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全球话语体系格局中,当前我国比较政治学界整体处于"失语"状态。新时代的战略安排要求中国政治学界既要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又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举措提供智力支持,即需要构建一套中国特色的比较政治学话语体系。上世纪美、苏两国比较政治学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对我国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现实教益。建构中国特色的比较政治学话语体系既需要政治学者大胆扬弃西方已有的理论成果,提升话语体系中理论品位,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各群体进行大量具有创造性的社会实践,为建构话语体系打下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对外政治话语体系,有着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所带来的难得历史契机,也同样面临着如国际话语权竞争日趋激烈,国家话语安全问题日渐凸显,国外话语环境和受众思潮复杂多样,以及话语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构建中国特色对外政治话语体系,必须以坚持国家站位,明确道义定位,善于事实说话,努力融通中外,体现兼容并包为原则,必须以构建中国话语内容,深化话语翻译工作,优化话语传播格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已成为一项重要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赢得海外民众的认同,提升话语的说服力并引发共鸣,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首先要明确其世界意义,即它是破解西方话语霸权现实之需、参与引领全球治理的应有之举和应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必经之道。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0,(1)
新时代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为核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为基础,以中国大国形象话语为目标。新时代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生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推进强国发展战略的中国道路的实践、国际环境与西方语境的检验密不可分。经过国内环境的实践与国际环境的检验,新时代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在理论、实践、价值、历史等尺度呈现出稳定的话语体系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在走向世界,关于话语体系的建设也提到了迫切日程。从内在动因上,则可以看到,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仍然是如何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深化关于当代中国道路与其树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认识,在全面改革中统筹解决现实中的矛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话语体系,更是实践赋予今天的历史使命。学界同仁应当积极为此做好当前工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是集中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综合符号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具有话语价值的人民性、话语内容的民族性、话语表达的创新性三大鲜明特征。而中华文化的深刻沉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厚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鲜活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三大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深入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鲜明特征和生成原因,对通俗化阐释党的执政理念,夯实党执政的群众根基、形象化传达治国理政思想,增强制度自信、生动化传播中国价值,消除思维偏见,都具有多重时代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扬 《党政论坛》2015,(3):42-43
近几年来,关于"中国话语"的讨论持续升温。一些"主打"词语已悄然流行,而随着大规模发展智库战略规划的实施,整套的话语体系似也呼之欲出。背后的大形势,当然是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持续冲高。最近几年,中国一直在默默收获着全球"最大"和"第一"的桂冠,早在4年前中国即成了全球最大生产制造国,两年前又成了全球最大商品消费市场国,去年则一举成为按购买力平价  相似文献   

9.
刘书祥 《求知》2011,(4):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立法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从提出到实现的历史,经历了一个逐步认识、探索、实践和发展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提出法律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其实质上就是提升内嵌了中国本土原创性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以及中国式现代化文明等多元文明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影响力。从理论背景切入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问题,明晰“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命题的生成逻辑,从而找到制约中华文明影响力扩大的核心难题,即尚未形成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从话语内容、主体、传播方式出发,以话语体系基础建设为“纲”,以培育专业化对外话语人才队伍为“基”,以数字传播空间为“云”,建构提高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立体式话语体系,从而破解中华文明被西方国家边缘化、赋魅化的困局,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历史自信与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出、发展和不断完善。作了精辟地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历史又一次证明,只有坚持“中国特色”,走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诗篇,并将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经历了从革命话语到建设话语、从建设话语向复兴话语的历史转换的发展路径。深刻透视革命话语、建设话语和复兴话语的内在逻辑和基本特征,才能自信地讲好中国故事,唱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4.
2012年8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和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共同主办的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理论话语体系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8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8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理论话语体系构建这一主题,从中国政治学理论话语体系构建的现实性需求、中国政治学理论话语体系构建的路径和方法、中国政治实践和政治经验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7月中旬在贵州省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创新工程"中国民主话语构建与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组"与中国政治学会主办,贵州师范大学、遵义市委党校承办、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学会)协办。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话语体系"学术研讨活动在贵州师范大学举行;第二阶段,"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讨活动在遵义市委党校举行。两个阶段会议研讨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孟凡强 《党政论坛》2012,(19):19-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逐步开辟出来的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深刻的价值论分析,有利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全面理解、整体把握,有利于消除疑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有利于更加自觉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攻坚克难、奋力开拓的征程中创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学既是工会理论发展的必然,也是工会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学的构建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但也面临着诸如学科定位模糊、学科知识体系不全等现实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是其构建的深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把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整体形势、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开展与中国共产党党际交流的过程中,南非共产党立足本党的性质与使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领导核心、成功经验、世界意义形成了独特认知。南非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经历了“客观事实陈述—制度优势肯定—政党能力肯定”的转变,肯定性评价占主流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中国正在经历新的政治实践,需要构建政治学话语来总结新经验、供给新知识、产生新理论、推动新实践。改革开放40多年来,西方政治学在带来新概念、新话语、新方法、新理论和新知识的同时,也给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提出了仍需反思和解决的本土化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说,构建话语体系是推动中国政治学本土化和科学化的需要。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并不意味着拒斥西方政治学话语,而是要立足中国的治国理政、改革开放、民族国家建构和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等政治实践,着力增强中国政治学自身的概念传播力、知识创造力、理论创新力和话语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论坛》2018,(3):112-116
中国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作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构成,是反映公共管理的中国实践、总结公共管理的中国经验、传递公共管理的中国声音、体现公共管理的中国智慧、彰显公共管理中国特色的重要载体。中国公共管理学的话语体系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但却长期处于失语的状态,需要在确立建构中国公共管理学话语体系关键节点的基础上,探究其建构的具体路径,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深入中国公共管理的改革与实践,汲取中国传统公共管理文化的精华,寻求与西方公共管理话语体系的平等对话与交汇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