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群众工作恐惧症”.就是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有的领导干部认为群众文化差、水平低.自己直接与普通老百姓接触,有失身份;有的领导干部长期脱离群众,不知道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有的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不是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而是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有的领导干部在遭致群众反对时,认为是群众“胡搅蛮缠”、“不讲理”;有的领导干部遇到群众上访,不是主动接访.了解情况.化解矛盾,而是用有事、外出、开会等借口搪塞群众。  相似文献   

2.
《党建》2015,(12)
<正>说话是一项艺术,一门学问和一种能力。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说话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离不开各级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贴心交流、顺畅沟通。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说话,尤其学会与人民群众说话,用人民群众喜欢的方式说话,说人民群众听得懂、爱听的话。然而在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这方面的意识、能力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化干部群众观教育的务实之举。必须紧扣"直接"这一核心要求,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到群众中间,真正与群众面对面、手牵手、心连心。具体实践中,领导干部须做出"三常",确保直接联系群众联在实处、联出实效。  相似文献   

4.
改善"为官不为"的现象,减轻群众的社会冷漠症,需要研究部分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具体情况、时代特色、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激发领导干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何引导人民群众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何整合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规范合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信息集锦     
推行“群众问职制” 疏通干部出口 江苏省启东市委在全市乡局级领导干部中推行“群众问职制”。所谓群众问职制,是指群众有权利询问所在单位领导干部的工作、生活、社交情况,领导干部有责任向群众作出陈述。具体做法是:1、由市委组织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到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征求群众问职意见,归纳汇总后反馈给领导干部本人。2、领导干部根据群众询问的意见,结合自己工作、生活、社交情况,  相似文献   

6.
基层领导干部工作在第一线,天天和群众打交道,直接和群众交往。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看法往往是通过评价基层领导干部的言行形成的。因此,基层领导干部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应该说,绝大多数基层领导干部能够以个人的言行自觉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但是,也有些基层领导干部言行失范,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一是有的干部不注意深入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是在口头上与中央保持一致,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而在行为上却另搞一套,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去甚远。二是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淡漠,作风…  相似文献   

7.
组工动态     
盐津县出台领导干部与群众"三同"制度为巩固"三讲"教育取得的成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近日,盐津县委提出了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转变作风,深入基层,与群众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具体意见。要求县处级领导每季度与群众实行"三同"1次,每次至少3至4天时间;乡科级领导每半年与群众实行"三同"1次,每次至少3至4天时间;挂钩村(办)部门领导干部每两个月与群众实行"三同"1次,每次至少3至4天时间。并强调领导干部与群众实行"三同"要注重实效,多为群众办实事;要深得下去,住得下来;不给基层和农民增加负担;不准借下基层之机收受基层干部和农民赠送的土特产品。县委组织部负责对领导干部与群众实行"三同"进行定期监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领导领导,由领到导,只领不导,问题不少。"换句话说,领导就是带领和引导。要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干部除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和发动群众,带领引导群众一同前进,这些工作都离不开与群众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一些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与群众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忽视了与群众的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9.
谈及领导干部在工作上应如何对待上级领导和下属群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一些领导干部的不端做法提出了严厉批评,他说:“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很会做‘领导工作’,但不会做群众工作。”其意是说,时下有一些领导干部,心里时刻装着上级领导,千方百计搞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但对群众做的工作却很少,不把与群众的关系放在心上。习近平这段话,提出了“领导干部心里应时刻装着谁”的执政理念,他的批评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发人深省,催人警醒。  相似文献   

10.
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都建立了自己的联系点.这种形式好处很多:一是领导干部可以深入一线掌握下情、传达上情,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领导干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有利于转变干部作风;三是领导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群众的疾苦,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15,(7)
<正>新春伊始,单位召开座谈会,一位老干部谈到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问题时说:"共产党人也讲关系,不过讲的是与群众的关系。只有与群众的关系‘铁’了,我们才能获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才能把工作做好。"他建议领导干部多拉拉"群众关系",少拉"官场关系"。这位老干部的一番话赢得了阵阵掌声。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服务的对象是人民群众,密切与群  相似文献   

12.
在杨清明看来,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关系有三个层面:是成员,要投身人民群众;是公仆,要服务人民群众:是领导,要带领人民群众——“三点都做好了,就是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3.
日前,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在反思“孟连事件”时指出:“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却疏远了;通信工具先进了,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沟通却困难了;领导干部的文化、学历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反而降低了。”李纪恒副书记指出的这类反常现象,仔细想来,实际生活中并不鲜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更加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4.
将"接地气"引申为"走群众路线",就是要党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扎根基层,与老百姓广泛接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反映底层民众的愿望、诉求和利益。新时期党政领导干部要接上"地气",一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二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三是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很多基层官兵反映,党员领导干部的身影见得多了,干部群众的联系更密切了。但也有官兵感到,自己与党员干部还是坐不到一条板凳上去。这启发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走近”群众与“走进”群众的差别。近与远相对,是空间上的距离;进与出相对,是感情上的距离。“走近”群众并不等于“走进”群众,如果下基层仅停留在前者而做不到后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党员领导干部只有“走进”群众的心中,才能真正摸清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如何才能“走进”群众呢?概括地说,党员领导干部需要与官兵实现“三通”。  相似文献   

16.
人文荟萃     
■领导干部不应先富起来   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不能先富起来”,应当成为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这一政策着眼的对象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先富起来”的后果是严重的。领导干部想自己致富多了,心中装着老百姓就少了,群众就会有怨气;因其富得容易,只需一个暗示、一个公章便落得个盆满钵溢,群众就会不服气;因其物质上越来越富裕,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了,群众就会灰心丧气。如果不…  相似文献   

17.
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鼓舞群众,而在公开场合发表讲话是领导干部实现这一职能的一种重要手段.领导干部讲话有没有个艺术问题?领导干部需要不需要掌握这个艺术?答案是肯定的.实践一再证明,讲话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有的领导干部讲话艺术高超,引人入胜,催人奋进,群众听后称赞佩服;而有的领导干部讲话言之无物,东扯西拉,索然无味,群众听后怨言颇多甚至产生反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领导者的威信.可见,总结讲话  相似文献   

18.
沈泉涌 《实践》2008,(8):55-55
许多地方都制定了领导干部蹲点调查研究、群众接待日、下基层实践锻炼、帮扶联系点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规定,大多数领导干部也能够坚持这些制度,经常到基层去,为群众办实事,与群众建立起了相互信任、支持的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是对自己要“严”。一般来说,一个有威信的领导干部,也一定有“人缘”。因为,领导干部的“人缘”是领导者在实施领导过程中严以律己、以身作则所表现出来的巨大感召力和凝聚力。它有别于其他人的那种以纯粹的“感情”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所以,领导干部要想获得“人缘”,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 二是对群众要“谦”。领导干部的工作对象是群众,干群关系是决定领导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领导干部的“人缘”也集中反映在与群众的关系上。要经常深入群众、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并根据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个省会城市的主要领导在谈到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时说,身为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要“既怀崇敬之心,又抱歉疚之情”。闻听此言,笔者感慨颇深。常言道: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既然如此,作为公仆的领导干部,理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心竭力为群众办事,这是公仆的职责所在、义务使然。倘非如此,这样的公仆就不称职,就应该心怀歉疚,诚惶诚恐。然而,现实的情形是,个别领导干部颠倒了公仆与主人的关系,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对群众既无崇敬之心,更无歉疚之情。一旦做了一些群众感到满意的事情,解决了一些群众的切身问题,便觉得自己是群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