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苏联末期,在卢布贬值的未来预期下,各加盟共和国展开激烈的银行信贷竞争,同时实行了限制卢布涌入、物资流出的经济封锁。进而,面对俄联邦汹涌而至的卢布潮水,发行主权货币成为小国寡民型共和国防止卢布占领、摆脱自身经济困境的良策。而某个加盟共和国的主权货币行动必然在整个苏联内部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统一的卢布流通域遭遇被15个彼此独立的货币流通域瓜分并取代的命运,作为主权国家的苏联也就在货币层面被摧毁。考察苏联末期的货币战是探寻苏联解体过程的一条重要线索,对于揭开苏联解体之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今年5~6月间,卢布的汇率问题曾经是研究独联体的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在讨论独联体前景的会议上,甚至把卢布的境内统一汇率的实施看作一个转折点,作为一个重要的论据。从事对俄贸易实务的人们,更是把卢布新汇率的实施看作赚得美元的极好机会。的确,当时尚在拟议中的俄罗斯新外汇政策,对于陷于困境的俄罗斯经济来说,也真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大胆决策。这个政策在出台之前,在俄罗斯国内一度引起激烈的争论。如今,俄罗斯卢布的境内统一汇率已实施了两个多月,一系列与此有关的法令措施已大体付之实施。其初步结果已有所表现。因此,本文拟谈谈这个外汇政策的由来背景、内容和实施状况。  相似文献   

3.
俄乌冲突爆发后,人民币在俄罗斯经济中迅速扩大了使用,推动俄罗斯货币领域发生了结构转型,甚至有人用“元化”来概括这种新现象。文章在梳理俄方相关叙事的基础上,主要根据俄罗斯官方数据定量刻画了人民币在俄罗斯的使用情况,并对其推动因素和影响进行了分析。人民币的扩大使用主要体现在强制性高的主权领域以及俄罗斯贸易商的支付货币转型,而在居民和一般企业的存款和资产配置中的地位仍微不足道。俄乌冲突背景下人民币扩大使用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经济实力提供的竞争优势。包括“卢布化”在内其他选项的不可行也决定了俄罗斯不得不进行有利于人民币的“货币转型”。人民币不仅是一种去美元化的工具,还对俄罗斯经济在高压制裁下保持基本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近期尚无意放开资本账户让人民币自由进出国境,这决定了人民币在俄罗斯作为资产保值增值和投资工具的可能性有限。另一方面,随着俄罗斯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池扩大,其反向作用于我国内汇率形成乃至金融稳定的风险也将增加。制裁本身也为中俄金融和经济合作设置了诸多限制。所以,俄罗斯的“去美元化”不可能是完全的“元化”,人民币在俄罗斯的扩大使用也不会威胁美元在国际货币领域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日元国际化的历史、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牙买加体系的特征看日元国际化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牙买加体系,其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储备货币多元化和国际收支调节手段的多样化。在这种体制下,从理论上讲,任何一国货币均可作为国际货币使用,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交易中的计值单位、支付手段,以及各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和干预外汇市场的重要手段。但在现实中,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是有条件的。首先要看该国内含的经济规模和贸易规模,其经济的外部形象,以及金融市场的规模、流动性和可靠性;其次,还要看该国是否有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力…  相似文献   

5.
国际货币权力的历史经验与"第三世界货币区"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已有货币国际化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分析,本文总结了国际货币权力更迭的一般规律,并得出人民币国际化有必要夯实区域基础等基本结论。研究发现,除亚洲之外,非洲、拉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在贸易投资等方面有紧密的联系,甚至存在对中国的不对称依赖。这些区域均具备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器物基础和一定的制度基础,人民币区域化的视野应当超越亚洲一隅,兼具亚洲特色和世界器局。最后,本文提出并初步论述了指向第三世界货币区的人民币区域化路线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俄罗斯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出现了顺差,这种改善主要是近年石油价格上升以及卢布贬值带来的。而对一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平衡十分必要的结构转变在俄罗斯并未发生。与此同时,俄罗斯的资本外逃、卢布升值和国际直接投资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如不能尽快妥善解决,俄罗斯将无法长期保持其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1992年1月俄罗斯放开物价之前,市场上1美元可兑换90卢布。时隔一年,即今年1月26日,美元同卢布的汇率已上升到1美元兑换568卢布,即卢布贬值5倍以上。可是,今年5月18日,美元继续升值,1美元已可兑换934卢布。在短短4个月时间内,卢布持续贬值,出现“一落千丈”之势,使俄罗斯人民叫苦不迭。同时也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对俄国经济的广泛关注和忧虑。控制通货膨胀和稳定卢布汇率是叶利钦  相似文献   

