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路线和组织路线。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搞好各项工作的力量源泉。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党所处的环境,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与战争年代、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有了许多新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随着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出现,都给我们如何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面对这新的形势、新的课题,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必须着重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对上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的关系。我们党除了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
《求知》2014,(10):38-39
<正>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建党90多年来,我们党正是依靠了党的群众路线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当前我们党正带领全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康庄大道上不断阔步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体现党的主张、更好地反映人民心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近年来,和平区委宣传部在中共天  相似文献   

3.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历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共产党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从根本上说,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使我们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向人民负责,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拓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这是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也是将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到工作中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江泽民同志所阐述的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中,“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最根本的意义,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都要体现和落脚在“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当前,我们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论述,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变成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努力处理好“如何代表”和“如不代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生,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具体地、历史地把握德才标准,提供了重要遵循.贯彻这些重大部署和重要遵循,"为民"是共同的、首要的、关键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 一、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既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准 我们党在长期执政中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革新能力,除了党在形成、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积聚各种优势之外,最不容忽视的,也最为重要的是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重要论断,是总结我们党和世界范围内一些共产党及执政党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深刻揭示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质,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只有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我们党才能具有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一切都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8.
王颖 《学理论》2008,(15):5-8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和优良传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9.
岳树理 《求知》2009,(1):33-34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路线,稳固的群众基础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根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要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就要更加增强群众观点,更加强化群众工作.更加注意工作方法.更加关心和体贴群众。通过我们的工作.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广泛地理解、认可、支持并参与我们的各项工作,充分激发蕴含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力量,推动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8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他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一、始终保持党同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基本理论、奋斗目标和根本利益上同广大人民群众是完全一致的;同时,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考验要求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高度自觉。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最终关系和影响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和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些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工作理论的新概括和新发展,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宗旨意识和执政为民的忧患意识,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党员干部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做好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让人民群众有幸福感,是我们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要认真探讨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深刻时代内涵、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深远意义,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4.
面对新世纪的新任务和新挑战,要把一个拥有12 亿多人口的大国胜利带入新世纪,实现现代化 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具有能够经受住新世纪任何挑战和风险的驾驭全局能力和执政水平。而要做到这一条,最基本的是必须拓宽在各个领域联系群众的渠道,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脱离了人民群众,我们就会丧失认识和力量的源泉,丧失执政的基础,更谈不上把他们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在革命战争年代,老百姓把共产党、共产党的干部、共产党的军队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比作为“鱼水”关系。这个比方现在也不过时,…  相似文献   

15.
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作为最根本出发点。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到全部的奋斗实践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不仅仅是工作态度问题,更是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也是我们党确立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的90年。我们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该是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这意味着精神文明建设不只是执政党和政府的行为,而应是千百万群众的自觉行为。只有广大群众充分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有实际意义,才会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因此,要想使精神文明建设上一个台阶,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必须进一步唤起群众的参与热情,使广大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这项伟大的系统工程之中。一、进一步唤起群众的参与热俗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纵观历史长河中泛起的每一朵绚丽的浪花,我们都…  相似文献   

18.
抗洪抗灾,不仅证明了我们的党好、社会主义好、人民军队好,而且证明了人民群众好!  相似文献   

19.
对一个执政党来说,不管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始终都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根本性问题。且不说从政党执政的最根本规律上讲,人心向背问题最终决定着执政党的盛衰兴亡,就是从政党执政的各个具体历史时期看,党群关系问题也都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12,(4):47-47
大林在2012年2月28日的《长江日报》发表文章指出,作为一般群众,虽未必能从理论层面思考与评判改革,但有足够的经验与智慧去认知改革的现状,判断改革的难与易、虚与实、真与假。再高调动听的改革宣示、再美好养眼的改革蓝图,都不能改变他们从每一项具体改革中所产生的切身感受和情感立场。将要施行的改革,最终使他们看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才是他们对改革进行价值判断的根本依据。在政治领域,人民群众希望看到依法行政的政府.谦卑恤民的权力.坐实的人民主体地位;在人权领域,人民群众希望落实人人生而平等的生命权、健康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