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狗咬人”说起王尔龄西方新闻学上出过一句“名言”,叫做“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构才是新闻”。当然,这不过是一个比喻。现在姑且只就喻体来说,倒也并不尽然可信。在刚成为时间过客的甲戍年(狗年)里,“人咬狗”的新闻见过一条,起因仍是狗咬了人,被咬者以牙还牙...  相似文献   

2.
狗咬人·人咬狗梅次奇事年年有,不及今年多。多到什么程度,多到谁也不怪的程度,新闻界最近流传的一个术语的颠倒,即可作一佐证。过去我进报社大门,首先听到的就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术语。于是在采访中,千方百计去寻觅"人咬狗"式的新闻。可是到...  相似文献   

3.
繁星 《民主与法制》2013,(34):66-67,46
狗咬人,谁担责?“饲养人!”不少人的答案会脱口而出。可如果咬人的狗是流浪狗,找不到饲养人又该咋办?是不是只能自认倒霉?是不是可以归责他人?这不,一只流浪狗窜入校园伤人,“咬”出来一场官司。把这个难置抛给了法律。  相似文献   

4.
对新闻概念的界定,原本很清晰,但有时看到听到一些新鲜事,这一概念在我心里反而越来越模糊。就拿业界常说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来说,这只不过是一种教科书式的形象比喻而已,并没有人真正看过“人咬狗”是怎么回事。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使某件事引起轰动效应,刻意地去制造“人咬狗”式的新闻,我却是实实在在地领略到了。2003年岁末,湖南省株洲市为了唤起公众的环境卫生和社会文明意识,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真正体谅到环卫工人的辛苦,市里决定,让所有环卫工人放假两天,然后,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城市的卫生状况在没有环卫…  相似文献   

5.
姚江  黄祥 《民主与法制》2021,(14):34-35
句话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浙江名诸暨市却出了这样一个新闻:狗既没有咬人,甚至都没有碰到人,只是长得比较吓人,结果被吓者从电动车上跌倒且伤势严重。这样的情况下,狗主人有责任吗?  相似文献   

6.
随便翻阅报刊,会发现不少有关廉政、秉公办事一类的“新闻”。如某地在粮食收购、棉花收购中不给农民打白条;某机关工作人员秉公执法,不循私情;某领导干部拒收贿赂若干次、拒绝公款宴请若千次等等。此类“新闻”见多了,总让人生出一些异样的感觉。 新闻界行家曾这样解释“新闻”的涵义:“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然  相似文献   

7.
记得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在回家的路上,不料被一只小狗“相中”,突然窜到我脚跟前,用鼻子嗅我,时不时还张开它的嘴巴咬我的鞋,生怕它在我的腿上也留下牙印,以示留念。随后狗主人老远地喊:“XX,听话,快过来!”原来是跟狗说话呢!“没事它不咬人,你走你的,别理它!”虽然狗主人这样要求我,可是我哪里敢动啊,那只狗就在我脚前挡着我的去路。  相似文献   

8.
有位在沈阳的法律工作者写信给《安徽老年报》,对他们的编校质量备加赞扬。他说他经常给各报投稿,解释法律条文,但错漏甚多,读者责问他,使他有苦说不出,而安徽老年报登了他不少次,却一个字也没有错。这真是“人咬狗不是新闻,狗咬人倒是新闻”了。巧的是最近在《法制文萃报》上又看到广州一律师事务所状告出版社与书店的消息,因为他们出版发行的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错漏千余字,以致引用时发生歧义。这两则消息只是许多事例中的并不典型的事例,现在有些出版物特别是非法出版物错漏之多,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简直是触目皆…  相似文献   

9.
逸闻趣事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可是,英国一名盲人咬自己的向导犬不仅制造了一条花边新闻,而且导致自己被捕上法庭。警方近日说,此事2月8日发生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目击者说,在一家繁忙购物中心外,现年34岁的戴维·托德不仅下嘴去咬狗头,而且不断用脚踢狗。两天后,警方逮捕了托德,并指控他虐待动物和破坏安宁,他不日将被送上法庭。今年8岁的向导犬被交给了盲人向导犬协会。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检察官酒后脱光衣服,飞速穿过一个停车场,不料错误跳入一辆陌生人的汽车内,最终进了监狱。现年28岁的阿尔伯特·塔斯克在门罗县担任助理检察官。上…  相似文献   

10.
八岁儿童被驴咬驴的主人当被告程新青现实生活中农村饲养的猪、马、牛、驴、羊、狗等动物使受害人遭受人身或财物损害的,是否应该赔偿损失呢?由谁来承担赔偿损失呢?泌阳县人民法院最近审结的一件“驴咬人”损害赔偿纠纷案就回答了这个问题。1993年6月6日晚上7点...  相似文献   

