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代代相传,公认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象征,是开拓与进取的化身,也是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民族感情力量的泉源活水。炎黄二帝巨型塑像,以山为体,建造在河南省郑州黄河岸边的向阳山之上,高106米,把黄河文化、土地和炎黄巨塑揉合在一起,以体现出大地的力量,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历史回放     
《协商论坛》2008,(4):46-47
率先持续深入地展开炎黄文化研究——历时20余年完成炎黄二帝巨塑——省级举办黄帝故里拜大典,这是黄帝故里人民为弘扬、传承黄帝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炎黄文化研究与弘扬在一些有识之士的推动下,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邓小平、陈云专门题词,薄一波、彭真、万里、萧克等领导同志,要么亲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要么亲临河南关注过问炎黄文化研究及二帝巨塑的进展情况,李长春、李克强同志主政河南时均对弘扬黄帝文化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许许多多海内外中华儿女为之付出了忠诚与心血。此组图片就是对这一定格了的历史过程回放,让我们记住并永远感谢他们。  相似文献   

3.
炎黄国祭论     
<正>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象征和符号,我们中国人常以"炎黄子孙"自谓。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炎黄精神牵动着中华儿女尊祖敬宗的民族感情,是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旗帜和纽带。近年来,湖北、湖南、陕西、山西、河南等地拜祭炎黄二帝的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旗帜和纽带作用尤为明显。一、祭祀炎黄:自古皆为国家大事祭祀,作为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源于上古。崇  相似文献   

4.
炎黄巨塑     
黄河滋润邙山翠,炎黄巨塑万古垂。向阳峰巅华夏魂,和谐一统吉祥瑞。炎黄巨塑@魏忠策~~  相似文献   

5.
炎黄二帝是中华人文始祖,受到亿万炎黄子孙的崇敬。单就黄帝来说,在历代学者的笔下,早有极高的评价,下边选引一些资料,来看看黄帝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炎帝神农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进入农耕定居时期的标志谈到举世瞻目的华夏文明,人们就会联想到公认为创造了这一古老而灿烂的文明的炎黄二帝。几年前,陈云同志为《炎帝和炎帝陵》一书题词:“炎黄子孙,不忘始祖”,也就是肯定了我国同胞和全球华裔都自居为“炎黄了孙”因此而产生文化上的认同感和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的巨大的历史责任感。不过,当我们今天沿用“炎黄子孙”这一概  相似文献   

7.
笔者到汝阳西泰山采风,偶然接触到了该山区关于炎黄二帝的民谣、民谚,这些被称做“炎黄谣”的民歌,鲜活生动,朴实自然,可读可唱,可赏可诵,可咀嚼,可品味,可触摸,可感知;它像一块神奇的棱镜多角度地折射出了中华人文始祖炎黄二帝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首先,炎黄二帝是百姓心目中的保护神。炎黄二帝是人类文明的初祖,丝麻的制作、五谷的种植、房屋的构建、车辆的发明……使人类的衣食住行有了初步着落,生存有了最基本的保证。有一首民谣是这样传唱的:“炎黄笑,是吉兆;炎黄哭,不收谷。”“炎黄并肩坐,百姓不挨饿。”“炎黄瞪眼看,不是发水就是旱;…  相似文献   

8.
一对炎黄文化,可以有狭义与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指的是炎帝与黄帝时代的中国文化。但又不仅指炎、黄二帝活动时期的文化,而应把炎黄二帝所承传的文化及其后裔所创造的文化也包含进去。因为这是由炎、黄二帝开创的文化的继续与发展,理应包含在炎黄文化之中。这样,我所理解的炎黄文化,包含了从炎帝之前到夏禹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到了商代,由于产生了奴隶社会,这  相似文献   

9.
从现代的古代史和考古学的角度,怎样看待我国世代相传的炎黄二帝事迹,是一个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课题。众所周知,司马迁的《史记》始于《五帝本纪》,而《五帝本纪》开篇就是黄帝的史事,也提到炎黄二帝的关系。这样重要的记载,我们是不能忽略过去而要进行认真研究。可是在几十年来疑古思潮盛行的时期,炎黄二帝的事迹几乎被全部否定了,普遍认为是子虚乌有,摒之于历史研究的视野之外。因此,我们谈及炎黄二帝,也必须从疑古思潮的评价说起。疑古思潮从起源上说,可追溯到19世纪末,也就是晚清的时候。当时人们正向西方寻求真理,对旧的传统观念包括对…  相似文献   

