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忠国 《行政论坛》2010,17(3):40-43
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说明我国行政不作为存在于执法、监管等各个环节,暴露了我国政府部门行政不作为的严重问题。行政不作为的危害表现为:影响社会稳定,降低政府威信,制约政府职能运行和干扰责任政府作用发挥。其成因是:行政体制上——行政执法等部门利益驱动;干部制度上——选人用人机制不完善;问责机制上——行政问责制不规范;社会监督上——人民群众与新闻媒体参与度不够。治理行政不作为的路径: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干部选人用人机制,规范行政问责制和加大人民群众与新闻媒体参与监督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闫厚军 《学理论》2012,(23):84-85
"钓鱼执法"的本质就是违法行政,其不仅破坏了执法公正,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信任,而且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防范"钓鱼执法"行为发生的对策有: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对执法部门进行正确政绩观的教育;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建立健全长期有效的监督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3.
行政执法缘何频频走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实施管理的行政许可法,已正式获得通过。日前,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国务院各部委和各级政府严格依法行政。然而,一些行政机关和部门,在行使执法权力和职能的过程中,出现各式各样的偏差、漏洞、扭曲甚至违规违法行为。法律专家称之为“低级执法”。它不但背离法治的本旨和精神,损害当事人的利益,引发执法纠纷,而且还影响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伤害民众对法律的信任。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沿海地区,有的基层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在管理公共事务上,近年来对警察的依赖程度增高。在一些城市.警察参与的“联合执法”越来越多,稍有不慎便容易加剧群众与地方政府的对立情绪。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不少“联合执法”中总有警察的身影。如治理地下网吧。  相似文献   

5.
随着机构的改革和调整,政府机关的党组将逐步撤销,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即由行政首长对部门工作全面负责。这样,政府机关党组织怎样进行工作,怎样处理好与行政领导的关系?日前,记者就此访问了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负责人。 这位负责人说:政府机关党组织要按照党章和中央规定的任务履行职责,积极支持和协助行政领导做好部门的各项工作,也就是紧紧围绕部门的中心任务,发挥好“保证监督”和“协助”的作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向行政领导通报情况,机关党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征求行政领导的意见,遇事多同行政领导商量。同时,各级行政领导干部,首先是党员部长、局长,要热情关心和积极支持机关党的工作,帮助他  相似文献   

6.
执法主体相互间权限不明职责不清、一些领导机关和个别领导人对行政执法进行不当干预、执法依据不统一、不作为和乱作为、行政强制不力、执法人员法律素质有待提高、政务信息的公开化与网络化尚显不够等是当前行政执法过程中常见的七大问题。准确界定政府职能,科学设置执法部门;切实推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清理汇编、明确公布全部行政执法依据;建立公益行政诉讼制度;加强教育培训,完善录用选拔制度;制定行政强制法律法规;建立电子政府,实现电子政务等举措则是克服上述行政顽疾,提高行政效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行政机关必须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云南省各地各单位和有关部门不同程度地开展此项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  相似文献   

8.
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中很重要一条是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完善监督体系。 从目前的监督现状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鞭长莫及,怕丢选票;二是同级之间的监督碍于情面,怕伤和气;三是下级对上级的监督,惧于权势,怕穿小鞋,而其它方面的监督也往往存在晴蜒点水,很难到位。要解决监督方面的问题,有两点特别重要,那就是群众的知情权和办事公开透明。要达到这些必须做到四个公开透明。一是目标公开透明。政府或部门,在一个阶段内想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要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都清楚;  相似文献   

9.
李斐 《学理论》2012,(1):81-82
长期以来,公安派出所在消防行政执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十分明确,即使《消防法》修订时赋予其消防监督检查职责,人们也没有将其作为消防行政执法主体来看待。因此,需要我们运用行政执法主体理论,并结合消防行政立法实际,对公安派出所作为消防监督检查、消防行政处罚、火灾事故调查和消防行政命令的执法主体资格展开解析。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是新时期我们党提出的奋斗目标 ,而推进司法改革 ,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法律需要理性 ,执法实践更需要理论的指导。本文将从职能设置、规范运作和完善制度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力图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行使中存在的问题和因应对策进行探讨。一、规范法律监督权 :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基本条件我国检察机关现行的法律监督权主要包括对公安、安全、海关等部门侦查活动的监督 ;对法院刑事、民事、行政审判活动的监督 ;对监狱、看守所执法活动的监督等等。…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全国人代会上通过的行政诉讼法,犹如一石击水,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出层层波澜;“民告官能打赢官司吗?”,“行政诉讼法行得通吗?”种种疑问油然而生。日前,记者就这些问题,在北京最高人民法院访问了行政审判庭庭长黄杰。 高法行政庭成立尚不满一年,但黄  相似文献   

