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7年2月,邓小平逝世后,他的老部下、开国上将陈锡联撰文《追念敬爱的老首长》,寄托哀思,他写道:“小平同志是我敬爱的老首长。我有幸曾长期在小平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尤其是战争年代,他和刘伯承元帅带领我们浴血太行、逐鹿中原、跃进大别山、决战淮海、解放大西南的情景,总在眼前浮现。小平同志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驾驭战争的雄才大略,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之情和关心爱护部属的长者风范,深深印在我的心中,使我永远难忘。”  相似文献   

2.
《党建》2008,(5)
中国发现时代变化的第一人是邓小平上世纪80年代初,小平同志见外宾时说,世界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和平,二是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也没解决。小平同志的话听起来像大实话,但这话在我们长期搞外交、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听来可就不那么简单了。我们过去相信的是战争与革命,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坚持的是列宁在1916年、1917年提出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战争年代,邓小平与山西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来过山西几次?还是个问号.笔者去年曾在<党史文汇>上发了一篇文章,叙述小平同志1957年、1973年、1975年三次来山西的情况.最近因筹办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活动,发现小平同志曾在20世纪60年代去过大同,但确切时间和内容不详,职业习惯使我踏上了调查采访的旅程.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我在江苏省担任省长,曾两次陪同小平同志视察江苏工作,亲耳聆听小平同志的亲切教诲,使我终生受益,感怀不已。  相似文献   

5.
今年的2月19日,是新中国开国元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逝世十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全国人民纪念小平同志的日子到来的前夕,我沉痛地凝视案上的一本精装诗集。上面,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书名:《马万祺诗词选》,字迹苍劲豪放,更引起我的哀思,也使我想起小平同志与马万祺先生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6.
凌河 《学习导报》2012,(21):46-46
这是28年前的一件往事——1984年4月,武汉一位工人,因为亲身受到的冤屈而给小平同志写了一封信。信中不称“军委邓主席”,也不称“中顾委邓主任”,而是恳切地写道:“小平同志。我这样的称呼,似乎不太礼貌,若有不妥之处,请给予责备。”小平同志看了这封“称同志”的信,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们在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世纪伟人小平同志。重温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此时此刻,我的心情难以平静。1992年1月25日,在小平同志前往蛇口乘船的途中车上,我告诉敬爱的小平同志,我代表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向他老人家表示发自内心深深的感谢!老人家已是88岁高龄,他眼光慈祥,听后会心地点头微笑。我出生在一个革命军人的家庭,父母是东江纵队的老战士,和许许多多“共和国的一代”一样,成长在党的红旗下。1972年,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当了知青。正是小平同志作出的恢复高考的重大决策,才让我们有了上大学读书的机会。我更庆幸自己能够亲身经历小平同志南巡、把改革春风从南粤大地吹向全国的历史转折,聆听和记录了他老人家力挽狂澜、振聋发聩的时代最强音。  相似文献   

8.
小平同志辞世,我和全国人民一样感到无限悲痛。此时此刻,我回想起小平同志首次南巡珠海时的音容笑貌。 1984年1月,在我即将退居二线之际,有幸地接受光荣的任务:接待我国经济特区的倡导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珠海经济特区。 1月26日晨,我得到通知:小平同志一行从  相似文献   

9.
2001年2月,已经离休的刘华清上将满怀深情地回忆道:“和许多同志相比,我的幸运是较早接触了小平同志,并多次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这是‘份长达近60年的革命情谊,也是一次次让我终生受益的教诲和指引。”“小平同志的离去令我格外悲痛,有种难离难舍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我最早在小平同志领导下工作是在抗日时期。1938年1月,小平同志接替张浩同志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我任政训处(后改为政治部)副主任。不久,我调任东进纵队政治委员、冀南军区司令员和政委。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我都是在刘邓的领导之下。解放战争时期,我在小平同志任书记的晋冀鲁豫中央局任组织部部长,后调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野战军任兵团政委,仍在刘邓麾下。建国后,又多次在小平同志领导下工作,经常有机会得到他的指导和教诲。为了冀南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1938年12月下旬,刘伯承师长率一二九师主力部队从太行来到冀南。不久,邓小平政委也…  相似文献   

