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作为具有51年辉煌历史的国有特大型独资企业,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具有战略地位的军工高科技企业集团。目前拥有7个研究院、2个基地、6家上市公司和150多家直属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在中国航天51年的风雨历程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永载史册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岩石 《党政论坛》2010,(22):10-11
1952年8月,朝鲜战争正激烈进行中,斯大林虽然同意对装备落后的中国更广泛地增加军事援助项目,以便中国能继续同美国打下去,但有一点却非常明确,苏联并没有作出利用自己的核能力来反击美国威慑的保证。这样,中国面对美国原子弹,便不能不有所顾忌。  相似文献   

3.
《求知》2002,(4):37-37
  相似文献   

4.
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弘扬中国精神是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思想理论基础,是解决大学生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各种难题的精神支撑,大学生实现"中国梦"必须以弘扬中国精神和践行中国精神作为自己行为的出发点。分三个部分对这一内容进行尝试与探索。第一部分,阐述了什么是"中国梦"和中国精神;第二部分提出大学生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弘扬中国精神对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积极意义;第三部分指出了以弘扬中国精神来激励大学生实现"中国梦"所采取的路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郭永怀是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一位烈士。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实验基地乘坐夜航回北京报告一组重要数据,在离北京上空400米的高空.飞机发生事故,腾起一团火球。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  相似文献   

6.
开滦集团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百年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的征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围绕“特别能战斗”的开滦精神,传承和弘扬新时期企业精神,使思想政治工作有载体、有路径、有氛围,为企业转型发展、基业长青注入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7.
王祥 《理论导刊》2023,(11):92-98
马克思“跨越”思想是马克思晚年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东方国家特殊国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为马克思“跨越”思想提供了时代境遇。在“跨越”思想中,马克思以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作为基础转换理论视角,在“世界历史”语境下对东方社会问题进行整体性研究,将“世界历史”的方法运用于分析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从“世界历史”高度把握“跨越”式发展的价值意义。“世界历史”维度是把握马克思“跨越”思想创新本质的重要逻辑线索。深入研究与正确理解马克思“跨越”思想的“世界历史”维度具有重要当代启示,包括立足马克思关于时代性质判断来认清我们所处历史方位,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奉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引领社会发展进步,在把握历史主动中充分利用全球化加快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8.
毛志成 《民主》2006,(3):44-44
“老矿”有可能被人视为“废矿”,再无开发价值。这种看法有时是对的,而有时是错的,甚而大错特错。错就错在有些沉积很深已近于成了古物的宝藏,被突来的泥水淤平了,淹没了,而急功近利的人又从这里匆匆走开了,把那些宝藏遗弃了。殊不知一经重新开发出来, 它释放出的能量是很大很大的。例如至少有八种“精神老矿”,就急需重新开采。这八种宝藏是:  相似文献   

9.
自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以来,学界对"照金精神"的形成及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成果主要涉及"照金精神"的内涵、产生背景、时代价值及培育路径。归纳整理"照金精神"的形成及发展,有利于明确当前研究现状,传播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有助于激励新时代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赶考”精神是在即将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形成的,凝结了毛泽东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忧患思考和清醒认知。毛泽东的“赶考”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先进品格、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以及勇于担当的历史自觉。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赶考”精神,要永葆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忘人民“考官”地位,以永不懈怠的“赶考”精神破解“两个大局”的时代考题。  相似文献   

11.
王金萍  谭惠敏 《学理论》2013,(32):395-396
生活世界是教育的根基和教育可以依持的场域,是教育之所以能够促进学生个体多种品质生成的奥妙蕴藏的处所。正因如此,思想政治教育无法与生活世界相割裂,而应当通过恰当的定位、运用合适的方法手段、选择正确的渠道与路径,嵌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要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教育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浑然一体,发挥出系统的合力与功效。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精神动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形成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下称"新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动力思想,它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推动力量。其主要表现为,精神引领力、精神创造力、精神凝聚力和精神战斗力。深入挖掘"新思想"所蕴含的精神动力价值,将有利于为新时代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1,(5)
新冠肺炎疫情战"疫"过程中铸就了以爱国精神、战斗精神、奉献精神、团结精神、科学精神、担当精神为内涵的新时代"抗疫"精神。新时代"抗疫"精神有着强烈的价值旨归,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民族精神的养分,融入了当代国家和人民的时代精神特质,彰显了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精神的结晶,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11)
遵循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从研究陈赓等老一辈领导人创办和领导哈军工时期的办学思想、精神风范和重大贡献入手,在调查访问、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提炼出"哈军工人"在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中孕育形成了一种共同遵循、光耀千秋的精神品格,这种品格就是"精忠为国、求真务实、凝心聚力、拼搏奋进"的"哈军工"核心精神。  相似文献   

15.
“公共利益”这一概念历来困扰着政治学界与公共管理实务界。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断言,一味地寻求一个能够得到公认的、静态的、普适的“公共利益”概念,将难免陷入“公共利益迷局”之误区。但是,通过描述“公共利益”的内涵和本质特征,从公共行政实践中寻求公共利益之价值追求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可以开辟出一条认识“公共利益”的新路。对于公共行政人员来说,培养起公共精神是做好公共事务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深刻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世界历史理论有多重思想关联。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主要回应了三个方面的"康德问题":一是对康德世界历史的"合目的性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把世界历史目的从"大自然的隐蔽计划"转变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二是把康德世界历史理论的"永久和平问题"转变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消灭阶级斗争";三是把康德世界历史理论基于自然法权的"国家的联合体"的方案转变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方案。马克思通过对"康德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回应,建构了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17.
王建康 《团结》2008,(2):8-9
六十年前的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极大地鼓舞了艰苦斗争中的各民主党派,并得到热烈拥护和响应。民革老前辈李济深、何香凝等与其他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表示完全赞同。这有力地促进了新中国的诞生。60年后,重温这段历史,各民主党派的老一辈身上折射出作为优良传统的四种精神,让我们深受教育和激励。弘扬这些精神,有利于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的“老三篇”从不同侧面树立了三个不同的道德示范典型。《愚公移山》因与中华文明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相通而彰显出典型的实践价值,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道德示范的精神支点。立足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弘扬“愚公移山”的四种精神:“坚韧不拔”的顽强拼搏精神、“埋头苦干”的实干笃行精神、“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知难而进”的历史主动精神。这四种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新的历史情境下“愚公移山”精神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2)
向陈云学习,学习陈云"一心为民"的精神,是贯彻落实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是学习"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要求。向陈云学习,学习以克己奉公、心系群众、求真务实为主要内容的陈云"一心为民"精神。在学习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一般和特殊相结合的原则,将学习陈云"一心为民"的精神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在2009年评选的“双百”人物中,共有湘籍共产党员24名,作为共同来自湖南的模范人物,其在建设和发展新中国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忧国爱民意识、深沉的务实苦干精神、浓郁的学习进取品质、高尚的舍生取义情怀等具有普遍性及湖南特色的共同精神特质。对其进行探讨对于振奋我国人民尤其是湖南人民的奋斗精神有着重要的激励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