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张钦朋 《党政论坛》2011,(15):27-29
党和政府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资源短缺和资源浪费现象,适时。发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主张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社会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刻不容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也不能置身事外。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建设节约型政府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由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所决定的,是节约型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政府带头节约,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在节约型政府的倡导下,节约型社会才会得到顺利地、健康地建设。可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行政成本,回应节约型社会的诉求,是当务之急之事。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政府带头节约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在节约型政府的指导下,节约型社会才会得到顺利、健康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行政成本,回应节约型社会的诉求,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形态。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资源,决定了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短缺是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全球性问题。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从生产和消费领域说明建设节约型社会决不会影响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介绍了国外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经验和作法,提出了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建设节约型机关不仅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一大途径,也是公共部门存低碳环保方面率先垂范,为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榜样的必然选择。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门的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和办公设备等是资源能源的消耗大户和低效率使用大户。  相似文献   

7.
建立节约型政府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是中国未来政府范式的必然选择。节约型政府的核心内涵包括四个方面:节约、循环经济、廉洁高效和以民为本。在中国建立节约型政府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加快建设节约型政府,需要树立节约意识和效益观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同时加强资源节约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政府职能: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主要推动力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各级政府充分履行职能作用,通过提高自身科学决策能力、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强化资源节约法制建设、减少政府行政费用支出,必将大大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并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9.
行政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都是在运行中得以体现和实现的。建立科学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是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的重要保证。有效的载体配置机制,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前提;有效的主体选拔机制,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关键;有效的程序机制,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基础;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保证;有效的信息公开和参与机制,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手段;有效的责任机制,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王曼 《行政论坛》2006,(5):80-82
节约型社会是创建社会和谐的前提。中国目前仍是非节约型社会,突出表现在:行政高消费和行政日常开支庞大;生产建设中的资源浪费;政绩工程、官僚腐败浪费巨大;商业服务业及公民日常行为的浪费;再循环产业落后造成资源浪费等。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从生产建设的源头把关;出台节能法,使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制度化、法制化;充分利用传媒优势;积极开发社区功能;将节约纳入行政管理;列为全民教育的必要内容;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交流合作。由此节约的资金、资源可用于缩小两极分化、投资教育、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节约型政府建设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方面。节约型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政府对自身行政成本的控制,政府必须将行政成本作为付诸政治行动的考量。为获得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政府必须降低行政成本,使行政成本适度,不至于使行政成本高于实际的边际收益。  相似文献   

12.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只有在政府主导下,采取各种法律、经济、技术、社会的手段,才能推动节能降耗.从税收的角度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税收政策措施,包括企业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先进适用技术的税收鼓励政策,对资源浪费采取的惩罚性税收措施,以及对废弃物的征税措施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加快构建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保障和支撑体系刻不容缓.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强执法监督、建立节约机制、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节约意识,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4.
学习文库     
《民主》2005,(7):47-48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6月30日召开的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提高行政效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在提高行政效能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6.
政府有责任为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提供保障,政府是公共图书馆供给的主体,应对图书馆的人力、物力加大投入,与此同时应强调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在资源供给中,政府应坚持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公平、以人为本、提高供给中的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7.
王毅 《民主》2006,(8):19-21
进入21世纪,随着新一轮以重化工业发展为特征的高速增长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不断凸现。2002年以来,国内一些学者开始大量介绍有关循环经济的概念,同时也有政府官员提出中国应该发展循环经济。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国务院于2005年同时发布了《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在2006年全国人大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又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优先领域。但…  相似文献   

18.
李俭 《瞭望》2005,(35)
党中央、国务院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审时度势,提出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方针。贯彻好这一方针,事关现代化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目前,中华大地上,政府带头,全民行动,观念更新,技术创新……节约型社会的创建如火如茶,但又任重道远。在贯彻这一战略方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刻地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这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8)
节约,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一种社会义务。坚持节约资源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资源节约、能源节约等一系列概念,并且上升到空前的高度,誓将"节约环保"进行到底。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发出了"浪费之风务必狠"的号召,旨在打造一个厉行勤俭节约的节约型政府,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国家党中央反对奢侈浪费的严厉态度。建设节约型政府,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发展战略,是协调我们国家各方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节约型政府的建设关系到人民的幸福、也是关系着我们国家发展的长远大计。  相似文献   

20.
陈凌孚 《民主》2008,(2):9-10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我们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角度看,许多党政机关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意识越来越强,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起到了一定的节约效果。决策科学化是建设资源型社会的重要一环。但我们也发现,因决策的轻率、失误带来的浪费仍然严重,而且这种浪费因其形式更加隐蔽和公众知情权有限以及损失情况难以量化.还没能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