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鹤龄 《党政论坛》2011,(19):11-13
一、新背景 区域化党建深化和发展中,主要面临三个重大背景:一是,进入新一轮转型。整个国家和社会都要转方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这一次转型不亚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次,即从单一公有制转为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从封闭转到开放;等等。而且是更广泛、更深刻。二是,我国的“五化”建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嵌入式党建是加强基层党建的新方式。通过分析四方堰社区嵌入式党建的实践,总结了十七大后社区党建的经验模式和发展路径:居民群众的被动参与不能构建和谐社区,党员的自愿参与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动力;威权式的统治在基层党建中已经难于奏效,参与式的领导是社区党建的有效途径;垂直式的组织管理容易形成居民心理排斥,嵌入式的服务是社区党建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张雁  楚文峥  杨利娟 《学理论》2013,(4):132-134
城市社区党建是针对城市社区建设而推出的实践创新,也是党建理论的一次新的探索和发展。如何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加强社区党建,实现党对社区的有效整合,构建社区发展的整体合力,同时,实现社区党组织自身的结构功能、活动方式和组织体系的战略性转换,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是建立在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运用IT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过程。信息化并非纯粹是一项技术,它所改变的是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交流方式,将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尤其是两新组织和社会领域党建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刘致丞 《学理论》2010,(25):118-1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持续向前,中国进入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405期。社会的转型带来民众价值观的转型,进而对党的组织建设、执政方式提出前所未有的全新要求,社区党建和区域党建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以上海市闵行区虹桥镇为个案,分析区域党建由社区党建发展至今的主要特点、思考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汪海玲 《学理论》2015,(6):62-63
社区是社会之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当前的社区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一定意义而言,社区建设是政府服务、经济组织运行、不同阶层居民生活提升的重要方式,为了提升社区建设,应构建多元主体的社区建设新模式,促进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我国精神文明必须面向新情况、新变化、新趋势,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两大视角切入,聚焦新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非公有经济企业发展问题,并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扣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出发,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中开始出现高、中、低收入社区的快速分化,具体表现为居住群体、社区需求、住房结构、社区公共服务的分化等。它的出现是市场经济、社会阶层和制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区分化具有进步性与危害性的双重属性,既是社区生长发育的一种表现,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风险,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公。因此,要进行有效治理社区分化,就必须不断加快发展经济,重视社会公正,优化社会阶层结构,并进行科学的社区规划。  相似文献   

9.
以社区为载体,构建关怀党员新机制是新时期、新形势给社区党建提出的新课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文章从构建关怀党员新机制的重要意义出发,对党组织关怀党员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机制构建的路径进行了探索,以期能为实践中加强社区党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层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面临一些问题。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为农村基层党建创新搭建了载体和平台。应以此为契机,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整合党建资源,强化支持保障,增强服务功能,完善运行机制,构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政治学角度切入,认为社区建设的终期目标是不断增强以社区为微观架构的社会自治理能力,减缓现代化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诸领域快速变迁产生的巨大震荡,重组市场、政府、社会三者关系,构建“大市场、强政府、有序社会”三方相互关联、良性互动的新模式。在此理论背景下,笔者详细分析了转型期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缘起、存在的问题,认真梳理了转型期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制度变迁路径、社区变迁模式,并就政府介入策略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保障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楚建义 《理论探讨》2005,(5):151-153
随着改革的深化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基层社会出现了从单位制结构向社区制结构发展的趋势,社区已经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社会空间,成为党组织社会、整合社会、动员社会,从而实现有效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工作平台。只有在明确社区党组织领导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如何有效实现的问题,才能使党在有效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中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原则问题中,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其中的重要一条(在此简称为“公有制主体论”)。邓小平强调指出:“公有制占主体……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1页)世纪之交,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怎样才能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呢?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对城市发展、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给城市党建提出了新课题。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在城市社区党的建设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城市管理重心的逐渐下移,社会构成成份、经济结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等均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积极探索社区党建新路子,深化社区党建工作就成为关系到城市基层政权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一、 工作职能的变化演进,导致党建主体角色意识难到位,必须统一认识,夯实社区党建工作的思想基础现代化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杜志丽 《理论导刊》2004,(12):41-43
深化国企改革,加强企业党建,是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结合新形势下国企改革和党建工作的实际,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探讨推进国企改革与企业党建工作互动发展的现实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区党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所在。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始终居于支配地位的、具有突出作用的一支关键力量,它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整个社区建设。因此,改善和加强社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一个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新提法,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本文就此探讨几个相关的理论问题。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意义党中央早已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例如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十四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指出: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钉。而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经济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沟通方式、行为方式。互联网对我们时代的影响不仅是经济方面的、技术上的,也是社会的、政治的甚至全方位的。就其政治意义而言,互联网将任何一个执政团体都带入了网络世界,政治治理方式随之而发生改变,也必然和不得不进行革新改变。  相似文献   

19.
迟云福 《学理论》2010,(22):26-27
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新社会组织的产生以及运行有其必然的历史条件和独特的方式。对新社会组织进行有效的党的组织管理,必须深入调查,全面掌握。了解其存在的现状,查找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真正达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新社会组织自身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邱蕊  曲文涛 《学理论》2010,(4):96-9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要求。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的地位使建设和谐社区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而构建和谐社区,必须加强社区党的建设。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就是要求社区内党组织广泛联系。紧密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社区群众齐心协力,使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任务得到全面贯彻落实。要实现这一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适时研究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