8.
苏联目前与一百三十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一九八○年的对外贸易总额为九百四十一亿卢布,一九八一年为一千一百亿卢布。其中主要贸易对象是经互会成员国,约占全苏外贸额百分之五十,其次是西方国家,约占全苏外贸比重的百分之三十,再就是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 苏联与东盟五国的贸易比重很小,一九八○年贸易额为五亿一千万卢布,占当年全苏贸易总额的百分之四(全苏贸易总额为九百四十一亿卢布)。苏联与东盟五国的贸易额逐年增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东南亚逐渐成为美国的亚欧地缘战略要地。受传统货币关系网络影响,战后美元在东南亚的国际化水平较低,推动美元在东南亚的使用遂成为美国地区战略的重点之一。战后初期,美国稳步解锁欧洲国家对东南亚的经济与政治控制,为美元的渗透与使用创造条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利用日本和新加坡链接东南亚,降低冷战和越南战争的影响,加速美元货币关系网络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以自身的调整诱导东南亚的发展转型,采取措施削弱日本和日元的影响,利用美元货币关系网络捆绑东南亚的发展与未来,完成美元在东南亚的国际化,使美元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国际货币以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东南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目标区域,中国要从美元国际化进程中学习经验并汲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中俄木材贸易与林业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俄木材贸易发展迅速,俄罗斯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木来源国,同时中国也成了俄罗斯原木最大的进口国。单从数字上看,中俄木材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实际上存在贸易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本文对俄罗斯提高原木出口关税的背景及其对中俄木材产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对今后两国木材贸易及林业合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俄教育合作极具战略意义,是中俄人文领域合作行动计划的优先方向。2019年,中俄各类教育方案框架内的学生交流人数达10万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两国相互间留学的人数变化不大。截至2021年12月,获得教育部批准或者省级教育主管机构批准的中俄合作办学机构有20个,本科层次合作项目70个,专科层次合作项目21个,硕士层次合作项目4个,理工科项目数多于人文社科类,办学层次仍以本科学历教育和专科教育为主。中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富成果,但是还存在着中俄高等教育国际化法规不完善,留学生在各自对外交流总体量中所占比例尚小,缺乏基于学科对接、优势互补的实质性合作等不足。目前,中国迫切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法律体系,优化制度、政策环境;高校要树立国际化观念,增强国际化能力;通过与俄罗斯高校的合作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为“一带一路”域内国家培养优质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12.
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被视为最关键的一方。俄罗斯在2015年9月直接出兵叙利亚,帮助叙利亚政府收复大片土地,并与伊朗和土耳其一起,通过阿斯塔纳和平进程、索契和平进程,逐渐稳定了叙利亚的国内局势。此外,俄罗斯还积极促成叙利亚"宪法委员会"的成立,推动叙利亚开启战后政治重建进程。随着叙利亚国内局势逐渐缓和,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俄罗斯需要面对伊朗和土耳其在叙利亚的关切。俄、伊、土三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分歧犹存,很可能会导致叙利亚局势再度紧张。另一方面,俄罗斯需要处理好叙利亚一些敏感的政治和安全事项,维系叙利亚国内战局稳定,推动叙利亚政治重建进程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3.
李燕 《俄罗斯学刊》2021,11(2):5-23
俄罗斯智库与媒体肯定当前世界秩序处于重大变革时期,特朗普外交政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改变,同时俄罗斯自身还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周边国家关系等问题,需要以“新思维”来看待和解决。不过,俄罗斯官方不完全认可“新冷战”说法。俄罗斯智库与媒体看到,至少在中短期内,中美矛盾将是世界主要矛盾,俄罗斯可以利用中美竞争谋求发展。如果面临两极格局必须做出选择,对俄罗斯而言更优选择是与中国结盟。从美国民主党对俄罗斯的传统政策以及拜登对普京及俄罗斯的态度看,美国大选结果对俄罗斯不是很有利,但无论特朗普当选还是拜登当选,美国外交政策的总体方向都不会有原则性改变。对于世界格局,俄罗斯智库判断有多种发展趋向,俄力主多极世界,并将努力推动这一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甲申政变后,中国和日本有在朝鲜发生战争的可能,于是朝鲜一年里几次请求俄国在中日发生战争时保护朝鲜。俄国鉴于朝鲜复杂的国际局势和自己在东北亚地区的实力,没有答应,因而两国没有缔结俄国保护朝鲜、朝鲜给予俄国一些特权的秘密条约。但是各国对俄国插手朝鲜事务持有极强的警惕性,朝鲜的“引俄”行为及俄国的表现被夸大,都采取了阻止俄朝接近的措施,这就是第一次俄朝“密约”事件。此次事件无论是对当事国——朝鲜和俄国,还是对在朝鲜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国家——中国、日本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各国纷纷调整了对外政策或对朝鲜政策。  相似文献   

