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瞭望》1990,(53)
一部电视连续剧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是很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渴望》为什么会引起轰动?《渴望》成功之处何在?《渴望》的成功给文艺创作带来什么启示?本刊在这个专题报道中,综述了来自专门家和普通观众的种种意见,其中也包括本刊编辑部内议论的某些看法。希望因此引起文艺工作者更深入的思考,以便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繁荣文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渴望》在观众中引起的轰动效应,是中国电视史上少见的,也是行家们始料不及的。连日来,北京、天津、南京的影视评论家们相继召开座谈会,对《渴望》及渴望现象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3.
一部“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的室内电视剧《渴望》为什么能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这无疑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根本原因在于《渴望》给人们上了一堂非常生动、形象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课。《渴望》的成功,为我们在企业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有如下几点启示: 第一,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的需要。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既有悠久文化传统,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来说,单单向职工进行“双基”教育是不够的,应当在开展“双基”教育过程中增加传统美德的教育,从而使职工懂得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和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力的正确选择。第二,传统美德教育是巩固“爱矿山、做主人,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1,(29)
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曾向国人提出过三个梦想;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 前两个梦想早已实现。对于第三个梦想,直到昨天仍然是梦想,但是中国人渴望梦想成真。新中国的首都北京在申办2000年奥运会失利后,又再一次申办2008年奥运会。 从1908年到2008年,整整一百年。百年的奥运情结,寄托着一个民族渴望腾飞的梦想。 2001年7月13日夜晚,12亿多中国人屏息静气,倾听着这百年梦想的历史回音。  相似文献   

5.
去年秋末以来,《渴望》电视连续剧播出,在中国城市文化圈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形成1989年北京风波以来最大的舆论热点。几个月了,许多人仍然津津乐道。我留意观察了一下,就在中老年市民众口一词夸奖《渴望》及其人物宋大成、刘慧芳等、文艺界和新闻界称赞这是中国媒介文化的一项成功壮举的同时,青年中却大量出现异议。这些异议分三类:一类是极为反感,认为  相似文献   

6.
汉城奥运会后,体育一时成了报章杂志以至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强国梦》之后,近来又有《兵败汉城》、《梦断汉城》、《泪洒汉城》和《汉城不是洛杉矶》等文学作品。发表在报刊上的《关于体育的政治功能》、《建立强国体育体制浅见》、《体育举国体制质疑》等文章就更多了。 人们关心体育,呼吁改革,期望中国体育重振雄风。体育改革的难点在哪里呢? 难点之一: 建设什么样的体育强国? 我国能不能实现世界体育强国的目标?应该建设什么样的世界体育强国?这是体育界长期争论的问  相似文献   

7.
刘金峰 《党政论坛》2011,(11):59-59
“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正的生活,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问询南来北往的客”——电视剧《渴望》主题歌中的这段歌词,闪烁着追求人生理想和探索人生意义的理性光芒。但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人们不仅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8.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颁布了,这个《条例》的实行有什么重要意义?贯彻落实《条例》有些什么难点?如何更有效地贯彻实施《条例》。笔者通过会议、座谈、访问,倾听了政府部门领导同志、专家、厂长、经理和职工的种种议论,从中悟出了不少道理,找到了某些答案。愿意和广大读者交流、商讨。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与当今世界的现实张中云《共产党宣言》自1848年发表至今已有150年,世界上凡憧憬社会美好未来,渴望建立一个最早由《宣言》科学阐明的替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人们,在今天都有发自内心的对《宣言》的纪念。马克思恩格斯在18...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2,(14):23-23
日前,美国《福布斯》刊载题为《有关当代中国的十个误解》的文章,认为外界对中国存在10种常见误解——误解1:民众愤怒意味着党的权力在减弱。除非经济增长停滞,否则民众将继续支持政府。中国民众渴望秩序、稳定。  相似文献   