11.
<正>要有效地打击和遏制地沟油泛滥,并不是什么世界难题,这需要有关部门和人员时刻记住权为民所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地沟油竟然流进政府机关食堂?!"冷不丁读到这样的"奇葩"新闻,真有点出乎意料。这正应验了那句调侃意味十足的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然而,不同身份的各色人等在发出"地沟油竟然流进政府机关食堂?!"的惊呼时,其心理状  相似文献   

12.
梁勇 《协商论坛》2009,(1):59-59
这本来不是一件大事。一天早上,一个名叫玛丽亚的女士出门,路过M街的路口时被狗追咬,经路人相救得以脱险。警察迅速赶到,将她送到医院。当时我恰好在现场,目睹了这个事件的全过程。这件事被一个路过的记者看到了,第二天,这件事出现在报纸上,不过角度却不同了。  相似文献   

13.
美手模特     
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过自己的手。不久前,一条狗咬人的新闻让手成了大众关注的焦点。于是,一双双纤纤玉手大胆地拿出来向人们展示,让人们拍照。事件中受伤的是北京一家美甲文化艺术公司的手模特,被海内外专家誉为中国的“玉手皇后”,其美手的广告出场费一般不低于3000元。正是这双玉手被狗咬伤并留下一道难看的  相似文献   

14.
被疯狗咬伤怎么办艾藜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疯狗的特征。狗在发病初期往往先发生某些习性改变,如不认识主人,喜欢往墙角或暗处躲藏,向空中无目的地乱扑,常走出家门而不返回。并逐渐进入兴奋狂燥状态,遇到刺激时往往引起全身颤动,出现啃咬异物或咬人等现象...  相似文献   

15.
时下,一些地方在经济发展中喜欢贪多求洋,今天搞这个,明天搞那个;今天招商引资弄进来一个,如获至宝;明天民营经济上一个项目,宠爱有加。在“油多不坏莱”理念指导下,这些地方产业发展变得太多、太快,变得让人摸不着头脑。有的地方出现了“贪多嚼不烂”的现象,有限的生产要素投入到过多的产业,不仅拉长了战线、分散精力,还出现“东施效颦”,在一片发展声中任自己优势产业日渐凋谢而无觉察。  相似文献   

16.
狗曾被人类奉为先祖。早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人就已养狗,《周礼》设犬人官职,专司相犬牵犬以供祭祀。汉代朝廷设狗监,是掌管皇帝猎犬的官员。到了唐代,五场之中有狗坊,是专为皇帝饲养猎犬的官署。在人类社会进入畜牧和小农生产时期,狗守户报警,照看畜群,成全人类的大业。“伏”字便是人类对狗尊卑态度的体现。狗与人的关系始终像“伏”字一样难以割舍,狗永远忠心于它过去女仆,今天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如果部属提出这样的问题,领导者十有八九会给予“打回票”的。现今,炙手可热的美国因特网企业Google(谷歌)的员工向领导人提出这个问题时,领导人思忖片刻便颔首应允,不过有一个条件:只要狗不乱叫、不咬人。第二天,Google总部就出现宠物狗了。远在英国的苏格兰,有一家生产冰箱的企业也允许员工带宠物狗到工作场所。国情不同,我国领导者不一定如此效法,即使在西方回到20世纪初,如要“带狗上班”,在“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主张“标准化”的“科学管理”鼻祖泰罗看来,也是匪夷所思的:但是,“带狗上班”之类的“非分”要求,却可引起我们“分外”的思考:在传统的领导视野以外,是否还有一些我们从未延展到过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下岗、再就业问题,干部分流问题,实际是端什么“饭碗”的问题。不同地区谋“饭碗”难度各异。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门口有讨“饭”吃、要岗位的人,让人感到“饭碗”问题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沿海发达地区,因为经济发展快,“饭碗”不是问题。没有“饭碗”自己造,干部职工自立意识强,自谋职业成风,已不再有人找政府要饭碗了。今天在这个企业下岗,明天可到别的企业上岗;今天被单位炒了鱿鱼,明天可谋一份新“差事”。看来,“饭碗”问题的解决,取决于经济发展。有些人认为,只有国有企业的饭碗才算饭碗,只有吃财政“…  相似文献   

19.
立法权是人大行使的一项重要职权,立法报道是人大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工作涉及的内容广泛丰富,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新闻“富矿”,如何挖掘这个新闻“富矿”,采写出吸引人们眼球的好新闻来,是摆在广大人大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20.
这里摘抄的几则新闻,其实都是丑闻。丑闻是新闻的“另类”,同样有“述评”一番的价值。有一句名言就是这样说的:“充分发挥反面教员的作用。”还有一句古言也是这样说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报载一:济南有个位居“县处级”的张某(为“尊者”讳,故隐其名),多年嫖娼,每有心得,便诉诸笔墨。几年下来,竟写了36本荒淫日记,甚至连与“三陪女”床上如何淫乱的细节都写得绘声绘色。据本人表白,这样写是为了“老了以后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挺有意思”。无名氏评曰:人无耻到这个份上,恐怕已经是“刀枪不入”了。问题是,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