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曾凯 《中国民政》2009,(7):23-26
财政部每年更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财政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反映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的“晴雨表”。就民政部门而言,收支两项对比,支出是主要的。因为以政府收入视野,民政部门收入在其中的比例很低,主要是行政性收费和福利彩票公益金构成的政府基金。政府资金和非政府资金对比,政府资金占绝大比重。可见,民政经费的主要矛盾在于支出,在于政府支出。因此,本文选取政府支出视角,阐述政府支出民政类科目修订办法。  相似文献   

2.
张仕东  袭薇 《公安研究》2007,149(3):52-54,66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实施给公安机关加强经费保障建设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新的政府支出科目改革加速了部门预算在公安机关全面开展,深化了公安机关“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了转移支付的手段,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公安经费管理纳入公共财政改革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3.
民政部门在社会建设中的职能定位实质上是其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在社会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在社会建设中民政部门任重道远,理应大有作为。弄清在加强社会建设进程中民政部门的什么地位和作用,这是急需理论界回答的重大民政问题。本文不揣浅陋,探赜索隐,就其定位进行一番审视。  相似文献   

4.
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系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整个民政工作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树立民政部门良好形象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几年来,我省各级民政部门紧密结合民政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创建活动,收到良好效果。截至1996年底,全省民政系统175个县级以上民政机关和124个具备创建条件的民政直属事业单位中,已有各级党委、政府批准建成各级文明单位197个,省厅机关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文明单位建成率达65%,我省民政系统已基本上具备申报文明系统的条件。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系统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  相似文献   

5.
2007年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尤其是政府支出功能体系和经济分类体系的采用,势必更直观明确地反映政府的各类公共服务活动以及各项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对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将产生直接影响,对进一步明确公共服务的内容范围、作出实证判断和均等化方案的实施和预算监督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渐成熟,各级政府都强调要建设法治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民政部门是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担负着保障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重要职责,加强民政执法工作是建设法治民政、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题中之义。本文结合厦门市民政工作的实际,对加强基层民政执法工作做简单探析。  相似文献   

7.
民政部门是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部门。民政部门要更好地发挥社会稳定作用,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就应该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科学观点来创新民政工作的新理念,去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民政工作发展需要的“知识民政、诚信民政、法制民政、数字民政”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8.
作为分管民政工作的副省长,我对民政部门的自身发展尤为关注。由于民政工作大多是社会福利性质的,自身积累很少,因此,民政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财政资金的支持。各级政府一定要从民政工作特点出发,不断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民政事业的发展。作为民政部门来讲,也不能仅仅依靠财政的支持,特别是在目前各级财政都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民政部门的发展必须着眼于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从河北省的实际情况看,大力发展民政经济,主要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下大力气办好福利企业。我们的福利企业大多规模小、产值低,经不起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9.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基础,是政府管理社会行政事务、文化事务、经济事务的新模式.民政部门是政府依法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的重要部门,切实增强各级民政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提高民政部门的执法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民政直属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工作(简称民政直属经济)是地方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民政经济的侧重点。我们应该首先做好民政直属经济这篇文章,把“自留地”建设成“示范田”、“丰产方”。发展民政经济要以民政直属经济为重点,理由有三:发展民政直属经济是民政部门增强活力、提高地位的直要手段。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民政部门的主要职能和重要责任,有利于树立民政部门的良好形象,有利于显示民政部门的重要地位,但是没有直接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没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民政部门的社会地位就会受到…  相似文献   

11.
对民政部门“有为”与“有位”问题,最近谈论较多,我的看法是,只有“有为”,才能更“有位”。“有位”是指党委、政府对民政工作重视,民政意识强。领导的民政意识,不能自然强化,要在反复宣传中强化,民政宣传来自上级,来自社会,也来自民政部门。“有为”的民政部门,抓住各种时机,采用多种形式,给领导汇报情况,提供信息,阐明观点,沟通思想。又拿出工作实绩,让领导在“眼见为实”中受到启迪,看到民政的功能作用。可见,领导的民政意识,得益于民政的“有为”。“有位”是指党委、政府,对民政工作思路清,决策对,指导得力。…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前不久.我们到乡镇采访,发现有少数乡自去年8月就停发了乡镇民政办公室同志的工资和办经费,叫他们“创收”保工资和办公费开支,我们认为这一作法是错误的。民政部门是政府部门,民政作是政府工作,乡镇在改革中应将民政办公室同政府办公室一样对待;民政部门承担着基层政权建设生产救灾、拥军优属、婚管殡改、群众来访等20余项工作,同时又要B务于乡镇中心工作,如果再投入二量精力去“创收”保工资和办公费9支、势必削弱本职工作,给社会稳S带来多方不安定因素;乡民政干z是国家干部.他们的工资和办公2费由财政拨改,叫他…  相似文献   

13.
民政部门是各级政府的老部门,民政业务是各级政府的传统工作。民政部门的职能定位,在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已经明确:民政部是国务院管理有关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民政工作的作用,是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在社会管理和建设中发挥调解、稳定、助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经国务院批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于2007年全面实施,通过对政府收入,支出功能,支出经济进行分类,可以清晰显示政府每一笔钱具体是怎么花的。这对完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建议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矾制逐步确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民政部门所担负的任务比任何时候都要艰巨和繁重。因而,民政工作者在继续发扬“孺子牛’、“开拓者”的民政精神和勤奋、廉洁、实干、为民的光荣传统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以争取广泛的支持和帮助。目前,各级民政部门应协调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首先,搞好与各级党委、政府办公部门的协调。民政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政代表政府行使行政职能。因而,各级民政部门应在及时向同级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正确依据的同时,还须迅…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承担着政府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民政部门,要在保障和改菩民生、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以及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等民政社会管理领域积极创新作为,奋力争当排头兵,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民政部门是政府承担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部门。加强社会服务财政支持研究,是关系社会服务发展,更好地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骨干作用的重大课题。本文就社会服务财政支持研究作简要概述,以探寻社会服务财政支持的根源、途径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朱希峰 《中国民政》2013,(4):41-41,43
2012年召开的全国第十三次民政会议,对民政部门的职能定位作了“一统四分”的全新概括,为今后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工作定下了基调,明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来,上海民政系统通过“以人为本,以人和为目标”的现代民政核心价值观和“接续人的社会关系、增加人的社会资本、恢复人的社会功能”的现代民政功能的学习讨论,统一思想,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河南省传来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的新信息:平顶山市叶县所有乡镇全部建立起了民政所。乡乡镇镇有了政府编制序列的民政组织机构!这对全国民政来说,不仅是一个充满期待的惊喜,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动态!基层民政组织建设薄弱一直是困扰民政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各地民政部门在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作出了不懈地努力,虽然使乡镇民政工作基础建设有了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基层民政机构不健全、工作力量薄弱、工作手段简陋等问题,成为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 “瓶颈”。  相似文献   

20.
社会福利是民政部门和从事民政事业的干部职工比较熟悉的一个名词,也是民政部门担负的一项重要职能工作。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三大组成部分。什么是社会福利?民政部门担负的社会福利工作职责包括哪些?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是什么关系?社会福利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特别是当前,一个热门话题是如何在补缺型社会福利的基础上建立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为了让广大民政干部以及关心社会福利事业的社会人士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