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行政强制措施具有手段性、附随性和保障性,与行政管理或行政调查密不可分,不具有法律价值的独立性。行政强制执行从本质上讲是独立的执行行为,而不是强制行为,其核心特征是执行性而不是强制性。即时性行政强制是对特定违法、危险状态的独立处置行为,其个性特征是结果性与即时性,而不是手段性与临时性。在剥离了以上三种行为后,行政强制行为已经没有任何实质内容,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必要性,不应再作为独立的一类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2.
非强制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活动中针对相对人所实施的不带命令性或强制性的行为,或是由一定的行政主体依其职责权限主动发出的,不以强制相对人服从、接受为特征的行政行为,主要包括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奖励、行政调解、行政给付和行政信息服务等非强制权力手段。非强制行政并非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拒绝采取亦不存在必然的外部力量迫使其承担不利后果,在这一背景下行政机关还会主动采取非强制行政措施,其动机就有着充分的研究价值。按照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非强制行政的动机可以归结为:源自于内部和外部的压力、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以督促守法为目的服务相对人、为相对人提供利他帮助。关注其中部分动机所附带风险因素并加以预防,是确保政府柔性执法行为合理有序的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要求行政执法加强社会公众的参与程度,使行政行为提高效率.行政奖励是非强制行政行为之一,他引导、激励行政相对方为或不为特定行为,在获得私利的同时,积极促进行政目标的实现.在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过程中行政奖励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期待行政法治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行政指导是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新型行政管理方式,它的广泛应用,对于改变政府形象,促进行政民主,增进社会福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行政指导的司法救济行政指导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事实行为,不产生直接法律后果,因此无法象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行为那...  相似文献   

5.
居民低碳消费是治理雾霾、实现节能减排、建设美丽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居民低碳消费不仅需要政府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性行政行为,还需要运用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收费、行政强制等强制性行政行为,以形成张弛有度的制度合力。政府在运用强制行为的过程中,要遵循遏制奢侈浪费型消费、强制性行政行为法定、必要性和程序正当等原则。强制性行政行为运用制度构建的适用范围应限于奢侈浪费型消费,适用对象主要是居民直接生活能源消费,运用基础是建立个人碳排放配额制度,基本路径是综合运用强制性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6.
随着<行政强制法>提上立法日程,学界对于行政强制的探讨也日趋热烈,但是,在经济行政法的论域内研究行政强制的成果却很少.经济行政强制与行政强制是一种种属关系,经济行政强制的内涵可以理解为行政强制行为在经济行政关系中的具体表现.经济行政强制可分为经济行政强制执行和经济行政即时强制.  相似文献   

7.
出入境管理行政强制是国家出入境行政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典型的直接性、即时性和实力强制性.我国现行出入境法律体系中亟待解决行政强制原则、理论和执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笔者通过总结实践经验,用现代行政法理论,对修改和完善出入境管理法律行政强制制度提出一些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8.
《行政强制法》是我国行政立法发展的又一里程碑,而法律的完善又直接关系到行政强制行为的规范化程度。面对新法实施,卫生行政机关应以行政强制一般原理为基础,结合卫生领域行政强制实践状况,分析现行强制执行的模式及具体程序,研究《行政强制法》应有之规定并提出相关完善建议,积极应对法制环境的新变化,从而更好地规范自身行为、提高执法效能。  相似文献   

9.
《行政强制法》是继《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重要法律。该法的制定,使公安行政强制的法律概念进一步明晰,强化了公安行政强制措施具体事项的识别标准,强调了公安行政强制措施执法主体的执法资格,确立了公安机关行政强制的适用原则,对公安行政工作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行政强制制度是我国行政法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两项制度为基本内涵的。行政强制是保证行政机关顺利履行法定职责,依法行使行政权的有力保障。由于没有统一立法,因而存在行政强制权的设定权归属不明、缺少程序规范、裁执不分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一部《行政强制法》来规范政府的行政强制行为。《行政强制法(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该草案以规范政府的行政强制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利为目的,规定了实施强制应当遵循的法定原则、适当原则、不得滥用原则、和解原则、强制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和救济原则。  相似文献   