11.
费孝通教授的近期力著《小城镇 大问题》、《小城镇 再探索》、《小城镇 苏北篇》、《小城镇 新开拓》,本刊从一九八四年第二期起陆续刊登后,不仅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而且受到国外学术界的重视。广大读者要求将这四篇论著汇集成册,对此我们已征得费老的同意。新华出版社已将该书发排,预计可在今年六月出版。 这本论文集,费老命名为《小城镇四记》,特由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同志作序。这里,我们先将杜老所作序言发表,以稍慰读者渴望。  相似文献   

12.
丁铭 《瞭望》2005,(34)
机遇从来都与风险共存,俄罗斯投资环境也同样如此。满洲里市赴俄市场调研组在俄罗斯进行了20多天的考察调研后,就俄罗斯投资环境向《瞭望新闻周刊》作了如下分析。俄地方政府:渴望合作,担心失控  相似文献   

13.
反映溥仪传奇人生的影视作品很多,最著名的当属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影片的后半部分,英若诚扮演的战犯管理所所长被游街批斗,溥仪感念所长的教诲和帮助,不顾一切地冲上去说:“你们弄错了,我认识这个人,他是好人.”红卫兵昂首问道:“你是谁?”溥仪迟疑片刻,回答:“我是一个园丁.” 这是一段意味深长的台词,新时代已彻底改造溥仪的身份,他终于当上渴望已久的普通公民,也体会了人微言轻的无力感.  相似文献   

14.
住宅建设在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点的过程中需要跨越哪些障碍?现行房价是否合理?如何使老百姓的购房渴望变成有支付能力的购房需求?最近首都经济界、建筑界,部分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入研讨。 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童大林、北大经济学院教授厉以宁和肖灼基、建设部原副部长肖桐、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刘伟、中国社科院研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2003年2月13日报道,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今天的中国处在哪一级台阶上?再给中国50年,我们能否追上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日前推出的《2003年中国现代化报告》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6.
张军才 《民主》2005,(8):41-42
对日寇的切齿痛恨首先源自于《鸡毛信》、《小兵张嘎》这类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稍大一点,《狼牙山五壮士》的感天动地,《烈火金钢》里“一弹突围的史更新”,永远使人无法忘记! 南京大屠杀的惨绝人寰,“黑太阳731”的灭绝人性,无不使人在刻骨铭心的仇恨里,深入反思:日本为何要入侵中国?中国人民到底靠什么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7.
柳笛 《瞭望》1998,(13)
开眼看世界的先驱徐继柳笛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唤醒了长期沉睡在“天朝大国”迷梦中的知识分子。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引起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的深思。他们渴望了解九州以外的世界,开始寻求救国图强的道路。这期间,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编译了《四洲志》,魏源在《四洲...  相似文献   

18.
宏图 《瞭望》1991,(22)
一九七九年七月二十日,茅盾先生《致钱钟书》云:“忆有《宋诗选注》,似出先生手笔。近来有何著作?欣逢明时,想必精神畅快。” 十多年来,钱先生陆续整理、出版了《管锥编》、《谈艺录》(补订本)、《七缀集》等学术专著,又修订、重印了《围城》、《人·兽·鬼》、《写在  相似文献   

19.
艾丽丝·门罗是加拿大著名作家,作品早已蜚声世界文坛,获奖无数。《逃离》是门罗在中国最知名的作品集,由八个短篇小说组成,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一群女人为自己的感情而烦恼,被爱情所困惑,为激情而一时冲动。她们同样渴望爱情,寻觅真爱,但同时又不知所措,面对自我否定的命运选择了"逃离"。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了《逃离》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释放。  相似文献   

20.
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正的生活,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问询南来北往的客。——电视剧《渴望》主题歌中的这段歌词,闪烁着追求人生理想和探索人生意义的理性光芒。但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人们不仅会收获成功的喜悦,可能会更多地品尝到失意的苦涩。能否长久保持昂扬的朝气,关键就是要有对理想信念的正确追求,要有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