12.
易杳  杨柳  王滢 《瞭望》2004,(43)
6万多平方米的上地建材城在10天里被强制拆除。是依法执法,还是违法行政,城管和业主商户各执一辞。 面对争议,有关专家指出,政府在拆除历史遗留的违法建筑时,执法中是否要先自我纠错?如何避免违法行政?如何做一个对人民群众有情的政府?  相似文献   

13.
行政法律监督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法律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以及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是否合法而进行的监督。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行政监督的法律制度,但在监督实践中仍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为:监督形式的运行不够协调;监督对象不平衡;监督方法单一,缺乏监督力度;行政监察机构地位低,缺乏独立性等。因而,我国仍然需要加强和完善行政法律监督体系:一、要建立监督形式的协调机制;二、建立民主监督机制;三、建立制度的约束机制;四、转换监督机制;五、加强对行政立法和执法的监督。  相似文献   

14.
蒋萌 《民主》2007,(7):42-42
没有不受监督的部门。我们是执法队伍,但同时要接受党中央、国务院、中央纪委的监督,接受各级政府的监督,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日前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如是说。权力代表着权威,更意味着责任。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6,(3)
无锡新兴公司非法集资案,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发生的犯罪金额最大的案件。如此大案,能在短短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内查清结案,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是少有的。各执纪执法部门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工作效率?其中有些什么经验可供借鉴?为解答这些问题,本刊记者日前访问了中纪委常委刘丽英。  相似文献   

16.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一些从过去的行政管理部门“下放”的行政性管理公司,诸如石化、船舶、邮电等等行业,一度曾被称为“翻牌”公司。这些集团公司不仅运作的国有资产量大,而且规模也很大。他们如何从行政管理阶段逐步向市场经营转变,不仅涉及到如何搞好这一部分大的集团公司,涉及到如何使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问题,也涉及到如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问题。邮电部下属的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经验,他们十几年终于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他们是如何实践的?在搞活国有经济与国有企业方面有什么意义?经济学家对此又是怎么看的?记者邀请了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博士和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张庆忠总经理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改革10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物价上涨过猛、收入分配不公、党内和政府内存在某些腐败现象以及社会上存在一些混乱和很坏的风气等问题。有人把这些问题统称为由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的时期所产生的“综合症”。究竟怎样看待这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去寻求对策加以解决?记者最近走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人员杨百揆、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研究人员罗海钢、中共中央宣传部调研员秦晓鹰等同志。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85,(6)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相当长时间以来各方面反映强烈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症结何在?如何解决?本刊记者追根求源,对有关部门作了一系列的采访,写出这篇追踪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月18日,在广东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深圳专场记者招待会上,深圳市长于幼军首次透露深圳将推行“行政三分制”,即打造一个决策、执行、监督的全新政府架构,深圳计划对一些政府部门进行撤并和调整,设置若干个决策局、执行局和一个监察局,决策局只有决策权而没有执行权,执行局只有执行权而没有决策权,监察局和审计局将作为监督部门直接对市长负责。同时建立所有政府部门共享的内务管理和服务系统共享的公共行政平台。  相似文献   

20.
伊强 《学理论》2013,(8):126-127
知情权是行政相对人的基本权利之一,是政府管理部门与群众良性互动与沟通的基础。强化对行政相对人知情权的尊重,一方面是对行政相对人参政、议政权利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现政府部门与公众间的和谐,有助于使行政相对人更好地履行社会监督职能,从而促使政府部门提高工作效率与执政能力。结合我国当前信息社会发展的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保障行政相对人知情权问题,从"顶层设计"与"微观对策"等维度给予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