11.
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是各国政治体制中分权制衡原则的具体体现 ,也是司法监督行政权的重要方式 ,然而我国法律并未明文规定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我们应当从理论和司法实践的角度论述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探求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标准和健全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行政抗诉证明标准既具有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多级性、中间性和复合性特征,又具有不同于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复查性、救济性、监督性的特点。行政抗诉应当综合考虑被诉行政行为类型、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人的影响程度以及行政抗诉工作的特点,构建包括优势证明标准、一般证明标准、严格证明标准在内的多元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3.
《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将导致撤销或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诉讼法》对行政程序的要求改变了"重实体、轻程序"的执法模式。把"法定程序"作为司法审查标准有很大局限性,本文建议将司法审查标准提升为"正当程序"标准。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环境犯罪前置性规范的行政可能存在瑕疵。行政瑕疵包括行政规范违法、行政处分违法以及行政规范欠缺三种情况。行政规范瑕疵分为行政法规违宪与行政命令违法。行政处分瑕疵可能导致行政处分无效以及行政处分可撤销两大类。行政存在瑕疵时,刑事法院是否有审查权、环境犯罪如何处理,外国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应当区别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法院对规章及其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以及具有重大明显违法情形的具体行政行为的适法性应当具有审查权。行政规范欠缺时环境犯罪的处理可以在立法技术上通过反面规定的形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行政行为之公定力是传统行政法学上的一个基础性概念,曾为维护行政秩序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维系其在行政法上基础性地位的理论基础发生了动摇。所以,行政行为之公定力作为历史性概念应逐步退出行政行为的效力领域。  相似文献   

16.
行政行为执行力在我国行政法学界是一个比较基础但又有很大争议的概念,目前学界关于行政行为执行力有三种主流学说,因其存在主体认知的偏向性,这些学说是不完整的.因此有必要对行政行为执行力加以综合分析.有执行力的行政行为比较全面的含义是指对相对人课以义务的命令性或者禁令性的公法行为.执行力的发生亦需以相对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行为课...  相似文献   

17.
行政行为的主体要件是行政行为构成要件的核心内容,其具有使行政主体由抽象变为具体、使行政行为有根有源、使行政法中体和用统一、使行政法学范畴相互连接的价值。然而我国行政行为主体要件理论还存在不少空缺,如没有对行政行为主体要件内涵进行合理界定、没有阐释行政行为主体要件的理论基础、没有对行政行为主体要件作理论构设、没有对行政行为主体要件的理论作进一步推演等。为此,我们选择了行政行为主体要件的法律内涵、与其他构成要件的关系等问题作了一个粗略的拓展分析。  相似文献   

18.
论行政事实行为救济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事实行为的出现源于行政职能的变化。行政职能从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 ,导致行政事实行为这种新的行为型态产生。行政事实行为较多表现为行使职权过程中的侵权行为 ,急需对之进行规范。基于此 ,从行政复议、国家赔偿、行政诉讼等方面 ,对行政事实行为的救济制度的构建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9.
行政复议制度是与行政诉讼制度并行的行政争议解决机制。随着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与之配套的行政复议法修订工作也应列入议程。在修订过程中,应当以加大复议纠错力度、充分发挥行政复议作为解决行政争议主渠道的作用为目标定位,以坚持行政复议的行政性、便利性、前置性、主动性为基本要求,同时在与行政诉讼的衔接上体现司法审查对行政复议决定的司法谦抑。具体的修改内容可包括:拓宽行政复议受案范围;完善复议审查重点,一次性回应申请人实质诉求;赋予复议机关更大的暂缓执行原行政行为的决定权;扩大复议调解的范围;坚持复议机关作被告监督机制,确保修法相统一;坚持司法审查行政复议决定的“卷宗审查主义”;赋予复议机关更大的复议变更权,着眼于一次性解决行政争议。  相似文献   

20.
对于行政不作为的界定,不仅是出于理论上研究方便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直接涉及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而理论界对行政不作为行为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对行政不作为进行界定,必须从行政不作为的构成着手,行政不作为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有其特殊的构成;对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作为进行区别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行政不作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