11.
我在小平同志领导下工作的二十四年□李雪峰一年前,敬爱的小平同志不幸去世了,我心中感到非常难过。一年来,每当想起与他一起战斗、工作的情景,总是感到非常激动。我在小平同志直接领导下,与他一起工作、相处前后约24年。前一段是从1938年到1949年,后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万继耀 《奋斗》2014,(7):42-42
正距1978年邓小平同志视察黑龙江已36年了,回忆起小平同志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1978年9月14日一大早儿,报社领导安排我去采访当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视察黑龙江的整个过程。我非常兴奋,早就想亲眼目睹小平同志的风采,还能通过我的镜头把小平同志的状况告诉给全省的读者,很是令我自豪。我马上到花园邨宾馆报到。小平同志下榻在第一栋楼。当天,小平同志一行就赶赴大庆视察工作。我们都是坐专列去的,一共有四五节车厢。在  相似文献   

13.
永远的微笑——忆邓小平同志接见山东省委和济南军区领导同志○高建国春寒凝悲,哀乐低回。我伫立在电视机前,仔细端详着屏幕上小平同志面带微笑的遗像。泪眼朦胧中,我禁不住又一次取出珍藏数年的那帧照片,久久难以释手。照片上,身着浅色夹克衫的小平同志,正炯炯有神...  相似文献   

14.
文萃苑     
《先锋队》1994,(8)
文萃苑"党内的第一枝笔"胡乔木在胡乔木同志去世一年,并在他诞辰82周年之际,逄先知在《党的文献》第3期撰文以致怀念,现简摘如下。小平同志对乔木同志有一个评价:"党内的第一枝笔"。的确,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在我们党内,为中央起草文件,为党报撰写社论...  相似文献   

15.
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为少奇平反的决议。5月召开了追悼会,小平同志致悼词。在这当中发生了一件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被分配了工作,又当了政协委员。这也是小平同志、耀邦同志的关照。我出来后,因为少奇的问题没有解决,我也不便露面。一次政协开会,华国锋、小平同志等都在主席台上,散会时,我想我应该去和他们打个招呼,便向主席台走去。小平同志看见了我,显得很激动,老远就站了起来,他一站起来,华国锋也只好站起来,主席台上的人都站了起来,全场爆发一片掌声,当时我心里很激动,因为少奇的平反当时阻力很大:涉及到对“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16.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考察甘根华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也是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正如小平同志所说:“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of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7.
重温二十年前邓小平视察黑龙江的谈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9月,邓小平同志出访朝鲜归来后在我国东北地区视察。《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以《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和《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改造企业》为题,收录了他在吉林和辽宁鞍山观察时的谈话。当时,小平同志在黑龙江也发表了重要的谈话。最近,我请黑龙江省委的同志提供了当年小平同志在黑龙江视察的有关材料,回过头来看,小平同志当时已经在考虑如何推动党的工作重心实现历史性的转移和如何进行改革、开放的问题了。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基本内容,正在心中酝酿。下面,我把印象最深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回忆我亲身经历中的小平同志段君毅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一周年了。回忆我在小平同志领导下工作几十年的亲身经历,他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他那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建树,他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关心群众诸方面的崇高品...  相似文献   

19.
我作为一名保健医生,很荣幸地在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了三年。在那段难忘的日子里,我亲眼目睹了伟人的风采,亲耳聆听了伟人的教诲,他那浓重的四川乡音至今萦绕在我的耳边。小平同志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现在回想起来,仍是那么亲切,富有启迪意义。那时,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不久,经过十年动乱,中国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日夜操劳,呕心沥血。为了进一步确定党的大政方针和国家的前进步伐,他经常到全国各地视察,不辞劳苦,调查研究。我在小平同志身边工作期间,他…  相似文献   

20.
1980年至1983年,作为一名保健医生,我很荣幸地在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了三年。在那段难忘的日子里,我亲眼目睹了伟人的风采,亲耳聆听了伟人的教诲。现在回想起来,仍是那么的亲切。随邓小平同志视察1981年8月8日,我随小平同志前往新疆,10日到达乌鲁木齐。小平同志一下火车就对前来迎接的自治区领导说:“我这次偕王震、王任重同志是借假期来新疆的,不要宣传,一切从简,切不可兴师动众。”接着又说:“明天就到石河子垦区看看。”小平同志说是到新疆来“休假”,其实是来考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1975年撤销编制,以农垦局取代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