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钱翰 《法国研究》2010,(2):15-24
结构主义是西方二战以来的重要文论思潮,并在八十年代以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论。本文试图回顾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论界对结构主义的引入、接受和融入的过程,并反思其得失。一方面结构主义为中国文论提供新的视野和方法,对中国文论在新时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中国文论坚持人文主义立场,虽然没有落入西方结构主义的一些过于偏颇的陷阱,但是也使得结构主义的一些核心特征被遮蔽。  相似文献   

2.
李奎报是高丽时期杰出的诗人,也是出色的诗论家,他的诗论对韩国古代诗学的确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他的诗论中,出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诗学范畴,其中"味"目前还很少有人论及."‘味'是中国古代文论确立的关于艺术美特征的重要范畴".①李奎报的诗歌观念深受中国诗论的影响,在高丽诗坛中,他是较早地使用"味"来论诗的.与"意"神"等诗学范畴相比,"味"在李奎报诗论中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它已经包含了对于诗歌风格、审美特征和审美属性的基本认识,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陈蕊 《法国研究》2012,(2):7-12
作为法国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和代表作家,阿尔贝.力口缪在其戏剧作品《误会》(Le Malentendu,1944)中注入了对生存意义和死亡本质的思考。加缪的死亡观之形成,不仅与作家的个体经验和感悟有关,同时也反映了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以及西方文明“直面死亡”的传统。本文试对《误会》中的死亡主题加以探讨,从而进一步揭示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观——“荒诞”与“反抗”。  相似文献   

4.
法国当代著名的评论家让·玛丽·道莫纳克(JeanMariaDe.menacn)针对哲学的价值和影响说过一句十分耐人寻思的话:“当一些观念被宣扬而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它们所占领的地盘是表面的。”与此相反,一种哲学思想,只有经受各方风雨,才会促进人们对它进行更深、更广的思考,从而使之牢固地占领其更大的“地盘”。让一保尔·萨特(Jean-PaulSartre1905-1980)的存在主义(包括他的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从开始为人所知时起,便一直引来种种论争,承受着各式各样的评论,这本身就说明了萨特及其存在主义的价值和影响。萨特的存在主义哲…  相似文献   

5.
波伏瓦的《模糊性的道德》对人类的生存状况作了深刻的思考。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影响下,波伏瓦开始研读黑格尔、克尔恺郭尔、康德等哲学先驱的著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存在主义哲学观,提出了“存在的模糊性”的观念,并且从美学、自由、行动和时间等角度分别阐述了其模糊性的特性和体现,最后提出要建立一种模糊性的道德。她主张承担自身的存在,争取自由,让我们的存在处于向无限性开放的有限性中。正像那个古老的谚语所说的那样:“不管结果怎样,做你该做的事。”如果每个人真的做他该做的事,那么每个人的存在将得到拯救。  相似文献   

6.
阿尔贝·加级是与萨特齐名的存在主义文学大师,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法国20世纪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加缨在47岁时不幸于车祸中罹难,但他留给后人的作品在法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永世长存的。长篇哲理小说《鼠疫》是他文学创作生涯中典型的代表作之一,集中体现了他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积极入世的一面,不仅在社会认识功能,而且在文学审美功能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特别在人物塑造方面更是可圈可点的。因篇幅所限,笔者只想就主人公里厄医生形象谈谈个人的一孔之见,以就教于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加级认为文学…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俄罗斯改变了过去依靠和强调军事力量来确保地缘政治地位的方式,转而利用其经济资源特别是能源优势来发展与邻国的经济政治关系。俄罗斯所具有的能源实力和潜力成为其与美国抗衡、与欧洲国家加强联系以及恢复在亚洲地区影响力的重要砝码和有力武器。中国和亚洲市场在俄罗斯未来全球能源战略方面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克 《法国研究》2012,(2):57-66
萨特的存在主义是自由哲学,这已是常识。但萨特所说的自由指什么,其确切含义是什么,它与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由区别何在?这方面人们常常发生混淆和误解。本文阐释了萨特哲学自由概念的产生和来源,特别是力图清晰地勾画出萨特哲学的自由概念与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由的区别。笔者深信,对一种哲学的理解就是严密地分析其概念,把握其确切含义,否则就只能在朦胧和模糊中指向它,滋生混淆和误解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9.
浅谈萨特的自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特的哲学中最吸引人的部分,也是引起最多争议的部分是有关自由的论述。自由的问题是萨特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萨特文学创作的首要原则。萨特的自由观是萨特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萨特无神论存在主义的本体论出发点,为一种反对传统理性束缚的伦理学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研究萨特的哲学思想,不可不对其自由观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资源攸关全球性霸权国家对国际体系的主导和影响,资源体系的转型和周期性变化也是大国竞争的重要领域。有关能源资源的相应信息和知识成为大国自身权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并控制资源分布数据信息和相关的知识创新则成为主要大国增加地缘政治优势的重要着力点。本文以资源知识与霸权国权力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两个霸权国——英国和美国为经验案例,分析支持霸权扩张、提供公共产品以及引领全球议题三种资源知识对霸权国的支撑机制,并提出,资源知识是支撑全球性霸权国的基础性要素,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塑造权力的路径不尽相同,但始终是国际体系转型中不可忽视的变量。  相似文献   

