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昕秀 《学理论》2012,(33):217-218
在子女的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是三个不可分割的环节。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触到的,最直接影响孩子成长的教育环境。家庭的结构和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成长影响的相关研究也比较丰富,但多数是以团体作为研究对象,文章以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及测验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不完整家庭结构中的离异家庭其教养方式对儿童学习成绩及认知发展、行为特征、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作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从工作一家庭冲突和家庭-工作冲突两个维度探讨了中国转型时期青年白领的工作家庭冲突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青年白领的工作家庭冲突程度总的来说并不高;工作家庭冲突并不是女性特有的,男性的工作-家庭冲突明显高于女性,而在家庭-工作冲突中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个体特征、工作特征和子女观等因素都对青年白领的工作家庭冲突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工作因素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流动家庭的团聚: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人口流动正在经历着从家庭成员分离向家庭成员团聚的转变.本文利用"北京市常住流动人口家庭户调查"数据,做流动人口家庭的团聚及分离的流入地视角的定量研究.我们把家庭类型变量与受访者个人变量相联系,考察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分合的因素,发现流动家庭的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与家庭团聚与分离的关联不大,家庭成员的个人因素,如良好教育、较高收入、流入时间长等,都有利于家庭团聚.两类家庭受访者信息的比较研究还显示,团聚家庭在定居意愿、使子女有更好教育等问题上,表现出更为积极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家庭演变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家庭不仅是受社会变迁影响的被动研究对象,也可作为透视社会的研究视角。从横向社会结构来看,家庭作为中层视角有助于沟通了解社会学研究中结构解释与文化解释。从纵向社会发展来分析,通过对家庭与社会互动历程考察,家庭史提供了观察社会发展变迁的有效视角。家庭研究的范式转换有利于实现将家庭由单纯的研究对象向作为社会现象的缩影和社会透视单位的结合体转变。  相似文献   

5.
面对农村社会治理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河南省中牟县白沙镇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民主形式--家庭联户代表制.建立了"村民--家庭代表--联户代表--组、村、镇"间的层层互动模式,延伸了农村管理体制末端的管理链条,将原本松散的农民有机地组织起来.这种基层民主管理模式,适应了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破解了组织难、民主实施难、村务监督难等现实问题,较好地实现了广大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相似文献   

6.
刘明然 《学理论》2009,(8):174-175
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已成为困扰高校资助工作的一道难题。因此,高校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从而使得有限的资助资源能够合理地分配是尤为必要的。高校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生源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监督与责任追究机制;采取申报制度;采用公开演讲、民主评议的方式;建立公示制度;建立诚信档案,加强信用法治观念教育;实行动态的认定与管理;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相似文献   

7.
王晓艳 《学理论》2009,(27):168-171
社会的转型给农村传统家庭关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本文以余丁坝村为个案,将农村现代家庭关系的变迁纳入社会变迁的视野来考察。通过分析认为,农村传统家庭关系中,父权夫权制逐步瓦解,家庭关系从主从型逐步过渡为平权型。  相似文献   