10.
高林华 《人大建设》2011,(10):14-14
文化资源,创发展良机 “天地玄黄,东方曙光,文明始租,中华炎黄。”中华人文始袒黄帝降轩辕之丘,定都有熊(即今新郑),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叶落兮归根,故里兮牵魂。如今,黄帝故里已成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之圣地。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新郑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1.
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皆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无数台胞千方百计重回故土寻根访祖,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中原故地是台胞老祖家,而河南灵宝又是黄帝铸鼎、一统天下的发祥之地。1999年10月17日至20日,由中华炎黄研究会与灵宝市政府共同发起并主办了黄帝铸鼎原与中华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与会海内外学者80余人,经学术交流与实地勘察后,取得重要共识。三门峡市台联副会长许永生先生,是该市原文物局副局长,他对于黄帝文化研究极为投入,又为此次大会作出较大贡献,笔者特此对他进行了专访。五千年文明史源头何在?许永生感慨地说:占世界人口五…  相似文献   

12.
从尧舜时期起,中国人就尊炎黄为始祖,自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其实,根据近些年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我们中华民族主要是由上古的四  相似文献   

13.
旅游节引得凤凰来 新郑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号称“中华第一古都”。8000年的裴里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2700年的郑韩文化,共同积淀了这里独特的古韵古风。古老的土地,淳朴的民风,也养育了郑国名相子产、建筑鼻祖李诫、大诗人白居易、法家代表韩非等诸多历史名人。 为了弘扬黄帝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并以黄帝文化为媒,通过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加快新郑现代化建设步伐,从1992年起,新郑市开始举办炎黄文化旅游节。新郑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石磙告诉记者,炎黄文化旅游节最吸引人的就是拜祖大典。每年的拜祖大典不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前来寻根谒祖,考察  相似文献   

14.
心系始祖炎黄致力经济建设侯作营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十多亿炎黄子孙繁衍生息,遍布五洲四海,古史记载,炎帝神农和黄帝轩辕都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炎帝生于华阳,黄帝出于有熊。河南新郑县古为有熊氏之墟,境内古文化遗址很多。黄帝故里、华阳故城、少典祠...  相似文献   

15.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本栏目选登的这篇稿件由黄帝溯源,从血脉、文化等方面有力地诠释着海内外中华儿女都是炎黄子孙这一不争的结论,读后令人骄傲与自豪。  相似文献   

16.
同心同德振兴中华□本刊评论员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海内外华夏儿女又迎来自己传统的盛大节日。值此欢度春节之际,我们谨向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各界人士和海内外炎黄子孙致以节日良好的祝愿和诚挚的问侯。迎新辞旧,抚今追昔,时事沧桑,感慨系之。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中...  相似文献   

17.
西望太史祠     
四月中旬,我应邀到山西万荣县参加“全球华人公祭后土圣母大典”和土地文化笔会,参拜汾黄交汇处的后土祠,在登临秋风楼时,才知道黄河对岸有座纪念司马迁的太史祠。全球华人都是炎黄子孙,而炎黄则是皇天后土的子孙。据史书记载,最早到汾阴“扫地为坛”祭祀后土的就是轩辕黄帝。接下来,二帝(尧、舜)三王(夏、商、周)每年也都要来此举行一次祭祀后土仪式。到了汉武帝刘彻在位的元狩二年,他来此祭祀后土完毕,就感到没有祠庙祭祀,这祭典就有失完备。于是,便与太史令司马谈、祠官宽舒计议,在泽中圜丘建立一座后土祠。司马谈正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  相似文献   

18.
王亮 《两岸关系》2011,(4):46-47
河南省新郑市是轩辕黄帝的出生、建都地。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新郑就有阴历三月三拜轩辕黄帝的习俗,这个习俗也延续至今。随着近些年活动规模及影响不断扩大,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也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每年都有众多海内外炎黄子孙不远万里来到新郑寻根问祖、祈福中华盛世。  相似文献   

19.
交流交往     
《两岸关系》2006,(9):68-69
中华黄埔协会莅临汕头参访,台湾中华黄埔协会将军祭拜炎黄二帝朝圣参访团莅郑寻根,台湾中天电视台赴峨眉山市拍摄,台湾环球技术学院与湖北大学学术交流团赴襄樊参访考察,台湾花莲县“议长”杨文植到桂林考察,台湾流体同业公会出席在奉化召开的气动技术交流会,台湾电机电子同业公会赴杭州考察,襄樊市经贸团赴台参访交流,台企花果山农业高科技公司与青莫村结对共建新农村,  相似文献   

20.
杨乐 《黄埔》2010,(3):61-61
位于河南新郑的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几经改造修葺,更显大气恢弘,如今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三月三,拜轩辕。2010年4月16日,蓝色天空一碧如洗,黄色丝巾盈满眼帘,海内外各界人士汇聚黄帝故里,齐颂同根同祖同源,共唱和平和睦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