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实践模式及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梳理,认为当前初步形成以制度导向型、服务融合型、载体支撑型、主体协同型四种类型的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实践模式。进一步研究发现,这四种类型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实践模式既有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元素,也存在缺乏统筹城乡观念、户籍改革难落实、社会融合政策碎片化、流动人口家庭发展能力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建议以统筹城乡为基础,进一步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构建社会融合政策体系,建立以家庭政策为基本单元的社会政策取向,加快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和企业协同、流动人口主动参与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治理格局,全面推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向更高质量阶段迈进。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犯罪问题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各民族不断打破封闭,由相对闭塞到逐渐交流,由彼此隔离到密切联系,各民族人口空前流动,民族散居化越来越广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城市居民的多民族化现象日趋明显,同时加快了个人之间关系的隔离化、冷淡化,这些因素都为犯罪的生根发芽提供了便利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现代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城市化、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是其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目前还存在着诸如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资源较低、城乡二元制度改革滞后、城市社会融入困难等现实困境,需要从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素质,推动制度创新、构筑一体化建设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市民化适宜环境等路径入手,不断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社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给予了高度关注,创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具有现实意义.根据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流入地公安机关应针对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服务管理.  相似文献   

5.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理念,符合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从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尤其是流动人口如何融入当地社会,做到安居乐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规模持续增长,改变了城市人口的民族成分比重和经济社会结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出现了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的情况。针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应明确管理的主体,构建党政主导下的共同责任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管理,推行互联网+对接管理工作,从而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青岛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各民族之间涉及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经济利益等方面的矛盾较之前有所增长,导致青岛城市治理出现一些涉及到民族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青岛市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从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治理、流入地流出地源头治理、工作重点在社区及改善社区环境等方面改善和提升青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少数民族的人口流动提供了历史机遇。然而,流入地城市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体系并未完善,如权益保障、管理机构、信息资源、户籍制度和政策法规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对此,流入地城市必须从树立正确理念、疏通诉求渠道、创新管理体制、改革户籍制度和完善政策法规等五个方面着手,探索统筹协调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犯罪数量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当前流动人口犯罪呈现出犯罪主体低龄化与团伙化、犯罪类型多为财产型犯罪、犯罪活动流窜性、犯罪形式暴力性的特点。流动人口犯罪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诸多因素阻碍了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要从根本上治理流动人口犯罪,必须通过调整社会治理措施,使流动人口能够真正融合到城市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社会支持对流动人口适应社会、融入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政府支持、就业支持、生活服务支持、社会交往支持、情感支持五个方面入手,对新疆地区的2123名流动人口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政府对流动人口的支持力度较大,特别是在就业方面较为突出;流动人口的社会交往表现出了高同质性、低异质性、社会交往内卷化的特点;在情感支持方面表现出强关系的特点。建议加大流出地与流入地政府的合作力度、培训力度,提升流动人口的就业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流动人口社会交往的机会,扩大其社会资本,为其适应、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上海城市民族工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流动人口中也包括了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不仅面临着城乡文化冲突和融合的问题,而且还面临着与其他民族、特别是与汉族文化冲突和融合的问题;对于流入地城市来说,不仅城市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现实的服务与管理模式正面临新的挑战,更主要的还有民族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种社会组织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卫生、环保、扶贫等多个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其独特的功能尤为明显。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组织还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资源不足、治理结构尚需完善等弱点,总体上处于初级发育阶段,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需要给予必要的培育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理念,符合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从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尤其是流动人口如何融入当地社会,做到安居乐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口流动规模持续增长,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趋势引人关注。利用全国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数据,以人口移动转变理论为指导,对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趋势分析认为,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进程相比全国人口滞后15年或更多,今后还会持续增长。流入地政府尤其是东部城市流入地政府对此应有所准备,积极做好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近几年流动人口数量及范围不断扩大之势,通过对此现象成因的探讨,揭示了其对当今社会的深刻影响。另外,本文也对流动人口在社会治安领域中造成的危害进行了一些粗浅的研究,并在综合理论领域对如何防范流动人口犯罪方面的一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观点,与大家共同切磋。  相似文献   

16.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理念.符合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从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尤其是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安居乐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7.
目前,西安市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比例已达37‰,他们在西安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还存在社会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转变适应不良、“社会排斥”导致身份认同感不强、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易于激化矛盾以及流动人口犯罪问题久治不愈等.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适时建立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二是合理规制“以房管人”的管理模式;三是合理满足流动人口的基本需求;四是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五是提高流动人口自我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丛囡 《工会论坛》2008,14(3):24-25
流动人口在从农村共同体向城市社会转移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吸纳和社会拒入的悖论而落入到了从农村到社会的断裂,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流动人口通过沉淀完成城市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而要通过制度改革和法律保护为流动人口市民化创造良好的外在条件;同时流动人口也要主动地提升素质,认同市民角色,重建关系网络,以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的民族性因素特征明显,它既是城市治理问题,也是具有一定敏感性的政治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市治理和城市少数民族工作面临着新课题、新情况。近年来,青岛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统领,综合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服务与管理,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进一步推动青岛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20.
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少数民族人口呈现流动原因复杂化、流动方式多样化、居住小聚居化的趋势。影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的因素主要有经济、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提高少数民族城市适应能力,必须积极关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民生问题,不断提高其管理服务的精细化和制度化水平;通过各种手段,加深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民族文化和当地文化的相互理解与融合;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建立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