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厉剑 《新湘评论》2004,(3):34-36
信仰是心中高高树起的旗帜,它在狂风暴雨中指引着人生的方向;信仰一旦发生危机,人就极易步入歧途。近年来,许多媒体刊发了一些此类案例,的确令人触目惊心。笔者辑录了部分案例加以评析,以警世人。  相似文献   

2.
正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什么样的信仰,将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一个党、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电视剧《潜伏》就展示了信仰的伟大力量。在这部情节跌宕起伏的电视剧中,信仰成为决定人  相似文献   

3.
薄振峰 《理论学刊》2006,1(4):84-86
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日益世俗化和理性化。按照马克斯.韦伯的说法,现代社会是一个日渐“祛魅”的社会。在这样的理性化的社会中,法律信仰的基础何在?作为人的信仰体系的构成部分,法律信仰源于人对其自身的信仰。它的价值在于确证了人类对正义和秩序的追求和向往,从而构成整个社会生活终极意义的一部分;法律信仰也表征了法律作为人类的造物能够有效保障人类实现正义和秩序的价值理想,从而使人类从对神的信仰转向对人的信仰,实质上体现了人的尊严和价值。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意蕴,对于缺乏法治传统的中国来说,建立人们对法律的神圣体验与对人生终极目的与意义的献身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信仰是一个人的"总开关",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为,统率人的灵魂,是人的重要精神支柱。一个人如果动摇或丢掉了信仰,就会失去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从而目光短浅、思想空虚、随波逐流、碌碌无为,甚至会走向反面、走向犯罪、走向毁灭。事实说明,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仰的危机是致命的危机。习近平同志指出:"信仰纯洁是共产党人最根本的纯洁。"对于共产  相似文献   

5.
正在孩子出生的日记里,我郑重写道:"愿我的孩子成为一个有信仰、有智慧、有血性、有担当的一代新人。"信仰排在了首位。信仰是什么?我理解,信仰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自信,是一种远见,是一种坚持,是一种节操,更是一种幸福。没有信仰的人是悲哀的,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6.
怀疑与信仰体现的是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二者有着完全相反的心理倾向,是不能相互包容的,信仰了就不应有怀疑,一旦有了怀疑,信仰也就开始动摇了。但信仰又离不开怀疑,无怀疑的信仰是盲目的,虚伪的,也是脆弱的。真信仰必经怀疑的洗礼。怀疑在信仰确立、转变、升华的关键环节始终起着扭转乾坤的作用,并以信仰为最终的目的和归宿。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必须正视人们内心的问题和需要。人的巨大潜能和主动性源自人的需求,人的需求越强烈潜能和主动性就越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多强调用社会需要去规范受教育者的做法,明显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变革,因而基于人的需要推动信仰教育的改进迫在眉睫。以人的需求为基点考察如何发展大学生信仰教育,可以让信仰教育同大学生内心真切的需求联合起来。正视大学生在信仰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掌握、尊重和满足信仰教育中大学生的需要,能够让信仰教育通过感化人、调动人而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8.
信仰的力量     
侃侃 《奋斗》2014,(7):63-64
正信仰是啥?信仰就是历史自觉,信仰就是心中的理想。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断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靠的就是信仰的力量。作为当代共产党人,坚守精神家园首要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人有信仰虽陷艰难意志不摧,党有信仰必破险阻斩获光明。  相似文献   

