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各地在清明节拜祭先祖的公祭之风可谓盛行,不仅排场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河南与甘肃抢"老子",陕西与河南争"黄帝","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的热闹局面。然而,与各地争抢"祖先"、隆重开展公祭活动相比,对人民英烈的祭奠却冷  相似文献   

2.
焦点评论     
《创造》2009,(4):14-14
事件:河南新郑市与陕西黄陵县争抢“公祭黄帝”的正统身份;郑州市为迎祭祖要求公务员清明节不放假,节后连续休假6天……在法定第二个清明节假期到来之际,中国各地因时而动,再掀“公祭热”。  相似文献   

3.
清明节,深圳警方协同市民来到龙岗烈士纪念碑前公祭公安英烈,表达敬意与哀思。公祭活动中讲述42位英烈的生前往事,既是对逝者的纪念与缅怀,也是对警察形象的展现与还原。正如活动发起者所说的那样,不论是追忆还是公祭,都旨在增进警民沟通、改善警民关系。无庸讳言,广州、深圳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城市治安状况,长期遭受公众的抱怨与媒体的诟病,并进而导致对警察的误解和偏见。当一个人手机被抢时,当他的熟人遭遇砍手时,他很可能会抱怨和指责警察没用。而一些“坏警察”的恶劣行迹,更是伤害了警察的形象和警民的感情。显然,要改善公众对警察…  相似文献   

4.
微观天下     
正旅游区"抢名"不如"创名"清明前后,山西汾阳、安徽池州、湖北麻城的"杏花村"争夺战还没有完全平息,陕西河南又燃起抢夺祭拜黄帝"正统之地"的硝烟。4月9日,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而就在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两地分别祭祀同一人物,自然相互并不服气。【评论】"李志强":"正统"意味着将某种文化符号看作具有排他性,继而带来垄断性的旅游资源。这背后不一定是对文化的尊重,更可能是促进经济的功利心,于是各地祭祀兴起,遗址公园若雨后春笋。一些地方甚至为此虚构历史相互抹黑,使文化厚重感让位于各类乱象。"陈俊松":各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本身毫无可指责之处,体现了地方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4,(30):4-4
我国首迎“烈士纪念日” 9月30日,中国迎来首个“烈士纪念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天安门广场.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各地也纷纷举行英烈公祭活动。设立“烈士纪念日”旨在缅怀先烈、勿忘历史,这也是今年以来我国以立法形式确立的第三个国家级纪念日.其规格和形式将成为今后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之际,全国各地掀起"公祭热"。不仅公祭黄帝、炎帝,还公祭伏羲、华胥氏,以及孔子、老子等。普通民众则用"扫墓"这种最常见最普遍的方式祭奠已故的亲人。  相似文献   

7.
刘可耕 《两岸关系》2014,(10):40-41
正8月23日,海峡两岸各界公祭甲申马江海战、甲午海战英烈活动在福州马尾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退役将军、参战英烈后裔、船政后裔、驻地部队官兵等社会各界人士共600多人参加。上午9时,海战英烈纪念专祠——福州马尾昭忠祠正门前,前来参加公祭活动的两岸嘉宾肃然伫立。随着昭忠祠正门缓缓打开,公祭仪式正式开始,按照盥洗、罄香、诵祭文、行三鞠躬礼、献花等程序依次进行。之后,全体人员  相似文献   

8.
为缅怀在严打整治斗争中牺牲的公安民警,宣传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公安部党委决定,2002年元旦、春节期间,在全国公安战线开展以“弘扬英烈正气,共铸金盾辉煌”为主题的慰问牺牲民警家属和英雄模范活动。从1月5日开始,公安部陆续派出10个慰问团,分别由部领导率队,赴各地慰问、走访英烈家庭。1月6日,公安部慰问英烈亲属座谈会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举行,公安部部长贾春旺将公安英烈牌匾和慰问金发给参加座谈会的英烈家属。贾春旺在座谈会上说,为了维护国家稳定、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作出贡献甚至是献出生命的英烈,特别是公安…  相似文献   

9.
曹林 《协商论坛》2011,(10):59-59
部长省长年年“两会”被记者“堵”和“抢”,今年似乎被“堵”得、“抢”得特别厉害。从媒体的图片和描述可以看出这场“新闻大战”的残酷,不仅是往年的穿红衣引注意、堵厕所、堵通道、堵酒店、抢话筒,记者们甚至不惜“掐架”。比如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接受采访时,记者们就因提问机会发生争抢,记者们“围堵”深圳市长许勤时,有人被广场石砖绊倒,10余名记者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中招”倒下,话筒、机器、录音笔掉了一地。  相似文献   

