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剑桥中国史》第14卷评析研讨会综述樊一6月28日,中央党史研究室邀请在京单位的10余名学者,对《剑桥中国史》(第14卷1949──1957年部分,以下简称"14卷")进行了评析研讨。评析《剑桥中国史》的工作,是由中央党史研究室领导同志最初倡议,经党...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史》,被公认是代表西方汉学界80年代最高水平的学术专著。90年代初期,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相继用《剑桥中华民国史》的名称出版了它的第12‘13卷中译本,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高校中国现代史专业的研究生并将此书作为重要的参考书。为了对这部影响重大的学术著作做出科学的评价,以更好的借鉴国外优秀学术成果,推动史学研究的进步,上海市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学会于1998年5月30日举行了(剑桥中华民国史)学术书评会。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相似文献   

3.
评《剑桥中国史》第14卷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分析力平《剑桥中国史》第14卷的出版,引起了中共党史学界和中国现代史学界的注意。这里,就此书论述新中国1949年至1957年的"对外关系"的第6章,谈一些看法。在这章中,不乏一些好的论述和见解,有些治学方法也颇...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动因、政策和成就──对《剑桥中国史》第14卷有关部分的评析孙瑞鸢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完成的重大社会变革之一。费正清、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国史》第14卷...  相似文献   

5.
王海光 《理论学刊》2004,15(9):106-107
麦克法夸尔教授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现任哈佛大学政府系主任。他是美国最具盛名的中国学家费正清教授的衣钵传人,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与费正清共同主编了《剑桥中国史》第15卷(《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麦克法夸尔治学严谨,注重史料,长于理论分析,尤以“文化大革命”史的研究蜚名世界学坛,在哈佛大学首开“文革”史课程,撰写有《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三卷本)等多部中共党史专著,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
1927年1月3日下午,武汉革命群众与英国水兵在汉口江岸码头的英租界处发生了冲突,史称“一三”惨案。对惨案中武汉民众的伤亡情况,史学著作中的记载并不相同,有的说有“一名”群众死亡,如《刘少奇传》、《国际关系史》第4卷等;有的说有群众“当场”死亡,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中国外交史:中华民国时期1911—1949年)》等;有的则认为当时并没有群众在惨案中死亡。由杨天石主编的《北伐战争与北洋军阀的覆灭》、中国台湾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由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第一部等著作,均…  相似文献   

7.
继《中共党史人物传》50卷出版之后,我们又看到由研究民主党派史的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彦奇教授担任主编、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史人物传》(多卷本)的陆续出版。这实在是一件大好事。《中共党史人物传》中虽然也收入了若干在中共党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和有过重大影响的爱国民主人士的传记,但究属少量。《中国各民主党派史人物传》的陆续出版,可以弥补这个缺憾。如果这两套书出得比较齐全了,我们就可以看出,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五四”以后的历史上是如何一种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是外国学者研究中华民国史的重要成果。由于参加编写此书的人较多,因而各章情况不尽一致,特别是有的史料未经核实便引以为推。其中有关李立三的父亲之死的一则“史料”就是完全错误的,是此书失真的典型例子之一。《剑桥中华民国都Y卷第728页说:“在革命的狂热情绪中,有许多反常的情况和不法行为。以下所举不过是几个例子,著名的共产党劳工领袖李立三的父亲,被他家乡酸陵县的农民处死,而不顾儿子来信保证其父将不反对农会”该书附注说明这一材料来自张国党的《中国共…  相似文献   

9.
一些西方学者似乎很难理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为什么极为关注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问题。他们往往认为,一系列的思想运动,旨在建立执政党对于知识分子的政治控制和思想统制,如西方关于中国现代史的权威著作《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即将建国初期的思想改造运动与镇压反革命运动以及三反、五反运动相提并论,认为“这些运动都进行得极为激烈,并引起了社会上的严重紧张和忧虑”。这部著作写到:“在表面上,一般民众觉得镇反运动是吓人的,但也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在有外来威胁的时候。但是1951至1952年三个互相有关的运…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2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主编的五卷本《中国当代社会史》,由于我在1991年发表的《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一文中,和在我主编的2004年出版的两卷本《中国现代社会史》自序中都已经说过我关于撰写社会史的观点,所以这部《中国当代社会史》就没有再写什么"提  相似文献   