9.
论信仰教育     
信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它存在于人的心灵深处,外化在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上。信仰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导向、鼓舞和激励作用。人的信仰世界怎样,不论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正因如此,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对于人们的精神信仰都不会袖手旁观,都不能允许反政府、反社会、反人类的信仰追求得以存在和发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在全民中树立起坚实的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一种法律意识。这种意识同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政治观密不可分。美国著名法学家哈罗德·丁·伯尔曼所著的《法律与宗教》中写道:“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它不仅包含有人的理性和意志,而且还包含了人的情感,人的直觉和献身,以及人的信仰。”这段话道出了法治的理念必须把信仰视为法治的精神意蕴。当今世界,人们普遍认为,法治是衡量社会进步、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1.
当信仰结束"神本"迈向"人本"的那一刻,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并成为当代中国人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层级性,即所谓信仰级态。信仰级态理应同步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进程,而不应当处于滞后的状态,否则社会极易出现信仰困境。当代中国社会信仰危机的出现、信仰体系出现紊乱、以及终极信仰的缺失,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信仰级态的滞后。而寻求解决信仰级态滞后的良方,必须重构整个社会信仰体系,尽快确立终极信仰。  相似文献   

12.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崇,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发展的可能性,没有信仰的人,会  相似文献   

13.
蔡多文 《学习导报》2011,(10):43-44
信仰,是一根脊梁,是一种支撑,是一个组织或阶层、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成员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传说中,神在造人后,发现泥做的人是软的,一经风雨就会倒下,于是神就在人的背上插了根脊梁。有了这根脊梁,一个人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多深的沟壑时,都可以屹立不倒。因此,人们常常用脊梁比喻人类的信仰。信仰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个人刚出生的时候,谈不上有什么信仰。待长到懂事时,总以为父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于是父母就成了孩子心中的上帝。孩子对父母的崇拜,就是人生最初的信仰。  相似文献   

14.
信仰是人类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道德信仰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人生观成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道德信仰是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的精神动力.本文从道德信仰的内涵入手,深入剖析了道德信仰对于人生的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15.
情感与人类的信仰活动有着天然的契合关系。一方面,情感为信仰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还为信仰的强化与扩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凝聚力和驱动力;另一方面,信仰活动为人的情感需求、情感满足与发挥以及情感的约束与培养提供了最充分的内容和最适宜的条件。人类的依赖感、神秘感、爱恨感、神圣感与信仰活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哲人说:"有信仰的人更幸福"。今天,有一些人却没了信仰。于是,才有了我们深深忧虑的腐败现象。可以说,凡是贪污腐败者都是因为失去了信仰才走上犯罪之路,吕宗明就是这样。吕宗明是贵州省原正安县分管乡企煤矿、公路交通等的副县长,2006年年底以受贿罪被判刑8年。从昔日  相似文献   

17.
梁新 《学习月刊》2013,(10):1-1
近日,一位领导说:"相对于‘实’而言,虚就是信念空虚、能力虚华、工作虚浮、为民虚假、做人虚伪。针对这五‘虚’,我们提倡五‘实’。就是对信仰要忠实,对工作要扎实,对同志要诚实,对群众要朴实,对自己要老实。"也就是"踏踏实实干事,老老实实做人"。做一个对信仰忠实的人。信仰就是旗帜,信仰就是方向,信仰就是精神,信仰就是力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信仰。有信仰,才有理想、才有  相似文献   

18.
民族因信仰而立,政党因信仰而生,人因信仰而有了价值追求。最近推出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集中展现和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追求自由、追求真理的坚定信仰,为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深化创先争优、推进转型跨越,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力量。实践证明,共产党人从来不缺少信仰,他们在战争年代的牺牲、在建设时期的奉献、在改革时期的开拓,都是对信仰的忠诚实践。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熠熠生辉的优秀典型无不扎根在最前  相似文献   

19.
坚守信仰     
正有人说过,能够激发灵感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信仰是什么?或许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解读,但对党员干部来说,信仰就是共产党人立身做人、干事创业、执政为民的灯塔和方向,是聚精会神、鞠躬尽瘁、矢志不渝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力量。党员干部需要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而且是坚定的信仰。有了这种信仰,就能够指引革命者  相似文献   

20.
信仰是人的本质需求。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信仰发展的伟大成果,具有丰富的哲学底蕴。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现了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美好生活的价值理想,是人类终级关怀的不懈追求,其所倡导的崇高理想在人类长期不懈的奋斗下,一定会成为现实。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们对历史发展认识的自觉选择。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现实生活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