8.
根据北京市人口研究所2013年东城区居民生育意愿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家庭照料对家庭生育决策的影响因家庭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老年人能否为子女下一代提供足够的照料资源,是子女生育决策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北京市育龄人群大部分处在照料孩子的单压力下,当生育第二个孩子时,老年人照料和儿童照料双重照料重叠交叉的可能性更大,儿童照料资源的供给将越来越成为制约生育决策的关键因素。家庭如何寻找新的替代性儿童照料资源或者国家和社会能够为儿童照料提供何种帮助是决定未来家庭生育决策选择的关键,因此要构建家庭友好型政策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9.
《青年研究》2021,(2):73-81
基于"困境家庭儿童健康问题研究"调查数据,探讨家庭关怀度对困境家庭儿童受欺凌风险的影响以及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与非困境家庭儿童相比,困境家庭儿童拥有更低的家庭关怀度,其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更差,受欺凌的风险更高;高家庭关怀度可降低其受欺凌的风险;家庭关怀度对困境儿童受欺凌风险的影响部分通过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中介起作用,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显著大于生理健康的中介效应。建议提升困境儿童家庭关怀度,改善其身心健康状况,以减少困境家庭儿童受欺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程福财 《青年研究》2012,(1):50-56,95
儿童抚育事务在传统上主要由家庭承担。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才开始系统关注并发展儿童社会福利,为抚育儿童的父母提供制度化的国家支持,并对父母亲权的实践进行国家监督。尽管不同的儿童社会福利理论对于如何界定家庭与国家在儿童抚育与儿童福利供给过程中的关系模式存有分歧,但是,关注得不到家庭适当抚育的儿童的福利,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福利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共识。鉴于我国传统的以家庭为主的儿童抚育模式出现失灵,积极发展选择性的儿童福利服务具有其充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古典时期是希腊哲学的鼎盛时期,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多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的著名哲学家。他们在深入探讨善与恶、幸福、正义等道德伦理问题的过程中,对于家庭中的伦理道德也进行了分析,逐步形成了古希腊时期有代表性的家庭思想。他们认为,家庭就是为了满足日常重复的各种需要自然形成的第一种联合体,在家庭中包含着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兄弟之间的关系。若使家庭进一步发展,必须使家庭富裕起来,必须对家庭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2.
邵岑  张翼 《青年研究》2012,(4):1-11,94
本文使用"2010年下半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按照出生年份划分流动人口代际群体,在经典迁移理论和新迁移经济学的框架下比较分析"八零前"与"八零后"流动人口家庭迁移行为。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在受教育程度、职业身份等方面存在显著代际差异,并对家庭迁移产生显著影响。而在居住时间、迁入地家庭总收入、移民汇款等方面不存在代际显著差异,对家庭迁移的影响存在代际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发展能力的影响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家庭发展理论和家庭可持续生计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家庭发展能力理论框架,为研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实证研究发现,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不仅有效地控制了中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而且对中国居民的家庭发展能力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限制了人们的生育选择权利、改变了不同家庭的禀赋构成和策略选择空间。在政策约束、市场主导和家庭资源整合三重力量交互作用下,中国家庭在自身的结构调整和策略重组中得以延续和发展。但是在当前稳定的低生育水平下,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家庭自我调整能力下降,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以帮助家庭更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可以将开放单独夫妇生育二孩作为过渡,逐渐向城乡二孩晚育政策平稳调整,以增强家庭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个体家庭将何去何从等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切。聚焦互联网技术与家庭转变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互联网打破了家庭的物理边界,蚕食家庭功能,改变家庭职能的履行方式与场域空间,重塑家庭关系伦常,引领其向疏离、分权与平等等更为复杂的方向发展;家庭在适应复杂系统的过程中创造着新的复杂性,部分家庭特征在量变之中展现出质变(不可逆)迹象。但是,以血缘(和姻缘)为基础的家庭拥有任何其他社会组织所没有的韧性,“身”与“家”的本源一体性“、家”作为人性表达的本质性,以及有些事情须由家庭成员亲力亲为、有些功能须由家庭通力承担的现实性,决定了互联网时代的家庭将会在大变局中存续与发展、而非瓦解与消亡。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中国家庭承载着过多的社会职能,对个人情感、家庭结构、社会稳定、未成年人的成长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法治建设等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努力转变家庭职能,构建和谐家庭,调整社会组织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职能,调整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推动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互动发展,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青少年再犯罪率居高不下.这一现实反映了现有体制的诸多薄弱之处.家庭关系的和谐程度、家庭居住地性质、家庭环境好坏等都是青少年再犯罪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青年再犯罪,需要从营造良好家庭关系、建立职业团体向导和提高家长综合素质等角度展开.  相似文献   

17.
张阿凤 《学理论》2013,(18):78-79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外部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化最初的场所。家庭不但影响个体的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形成,而且使个体获得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它是个体社会化的最直接的模式。家庭对于个体社会化的重要作用使得研究家庭对于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狼爸"、"虎妈"的案例分析为依据,来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和影响。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案例分析来发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分析案例中的问题;第三部分通过分析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杜宇婵  唐海波 《学理论》2015,(4):149-150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第一环境,是影响其心理体验的重要因素。家庭功能是否完善影响着青少年行为。本文主要从家庭功能视角出发,对青少年偏差行为进行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工作方法进行介入,以期达到问题的缓解或解决作用。  相似文献   

19.
石登计 《学理论》2012,(12):10-11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伦理思想家,他的家庭伦理思想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特别是以"孝"、"敬"、"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伦理思想体系。在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对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家庭伦理教育的推进、学校德育的开展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献德  沈新坤 《学理论》2009,(21):73-75
通过读书改换身份进而改变命运,是中国家庭历来践行的理念。这一追求仍是当前农村普通家庭对子代的重要期望,也成为家庭的主要开支。随着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代际关系资源承继的中断,家庭角色从实景走向虚拟状态,在缺乏完整社会保障体系介入、主要依靠差序格局的关系结构形成互助保障体系的农村,这些变化为读书进城家庭带来显著影响。本文从结构功能主义角度出发,探讨读书进城之后农村留守家庭的适应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