11.
陆洵 《法国研究》2012,(4):22-27
卢梭宏伟的思想体系的根本点是"回归自然",他的文学创作也深刻反映了这一点。20世纪普罗旺斯作家让吉奥诺也是书写自然的伟大专家,甚至被誉为"卢梭的门生"。"自然"在两者的文学创作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试从山川哲思的角度研究两位作家对自然与城市的文学表现,进而深刻揭示两者在文学创作上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2.
左翼文学与政治有着不同寻常的密切关系。从本质上说,它就是政治的代言词,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倾向,故研究左翼文学就无法避免政治的影响,也脱离不了由其本质所决定的意识形态的话语模式。吴岳添先生刚出版的《法国现当代左翼文学》,同样遵循了这一规律,突出了左翼文学的本质特征,但更多的却是对其话语内涵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俾斯麦之梦》是兰波的作品,一直到2008年5月才出版。文章登载于期刊Agone第38-39期上,收录在七星丛书的新版《兰波全集》里,该全集由André Guyaux主编,于2009年2月问世。《俾斯麦之梦》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发现,值得向中国读者推介。兰波在文章里以寓言的形式嘲弄了醉心于战功的俾斯麦,作者表达了推翻旧制度的渴望。作品的发现过程,以及专家对其真实性的鉴定也是饶有趣味的轶史。  相似文献   

14.
陈溪 《法国研究》2014,(2):67-73
本文研究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尤奈斯库的作品《秃头歌女》中形式各异、丰富怪诞的戏剧"语言游戏",认为其类似于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词与物》中提到的"异位移植"(les hétérotopies)现象,《秃》剧为代表的各种荒诞剧语言变形也是戏剧"语言家族"中的"异位移植",或称"异托邦"。《秃》剧中不同类型的"异托邦"语言现象是异常性与日常性的并置、对立和交叠。从尤奈斯库自己的相关生活体验和创作意图来看,这一"异托邦"并非如荒诞剧传统阐释模式认为的,是对于相似现实世界和人类精神状态的全部写实反映,相反,尤奈斯库的"异托邦"是对于日常语言及现代思维的正常秩序的有意反叛与逃逸,并且意图由此对日常生活进行"分解"和异化。  相似文献   

15.
法国作家让-雅克·卢梭一生经历坎坷,他在晚年时期远离社会,过上孤独宁静的归隐生活,专心致力于回忆与写作,寻求自我的解脱与救赎。这与庄子所主张的排除外界干扰、聆听精神的声音、回归心之本源的方式不谋而合。他从纷扰中自我解脱出来,超越耳朵与双眼,聆听内心,最终找到真正的"道"之所在。经过忘记得失、忘记自我的心斋历程,进而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同步。  相似文献   

16.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文本发生学,突破了结构主义的横向“定本”研究,将研究对象扩展到作品诞生过程中的书写痕迹——手稿,革新了“作品”等一系列文学概念,在21世纪得到蓬勃发展。本文从理论诞生、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简要介绍该学派,并尝试探讨其理论构建与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17.
赵晔琴 《法国研究》2014,(2):24-30,80
关于海外华人移民的研究,是史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十年以来,借助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国际移民研究的理论模式和方法,已从不同角度开展了丰富而详实的研究。本文主要梳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中学术界对法国华人移民的研究,与法国学术界对华人移民的研究相比,国内学术界对法国华人移民的研究尚未脱离华侨华人研究的史学范畴,普遍缺乏国际移民研究的理论视角和问题建构。作者认为,对法国华人新地域移民群体的研究将是结合中国转型社会研究的一个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反贪倡廉是近年来各国公共管理学界与实务界热烈关注的议题之一,非政府组织在这方面投注的努力不容忽视。各个国家陆续成立了地区性的透明组织,扮演着当地社会反贪倡廉的民间领导者角色。总体而言,法国透明组织的倡议策略呈现出:倡议策略类型与国际透明组织相似、倡议策略面向兼具全球化与在地化、倡议策略重视多方讨论、与各界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倡议工具善用媒体传播管道、倡议时间点与时事现况相结合等多项特色。  相似文献   

19.
黄艳红 《法国研究》2014,(2):36-46,23
《现代法国的渊源》是泰纳在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之后对法国命运反思的产物;其第一卷《旧制度》以广泛深入的描绘,揭示了大革命发生的政治、社会和思想基础。泰纳认为,绝对君主制的政治结构导致贵族脱离公共生活,并缔造出一个沙龙精英阶层;脱离实际、热衷抽象推理的经典精神在这个阶层找到了最合适的土壤;但这种作为精神娱乐的经典精神,无法认识民众心理和政治生活中占支配地位的非理性。基于泰纳对旧制度的王权和特权阶层的尖锐批判,我们不能将他简单地视为反革命者。  相似文献   

20.
安德烈·马尔罗对人类境遇的哲学探究贯穿其一生的文学、艺术创作和政治生活。自身经历、时代和伟大人物的影响促使他走向了对人的存在的哲学性探索。人的存在是悲剧性的。个体总是尝试使用各种方式摆脱人的存在的荒诞,唯有艺术才是最佳的超越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