15.
帝国研究视角下的苏联解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联的建立与演进,似乎都与"帝国"有复杂的关联性。其前身——俄罗斯帝国是典型的陆上帝国。苏联成立后坚持反帝立场,但之后逐渐演变成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其标志就是形成了核心—边缘的帝国结构体系,以苏联统治中枢莫斯科及俄罗斯为核心,向外形成了三层边缘地带,其中第一层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第二层是中东欧华约成员国,第三层是在亚洲和美洲的经互会成员国。苏联解体实际上是"帝国终结"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次迟来的非殖民化,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自然进程。这方面的具体原因至少有以下三个:其一,苏联领导人对当时局势的认识及判断和采取的对策及政策;其二,边缘地区民族主义产生了重要的动员和发动作用;最后,"帝国的负担"成为难以承受的现实负担。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研究》2020,(1):190-212,F0003
下诺夫哥罗德州一度是俄罗斯改革的前沿阵地和代名词,在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版图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目前,该州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行政中心,其政治经济进程值得关注。从联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看,莫斯科成功地规范着下诺夫哥罗德州的政治进程,地方政府依赖中央的政治和财政支持。从下诺夫哥罗德州内部的政治发展来看,历任州长面临的都是大致类似的复杂局面:联邦中央、总统派驻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全权代表、地方政治经济精英、联邦层面的大型企业、地方层面的商业利益,等等诸多方面的相互影响与竞争。由此,州长在联邦层面的工作经历和影响力,在地区层面的协调手段和整合力,即,同时得到中央和地方的支持和认可,并在中央与地方同时具有关键影响力,是地方政治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下诺夫哥罗德新任州长格列布·尼基京,年富力强,是俄罗斯新生代州长的代表,也大致具有上述品质,其在下诺夫哥罗德州的执政状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两个重要的地区大国,德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对彼此和欧洲都有着重要影响。在双边关系中,能源因素因其对国民经济生产的决定性意义长期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2018年9月,由德俄牵头,法国、奥地利与荷兰合资建造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正式动工铺设。该项目将使输往欧洲的俄罗斯天然气绕开乌克兰,经过波罗的海海底直接连通德俄两国,德国由此成为俄罗斯天然气最重要的转运国。此举虽然在双边层面上保证了德俄的能源经济安全,但在多边层面却招致欧盟、美国等多方反对。因担心会进一步加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欧盟委员会及中东欧国家欲诉诸法律对该项目施以约束;美国在制裁项目企业的同时转而向波兰、乌克兰等国出口液化天然气,在利用政治机遇抢占欧洲市场的同时试图制衡俄罗斯的影响力。在多方力量博弈中,德国需要在平衡俄美欧关系中付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学术界和国际政治领域,俄罗斯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之所以如此,远不只是俄国本身的文明结构之复杂性所致,更有西方的独特表述之原因.影响西方对俄罗斯问题表述的,是因为西方自身的欧洲中心论、欧美所建构的"西方"概念及其在国际和俄国所产生的反应、对俄罗斯问题进行斯拉夫-俄国-苏联学研究等,这些原因从不同方面促成了西方对俄罗斯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远不同于俄国,既时有谬误,又始终有着主体意识、独特发现.  相似文献   

19.
Studies of capital punishment worldwide investigate how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ffects the death penalty. We analyze European influence on the death penalty in Russia over the imperial, Soviet, and post-Soviet periods, using two parameters: the changing mechanisms of influence in each period and the death penalty's significance in the broader spectrum of punitive violence. On the first parameter, in the tsarist period, European influence on Russian policy was “productive” – exercised through prestige, moral suasion, and “diffusion.” In the Soviet period, European influence was blocked. In the post-Soviet period, European influence is coercive, as the Council of Europe has unsuccessfully sought to compel Russia to abolish its death penalty. On the second parameter, the death penalty in Russia has always been only one of many forms of state-sanctioned punitive killing. In consequence, the Council's involvement in Russia's death penalty has produced an incoherent policy outcome and has entangled the Council in Russia's authoritarian politics. Russia thus exemplifies the hazards of external involvement in death penalty abol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