坡距首都北京350公里.东距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约80公里,平直的柏油马路直通那里.路况很好。乘车两个小时后.从平原进入山区。马路两侧出现巨大的标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西柏坡便近在眼前了。新中国.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党史文汇》2001,(10):F002-F002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中,美国一直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不但在政治上搞“两上中国”,“一中一台”,长期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而且纠集其他国家一起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海上禁运,并出动军事力量侵入我台湾海峡,直接干涉我国内政,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妄图孤立并扼杀新中国。在帝国主义的高压面前,社会主义新中国巍然挺立,日益壮大。  相似文献   

12.
岁月的年轮,记录着云锡百年的沧桑巨变。新中国60年的辉煌,镌刻着云锡儿女不朽的业绩 祖国西部,彩云之南。巍巍哀牢山脉蕴藏着丰富的锡矿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生长在这片红土地上的云锡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深化国企改革实践中,谱写了中国乃至世界锡工业发展的新篇章,托起了企业腾飞的希望。60年,云锡从建国时仅有坑下矿山、露天矿山各两个,选矿厂两个,冶炼厂一个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一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省属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使上世纪90年代濒临破产的百年国企,2005年跃居成为世界最大的锡生产和加工企业,连续4年领跑世界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党百年目标和建国百年目标两个目标相互辉映,催人奋进。宏伟的事业总是以目标为追寻,中华民族的复兴总是在不断实现阶段性目标中续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前30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奠定了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后30年,在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又在中国大地上开展了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巨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新中国60年的历史是个有机整体,后30年对于前30年来讲,既是历史的传承,又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党政干部论坛》2005,(11):F0002-F0002
襄樊五中在百年的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赢得了无数荣誉,这些荣誉可以归纳为两个殊荣:第一个殊荣:第一个殊荣是从建校到新中国成立近50年,学校赢得了“鄂西北人才摇篮”赞誉。  相似文献   

16.
中央组织部发布的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7593.1万名,比新中国成立时增加了16倍;党的基层组织371.8万个,是新中国成立时的19倍。各项数据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结构不断优化,素质逐步提高,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从党员的性别、民族和学历来看,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富农政策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调整。华北、河南部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只征收了富农的出租土地,没有动富农的自耕自营部分。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的斗争,减轻了地主、富农对农民的封建剥削,是大规模新区土改的过渡步骤。这两个方面的初步调整为大规模新区土改中的保存富农经济政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60年走向世界经历两个阶段:前30年在反帝革命意识指导下从“一边倒”到提出“三个世界”理论,重返联合国,初步打开走向世界的大门。后30年坚持改革开放,经济、文化、政治融入全球化进程,全方位走向世界。根本经验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发生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中央组织部发布的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7593.1万名,是新中国成立时的17倍;党的基层组织371.8万个,是新中国成立时的19倍。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妇女地位显著提高,男女平等真正成为现实,女同志走向社会,参与政治和管理,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政策的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妇女投身两个文明建设的热情,激发了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也促使一大批女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