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对象为重点、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以政府救济为主渠道、以社会互助为补充、以基层组织为依托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实现了城乡困难群体贫有所济、孤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学、困有所助、弱有所扶。社会救助的内容已经从单一的灾害救助向医疗、住房、教育、就业、法律援助等各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政》2006,(2):12-13
山东省民政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发展,把"为民"作为第一要事,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勤政廉洁作为第一要求,用"为民"主线总揽各项民政工作,整合各种民政资源,不断推动民政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创一流。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政》2006,(2):10-11
山东省民政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发展,把"为民"作为第一要事,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勤政廉洁作为第一要求,用"为民"主线总揽各项民政工作,整合各种民政资源,不断推动民政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创一流。  相似文献   

4.
吴洪彪 《群众》2008,(10):23-25
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地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社会救助各项工作,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初步构建起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灾害救助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优惠政策相配套,以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为保障全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促进江苏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既要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又要制定扶贫帮困的治本之策。”如何结合浙江实际,  相似文献   

6.
2009年4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决定》1+15文件,在广东率先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该区从社会救助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关系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人手,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加大救助力度,建立和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法律、慈善、突发事件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辖区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7.
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社会救助制度,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实现公平正义和谐原则、妥善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加快和谐大连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黄山市积极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城乡大病医疗救助等重点救助制度,启动住房、教育、法律、就业等专项救助和慈善等社会帮扶救助,仅2005年就有10万多困难群众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救助,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颖 《中国民政》2007,(6):18-19
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们党“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集中体现,是建立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农村特困群体热  相似文献   

10.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总体目标,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推进各项救助制度落实、完善、衔接、配套,发挥社会救助体系的整体效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健全社会救助的协调发展机制。着眼于社会救助制度的长远构架和城乡一体化的趋势.统筹做好低保、农村五保、灾民救助和流浪人员救助,建立健全城乡”分类施保”和临时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现行的新农合制度、农村养老制度构成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三大基石。本文结合北京市怀柔区农村低保的现状与问题,对进一步做好农村低保工作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广东民政》2008,(11):50-51
近年来,绍兴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在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按照建立和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要求,探索创新,扎实工作.着力形成城乡统筹、政策配套、运作规范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机制,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受益范围不断扩大,低保标准逐步提高,分类分层救助制度全面实施,最大限度地解决了贫困群体基本生活困难问题,确保城乡困难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3.
<正>历史发展二战后,根据1949年5月制定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联邦德国于1961年制定了《联邦社会救助法》(BSHG),明确社会救助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受救助者享有符合人类尊严的生活",该法案赋予了公民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现金待遇的权利,以保证公民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王瑞 《人民政坛》2013,(11):13-15
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自然灾害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制度为支撑,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现行社会救助政策虽已基本完备,但与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社会救助法制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定和出台社会救助法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社会救助作为一项民生保障政策,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当前,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极易引发负面影响。文章通过对社工开展服务过程中的社会救助案例进行研究,探讨社会救助的多元协同路径,以期为完善及搭建更好的社会救助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悬崖效应催生临时救助制度临时救助制度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是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以来,物价持续上涨并保持高位运行,尤其是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给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受冲击的人群中,低保边缘户因为家庭收入水平仅略高于低保户,  相似文献   

17.
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要求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完善以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民政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民政工作改革发展协议》约定,健全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机制,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机制建立。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运行机制,落实民政部门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的综合协调职能。  相似文献   

18.
关于构建我国普惠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发挥了社会稳定的基础作用。当前,贫困问题依然严峻。新形势下,建设作为整个和谐社会“安全网”和“减震阀”的普惠型社会救助体系,将成为我国社会建设中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如何从国情出发,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普惠型社会救助体系,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北京观察》2009,(7):29-30
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完善,目前我市已基本建立起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制度相配套,临时救助、灾害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大力推进,特别是随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实施,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入了政府全面主导的新阶段,在理念、制度、体系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理念上,从传统的恩赐型救济理念向现代的公民权利救助型理念转变;在制度上,社会救助形式从临时性、随意式救助转向经常性、制度化救助;在体系上,社会救助内容从单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