11.
费正清和罗得里克·麦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国史》第14卷第2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尽管党的最高领导已发出警告,不要把农村阶级斗争的方式带到城市,1948年末和1949年初,许多进入新解放城市的干部依然持‘左’倾观念,要在大范围内发动被压迫的人起来斗争,以及做诸如此类的其他事情。他们在整个居住区和小企业中,把自己有限的力量杂乱无章地分散开来。刘少奇于1949年4月和5月在天津采取措施纠正了这种做法。以后,其他中心城市也照此执行。”  相似文献   

12.
熊坤静 《世纪风采》2008,(12):39-40
短篇小说《班主任》不仅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的成名作,也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关于这篇小说及其作者,由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与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卷中,第613页,由荷兰乌得勒支大学比较文学教授杜维·福克马执笔的《1976年和“伤痕文学”的出现》一节里,这样评价说:“在新作家里,  相似文献   

13.
刘明逵、唐玉良两位长期研究工运史的专家主编的《中国工人运动史》一书,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面世。 中国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是最具有革命性和发展前途的阶级,它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因此,研究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及其发展的历史,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近10多年来,已出版过一些有关中国工人运动史或地方工运史的著作,但像这样论述长达109年(1840—1949年)的中国工人运动史的大型专著,迄今为止,可以说是第一部。全书共分六卷, 251万字。第一卷记述了工人阶级的产生和早期自…  相似文献   

14.
1998年北京现代史研究的成果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出版的关于北京现代史研究的主要图书有:15卷《北京市志稿》(北京市志稿编辑出版委员会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中国新时期的农村变革》(北京卷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主编中共党...  相似文献   

15.
华岗与《五四运动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岗是一位国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历史学家,他曾编写了《中国大革命史》、《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五四运动史》、《社会发展史纲》等著作。《五四运动史》是他的一项开拓性的研究。1948年华岗在香港养病期间,将《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第一卷最后一章《五四运动》,修改补充后单行出版。第一次由上海海燕书店出版,很快脱销。1951年新文艺出版社第一版印了4000册,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第二年重版时又印刷34000册。这本书一再翻印,是适应了全国解放后大专院校师生和机关干部配合学习《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和《共同纲领》的需求。正如作者在1952年修订本题记中所说:“从五四运动到现在,业已经历了三十余年,还没有出现一本完整的五四运动史。笔者所提供的这本小书……不料出版后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20多年了。20多 年来,在如何评价这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方面,一直存在着种种不同说法。“文革”结束后的几年里,有一种较通行的说法是“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直到现在,这种说法也还被不少出版物和文章沿用。西方的“权威”之作《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甚至直接用《经济的崩溃》作为标题来述说中国“文革”时期的经济状况。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革”时期“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7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  相似文献   

17.
口述史学的蓬勃兴起是近几年来国内史学界的奇观,有人说它“对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来说,无异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刘志琴:《口述史与中国史学的发展》,《光明日报》2005年2月22日)。对于中共党史的研究来说,它更有特殊意义。一是口述史由于可提供口述者自然寿命的原因,一般只能涉及现当代60至70年,党的80多年历史大部分在这个期间内,所以党史做口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是党史研究历来重视口述资料,从延安时期起就有《长征回忆录》等出版,新中国成立后又出版过大量的革命回忆录和文史回忆录。如何看待这些回忆录与口述史的关系,是研究党史…  相似文献   

18.
“要知大道,必先知史”。为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借鉴党的历史经验,也为了用革命的事迹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中共泉州市委决定编写《中共泉州地方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要写革命史,先做革命人”。党史工作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9.
《青石存史:“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的四百年沧桑》讲述了中西初识时的历史细节,向世人展现了一副中国与西方世界文化交流与碰撞的画卷、给当代世界提供了一个文化间互惠互进的真实历史文本.同时,《青石存史》文献收集丰富,图像收录充足,在内容编排上突出了新意.《青石存史》的历史叙述从多维度、多侧面展开,为中西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郝思睿 《党课》2021,(2):68-72
“我想更近距离地了解中国,也让更多外国人了解更加真实的中国。”在美国政界和学界,傅高义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称号——"中国先生",他被认为是美国唯一精通中日两国事务的学者。在波士顿剑桥街、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的一面墙上,一位老教授面部微侧、目视前方,打着领结,右肩上方画着一丛水墨毛竹。这便是“战后在美国几乎是单枪匹马创造了当代中国研究”的《剑桥中国史》编者、“头号中国通”费正清。紧挨着的一张照片上,则是一位神色随和、嘴巴自然微张的“中国老头”。这就是研究中心的第二任主任,在哈佛同时有着“中国先生”和“日本先生”之称的傅高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