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莹 《大连干部学刊》2009,25(11):32-35
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变迁都属于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每一步都源于自上而下的政府强制性供给行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滞后于整体经济制度的变迁,在金融制度安排的创新选择方面存在着对经济制度变迁的“模仿”。研究农村金融制度创新问题。需要研究政府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设定的目标.并据此决定政府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应发挥的作用,实现从机构主导向功能主导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重构农村金融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农村金融制度的层面讨论了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以金融功能理论作为立论的基石 ,分析、总结了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对农村金融制度的要求 ,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要使我国农村经济出现合意的发展必须重构农村金融制度的结论。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重构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以时间顺序为纽带对我国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进行介绍,并对其变迁过程中呈现的形态进行缺陷分析,指出我国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存在的产权制度、激励制度、保障制度等方面的不足。最后,重点从制度主体供需、制度创新方向及产权制度三个方面对我国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制度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阚景阳 《桂海论丛》2010,26(4):83-86
普惠金融理念注重弱势群体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近年来逐渐被社会各界所接受。普惠型金融与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阶段,农村金融市场具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系统性缺陷,基于法律与契约框架的非人格化交易在农村尚未确立,因而建设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具有长期性。作为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具有显著的普惠型金融特征和外部性,各级政府应当给予补贴和相关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新制度经济学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为我国经济学领域的一大“热点”,它为人们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我国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过程中需解决的腐败与反腐败、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三个问题均可从新制度经济学中得到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农村信贷资金外流是农村金融抑制的结果,也是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瓶颈”。农村金融生态外部调节尤其是政府的行政干预是导致农村信贷资金外流的主要原因,在外部调节的影响下,农村金融生态内部调节机制的形成及金融生态主体成长等均受到严重的制约,农村金融在政府的管制性安排下消极运转并日益背离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均衡有赖于政府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万江红  郭传琨 《前沿》2010,(19):94-97
本文以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建构问题为出发点,着眼于农村环境的异质性与稳定性,从制度、文化、经济三个层次对我国农村金融面临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探讨农村金融供给状况和功能需求,并提出改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与外部环境功能耦合程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莉 《岭南学刊》2009,(2):87-89
政府治理模式随着社会发展而变迁。其变迁既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又有自身的内在逻辑。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有助于我们找到政府治理模式的变迁动力和路径。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应在传统治理基础上应对社会和时代挑战,建构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主导下的参与和合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论述了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基本理论和创新的基本原则,进而就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金融机构创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现状、不足和经验总结),最后论述了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其他两方面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省管县体制改革的政府行为差异与推进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省管县体制改革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视角,对省管县体制改革动因、政府行为差异进行了理论逻辑和现实情境的阐释,并从省管县幅度、行政区划调整、创新主体、核心制度和配套改革等方面提出制度设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第三部门从起步、中断到重新崛起,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笔者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制度环境、制度供需平衡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第三部门的的发展轨迹加以考量。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第三部门的制度变迁中可能仍存在着路径依赖的问题,但是在制度变迁中有选择地进行路径创新,对于我国第三部门制度变迁的顺利推进将大有裨益。我国第三部门的制度变迁1.我国第三部门制度变迁的轨迹建国以来,我国的第三部门步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代。50余年来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大体上…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是多方利益博弈与妥协的产物,以诺斯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我们分析现阶段的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但在实际运作中,还需要进行本土化的修正.传统的"国家--社会"两分法已经不能涵盖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所有变量,需要将相关博弈力量细化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三部分,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实现共荣利益对狭隘利益的遏制.  相似文献   

13.
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辉  鞠方  袁芳英 《桂海论丛》2004,20(6):45-47
新制度经济学是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来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经济学。目前我国正处于急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候,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来阐述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现有理论成果,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的比较及解释——一项制度转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我国行政领域中的重大制度转型,而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目标模式来源于发达国家的实践。本文提出用制度化程度、竞争程度、主体间关系三个指标来描述政府购买模式,其中制度化程度指标尤为重要且影响着另外两个指标。研究发现,国内政府购买的学习标杆只有一种目标模式,但是学习的结果却呈现多元化状态。在路径依赖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建构了初始状态和利益冲突制度转型的分析框架,并结合典型案例对我国政府购买的现状做出理论解释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政府决策的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政府决策经济理论认为 ,只有在机构设置、组织安排和官员选拔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成本收益、利益导向和激励约束等关系 ,才有可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决策体制。我国当前土地资源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因素作用的结果 ,而这些政策大多未经过严格的经济学分析 ,存在很多漏洞。探寻政府决策的经济运行机制 ,是建立严格的土地审批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我国教育制度变迁的供求关系,分析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及教育行政制度的特殊性,进而指出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创新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成长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然而在现实中融资困难成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从经济学等角度分析,扶持中小企业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政府应当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加大财税等政策措施的扶持力度。同时也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在政策性资金支持法律制度方面的研究,探讨现行制度的特点和不足,提出在理论、立法和实践中如何完善之道。进而能够在资金支持这个对中小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方面,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使其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消费需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收入分配问题是经济学中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课题,同时又是一个现实的经济学研究课题。对任何一种经济来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水平、分配结构既表现为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影响甚至决定经济发展和体制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双重过渡"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逐渐深化,由于"双重过度"时期里制度和非制度的因素,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消费需求问题越来越成为理论研究和社会、政府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国内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发展研究的成果可概括为:两个关系维度即"竞争"与"合作;"三大协调机制即命令机制、利益机制、协商机制;四种研究视角即从政治与行政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法学等多种学科理论切入;三种研究动向即引入新的分析工具进行研究,关注实证研究,对地方政府角色定位有新认识。  相似文献   

20.
新制度经济学包括交易费用、企业理论和产权经济学以及国家与制度变迁理论。它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强化产权制度安排,要克服滥用资源的特权和“第三方付款”现象。在宏观调控管理制度的安排上,要解决制度缺位问题,提高制度的实施效果。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更新发展观念和生活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