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派出所民警在处置醉酒类案件时,存在着以下一些难点: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造成民警执法困难;民警缺乏证据意识,不注重现场取证;具体适用约束措施时存在方法不全等问题;对醉酒者控制方法单一,难以适应实际情况等。对此,在构想对醉酒者进行处置模式时,首先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要加强现场取证和记录,为保护民警、打击违法行为做准备;第三,要通知醉酒者的家属或亲友,这应当是对醉酒者约束的前置程序;最后,在采取约束时,要进行约束方法的创新,明确约束的期限和地点,注意警械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处置醉酒人,既是基层公安民警的常见问题,也是接处警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在酒精的刺激下,醉酒人思想意识的失控,行为动作往往带有暴力性,绝大多数有过激行为。民警在处置醉酒人时,有的麻痹大意,有的执法工作不规范,有的携带的警械装备不充分,有的取证意识不强,有的警务实战技能不强,往往出现被动局面。对醉酒人依法处置,应当注意针对性,重视五个方面:一是善意的约束看护,二要得体的语言控制,三是合理地使用警械,四是科学地加强取证,五是必须的警力优势。  相似文献   

3.
处置醉酒人,既是基层公安民警的常见问题,也是接处警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在酒精的刺激下,醉酒人思想意识的失控,行为动作往往带有暴力性,绝大多数有过激行为。民警在处置醉酒人时,有的麻痹大意,有的执法工作不规范,有的携带的警械装备不充分,有的取证意识不强,有的警务实战技能不强,往往出现被动局面。对醉酒人依法处置,应当重视五个方面:一是善意的约束看护;二是得体的语言控制;三是合理地使用警械;四是科学地加强取证;五是必须的警力优势。  相似文献   

4.
简论警察开枪预警之法律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针对警察枪支使用程序的讨论多集中于开枪的法定情形设定层面。警察枪支使用需要一个综合、立体、全方位的法律体系进行调整,开枪前的预警程序是该法律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和欠缺。笔者将从警察开枪预警可能涉及的环节入手,逐一阐述个中潜在法律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立法实践,力图构建适合我国法律土壤的警察开枪预警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5.
新《刑事诉讼法》增设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一章,个中规定,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此类措施因涉及国家公权力运用与公民人身自由保护的衡平,构建和实施理应更为谨慎。而我国有关立法和司法解释显然未能给予与其重要性相当之关注。强制医疗前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的性质、适用条件、期限场所和监督救济等问题亟待明确。  相似文献   

6.
对醉酒驾车肇事行为人处罚刑法有明文规定。有必要对售酒的店主、劝酒的人以及同乘等对制造醉酒驾车危险的行为人以先行行为不作为犯进行处罚,其法理基础是自我答责理论和先行行为不作为犯理论。  相似文献   

7.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过程中新增的“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具有深刻的立法需要,但这一新增程序的法律规定仍显粗放,一系列解释学问题需要予以分析.强制医疗本身是保安处分性质的预防性措施,强制医疗程序是刑事司法程序且为独立于定罪程序的独立程序.在强制医疗程序实施过程中,迫切需要解释强制医疗的适用条件、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申请期间与管辖以及执行等方面问题,方可确保法律规定的真正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对行政立法程序及违法责任构建的研究相对欠缺,应当从行政立法程序的违法过程及违法责任类型入手,探究适用于行政立法程序的纠正机制,构建行政立法程序违法责任体系,从而保证行政立法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特殊程序,死刑复核程序是保证死刑准确适用的一道警戒线,基于程序正义的要求,死刑复核程序需要摒弃传统的书面审理方式而转向开庭审理,这就需要对机构设置、当事方参与和程序运作等问题作出统一规划和合理构建,以合乎程序正当性之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申诉复查程序是申诉再审程序启动的必经程序,我国刑事诉讼法尚无明确规定,以致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弊端突显,文章指出应建立我国的申诉复查程序,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对侦查辨认程序的相关立法简陋,立法层级低,立法规范性差。通过立法明确界定侦查辨认结论的法律地位,在完善我国侦查辨认程序时,应当对侦查辨认结论设置相关配套的法律规定,确保非法获取的侦查辨认结论得到合理排除。增加侦查辨认的形式,完善侦查辨认规则体系,完善侦查辨认程序的权利保护机制,进行侦查辨认必须进行全程录音录像。  相似文献   

12.
审前程序犹如刑事诉讼整个大厦的地基 ,如果没有科学的、合理性的建构 ,之后的诉讼程序将难以为继。本文通过采用结构主义理论和比较研究的方法 ,就刑事审判前程序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了阐发和论证。总的目标是在侦查程序中构建中立司法机构的审查和控制机制 ,建立“程序性裁判”制度 ,使侦查程序中涉及限制人身权利和自由的行为纳入司法审查和诉讼的轨道 ,在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权之间找到一个合乎理性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3.
法院在裁判文书中公开合议庭少数人意见,在我国审判实践中尚属新生事物。这一做法在法学界引起了一定的争论。少数人意见有其产生的原因,公开少数人意见有其合理价值,从而有必要通过制度完善少数意见之公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享有除逮捕之外一切强制侦查方法的自行决定权,易导致严重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现象发生;同时我国检察监督存在乏力与滞后的问题。因此,在刑事审前程序中建立相应的司法控制和监督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针对我国刑事审前程序司法控制与监督缺失的现状,对我国刑事审前程序司法控制与监督的原则和具体设想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依法、科学、合理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程序,是治安管理处罚合法、公正实施的有效保证,同时对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刑诉法增加了名为技术侦查措施(下称技侦措施)的共5个条文,但它们对技术侦查措施的概念、具体种类、适用期限、违法适用技侦措施的救济渠道等关键性问题未予明确,导致本已模糊不清的技术侦查措施、技术侦察措施、秘密侦查措施等概念上的混乱加剧,这必然影响刑诉法的实施效果,也必然严重影响被追诉人刑事诉权中的隐私权等实体权利和知情权等程序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受全球经济的影响,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势之下,中国遭受了欧美并用双反措施的贸易救济方式,中国不仅仅应该积极应对,更应该从欧美并用双反措施的行为中受到启发,完善中国在贸易救济领域的缺失。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刑事诉讼法》引进了“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制度,针对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异议,设立“专门知识的人”能够保障各参与诉讼的主体深入了解案件情况。文章认为,“专门知识的人”应作为特殊诉讼参与人并赋予相应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同时就其资格审查、出庭程序、表述意见的效力等问题予以明确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06条规定了再审程序的审级应同已生效的普通程序审级相一致.这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困难,造成诉讼周期的相对延长、刑事诉讼的"N"审终审、国家司法资源的无谓浪费等不良后果.文章建议对我国刑诉法之206条予以修改,使审判监督程序非依赖于再审案件在普通程序中的终审审级,而实行"一审终审"制度.  相似文献   

20.
行政合同是传统行政向现代行政转变的必然产物,也是公法和私法相互渗透的完美结合.行政程序和行政合同一样,都是现代行政的民主,法治,公开,参与精神的体现和要求.本文试看从行政程序对行政合同规制的角度对行政合同的主体、范围、程序规制的内容做了相应的论述,并对正在起草的行政程序法典是否要专章规定行政合同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