10.
周九疑 《台声》2000,(11):42-42
9月 9日上午, 34通钟声和 21响礼炮,在秀丽的九疑山群峰中久久回荡,海内外各界代表 6万余人,在九疑山舜帝陵前,隆重举行公祭舜帝陵大典。来自美国、泰国和台湾香港地区的 200多名同胞、华人、华侨代表参加了公祭大典向舜帝坐像敬献了花篮,表达了对     舜帝是国史《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始祖五帝之一,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的定论和“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的记载。舜帝是中华民族千古公认的道德文化始祖,他创立的道德文化与炎帝创立的农耕文化、黄帝创立的政体文化,是中华民族人类文明史上的 3座…  相似文献   

11.
动态     
<正>公安部举行公安烈士公祭仪式夏崇源王俭出席鲜花送英烈,哀思祭忠魂。2016年9月30日,公安部在首都公安英烈祭奠园隆重举行公安烈士公祭仪式,深切缅怀为党和人民事业光荣捐躯的公安烈士,追思烈士们的英勇事迹,继承烈士遗志、弘扬烈士精神,凝聚为人民公安事业不懈奋斗的强大力量。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夏崇源,公安部党委委员、部长助理王俭出席仪式。  相似文献   

12.
正同一个祖先血浓于水,共一个中华情重于山。4月5日,戊戌(2018)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隆重举行。逾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齐聚黄帝陵轩辕殿祭祀广场,共同祭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此次活动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延安市、黄陵县人民政府协办。自1980年起,陕西每年举行清明公祭黄帝典礼。此次公祭系列活动的主题是"溯源、寻根、凝心、铸魂",旨在传承黄帝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记载,说杜康为“黄帝时人”。《酒诰》也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这说明黄帝时期已有杜姓。据说杜康是黄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黄帝所居之“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许慎《说文解字》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 6代国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无论按照哪一种说法,杜康都是中国第一个杜姓人物,出自如今的河南。但因年代久远,杜康以后的世系缺乏文字记载,一些姓氏书对杜姓起源另有说法。 《新唐书·宰相世系》云:“杜氏出自祁姓,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  相似文献   

14.
一些群众在当地逐级反映问题,常因干部敷衍了事被置之不理。为讨个“说法”。不得不越级上访。而这样的越级上访常被基层干部视为“影响稳定”。于是,有的地方把“接访”变为“截访”,追堵越级上访的人。有的地方甚至用“越级上访就是违法”的标语来“震慑”上访者,使群众积怨越来越深。有的地方派出干部跟随越级上访者.一次耗时半个多月。为“稳住”上访户还花去不少钱。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08,(3):50-52
2008年4月8日,由黄埔军校同学会组织的近百名来自台湾及祖国大陆退役将军,组成了阵容庞大的“海峡两岸百名将军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参访团,应邀赴河南新郑参加了主题为“共建中华精神家园,祈福北京奥运盛会”的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相似文献   

16.
自然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规律,被称为丛林法则。如今这样残酷的生存法则,也被用来形容职场无处不在、逃无可逃的竞争——为了所谓的“成功”,为了模式化的“幸福生活”,有的人在沉重的压力下,成为“工作狂”,干起活来“不要命”,甚至导致“过劳死”;有的人拼命奔忙,患上了鲜为人知的“匆忙症”;有的人面对职场生存法则,失眠、沮丧、忧虑,长期亚健康,直至被“抑郁症”击中。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段时期,我们开始从各种新闻报道中关注一个情况.那就是公祭事件越来越多了。从开天辟地、抟土造人的盘古、女娲到三皇五帝,再到大禹、商周朝祖先后稷等都有祭坛.其他如文武圣人等也年年享受香火.而且还有大批民族神、地方仙、行业圣也都排队等候着“公祭大典”。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胡文彬.请他来谈谈对目前大量公祭现象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春回大地,莺飞草长,万木争春。甲申年清明节(公元2004年4月4日)公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轩辕氏的日子又到了。  相似文献   

19.
<正>4月5日,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中华儿女代表参加。公祭典礼于上午9时50分开始,以取"九五之尊"之意,代表中华儿女对始祖黄帝的崇敬与感恩之情。现场击鼓34响,鸣钟9响。34象征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9则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最高礼数。公祭典礼由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江  相似文献   

20.
室外很冷,市人大会专题审议会场却很“热”:同一时间有的代表争着举手,有的直接站起来插话,有的干部“抢话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