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形势下 ,共产党员的人格形象有包括“五种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塑造共产党员的人格形象必须注意三个方面 :1.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共产党员塑造人格形象的基本原则 ;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塑造人格形象的目标要求 ;3.求真务实是共产党员塑造人格形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王有智 《青年研究》2002,(10):19-26
本文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对维吾尔族、回族、汉族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与推理能力、学业成就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中学生人格特征、推理能力表现出明显的民族差异 ;人格特征与推理能力和学业成就之间存在相关联系 ;回归分析显示 ,人格维度对推理能力变异量的解释率高于学业成绩对其的解释率 ,人格对推理能力和学业成就有重要影响作用。提示当前中学教育应特别重视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 ,以人格教育带动其他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3.
人格作为人最内涵的要素与犯罪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未成年人处于塑造人格的重要时期,通过对青少年犯罪行为产生的人格因素分析,一是反社会意识对犯罪的影响;二是人格障碍的影响;三是家庭对青少年人格的影响等等,强调爱的教育对青少年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于行政制度与行政人格关系问题的研究是理论界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研究视角.行政制度之于行政人格塑造的作用在于:行政制度对行政人的各项权利的规定是行政人格独立的前提;由制度而获得的角色意识是行政人格生成的基础;行政制度为行政人格塑造提供价值导向.行政人格的行政制度建树作用在于:行政人格的制度组织与制度结构功能;行政人格的制度生成功能.对两者关系的探讨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人格与制度都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伟  晏俊杰 《学理论》2012,(17):21-23
农民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转型社会时期农民现代政治人格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农民现代政治人格的培育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均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因此其现代政治人格的培育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培养农民现代政治人格的路径选择是:解决民生;发展民主;提升素质;畅通渠道.  相似文献   

6.
健康的人格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够指引大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高校思政课堂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人格的具体措施如下:加强心理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道德建设,塑造大学生健康的道德人格;创新教育内容;改善教育理念;探索高校思政课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张鹏 《学理论》2009,(7):162-163
通过探讨高职学生人格现状特点,阐述当代高职学生的人格缺失表现,分析影响当代大学生人格缺失的原因。一方面帮助高职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身存在的人格缺陷,重塑成熟人格;另一方面,希望为高职学院提供参考意见,以便能采取更具体合理的方法来指导高职学生,增强高职学生的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8.
李小伟 《学理论》2010,(5):146-147
这是一个强调发展、立足变革的时代。社会高速运转,不确定·性和可选择性同时增强,在这种背景下,真正的职业教育应该是着眼明天、面向未来的教育。因此,如果离开了时代精神谈人格的建构是毫无意义的,人格建构的核心应该是时代精神的完美承载。本文为职业教育中的“人格”输入了一个关键词“现代人”,并就现代人人格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培养策略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无数清官名臣的光辉事迹被载入史册,其中蕴含着尊老孝亲、治国安邦、作风俭廉、忧国忧民、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和精神特质的人格力量也随之流芳千古、熠熠生辉。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应深刻总结古代清官人格力量的形成机制,探寻其向现代转换的实现路径,建构新时代的政德文化:弘扬古代清官“修身正己”的人格力量,提高领导干部自持力;弘扬古代清官“勤政恤民”的人格力量,增强领导干部为民意识;弘扬古代清官“为政俭廉”的人格力量,引导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独生子女的人格是否健康则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幸福,更关系着国家的长远发展。本文从健康人格的内涵出发,着重探究了独生子女健康人格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人格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了培养健康人格的策略,即改善独生子女心态,使独生子女正确地接纳自我;改善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教养方式,提升抗挫折能力;改善学校教育环境,注重人文教育及道德品格的培养;改善社会网络环境,净化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贫困大学生人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安庆师范学院86名非贫困大学生和51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第一,贫困生人格特征中的P(讲求实际、倔强)、N(内外向)得分显著地低于非贫困生;应对方式的各维度中,贫困生在解决问题和合理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地低于非贫困生,而在自责和退避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第二,贫困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问题解决、求助与内外向有显著的正相关,与精神质有显著的负相关;合理化与情绪稳定性有显著的正相关。第三,回归分析的结果揭示了关于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回归模型的方程。  相似文献   

12.
理想人格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塑造相结合的产物。每个人都无法脱离其生存的制度环境,不能不受到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塑造。制度环境决定人们道德人格的养成和类型。理想人格的塑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道德教化;二是制度规范。相对于道德教化而言,制度规范具有优先性。制度规范是塑造理想人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三个方面论述读书对周恩来优秀文化人格的提升:一是周恩来读书目的的崇高是提升其优秀文化人格的引擎;二是周恩来选读的中国传统文化书籍是提升其优秀文化人格的基础条件;三是周恩来所阅读的激进与革命书籍是提升其优秀文化人格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4.
论和谐人格的内涵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人格是指人格内部结构要素的和谐及人格与所处环境的和谐,是传统人格、现实人格与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的纽结,亦是完整人格、道德人格和意志人格的和谐统一,同样是独立人格、健康人格与自由人格的和谐统一。感性与理性的互补与互促发展,理性与非理性的和谐并存,共时性的和谐并存与历时性的超越发展兼备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会贯通,共同为和谐人格的生成提供了可能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尝试探索国民人格层次划分的新理论,并对当代中国国民人格的层次进行实际划分。文章不同于以道德、心理或阶层划分国民人格层次,而主张以主体人类学的"人格结构"("三级结构八种力量")理论为依据,划分国民人格的层次,并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当代中国国民人格划分为四个层次——"杰出人格"、"完全人格"、"缺失人格"和"蒙昧人格",对各层次国民人格的规定性及其相互关系做了全面而具体的阐述,同时提出了划分和提升国民人格层次的若干理念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玉平  刘慧军 《学理论》2014,(12):251-252
德育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应从政治人格、道德人格、心理人格、法律人格和智慧人格等多方面入手,分析和把握德育教师人格修养的内容,并探索通过理论素养、社会实践、师生联系、评价机制等途径,促进德育教师人格修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杨颖 《学理论》2012,(14):79-80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中国版(EPQ-RSC)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268名医学院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医学院大学生整体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二者关系研究表明外倾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精神质均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外向稳定型和内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内向不稳定型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低。由此可以知外向性与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医学院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所谓胎儿,是指妊娠八周以后的胎体。有关胎儿权益的保护,我国的法律中可见一些零星的规定。这些较为零散的规定直接或间接地保护着胎儿的合法权益。近年来,胎儿的人格利益及其法律保护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现有的传统的民法制度与胎儿利益保护之间存在某种体系上的不兼容。为此,应在观念上确立胎儿具有了生命、健康、身体等基本人格要素;在立法时对胎儿的人格利益做出相应规定;加强对胎儿人格利益的司法保护和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2)
本研究以142名应届考研学生和63名非考研大四学生为被试,采用状态焦虑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考察考研学生的焦虑状况并探讨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对考研焦虑的影响。结果发现:考研学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非考研学生;考研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焦虑水平存在显著性的负相关;EPQ中内外向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神经质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精神质与考试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利用多元回归法,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路径图显示,心理健康水平在人格影响考研焦虑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面临着人生的矛盾与选择;那么,怎样才能摆脱矛盾的困扰,使自己的人格达到力所能及的高度呢? 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在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中,有没有可以继承的人格精华和力量?回答是肯定的:每个中国人,都可以从民族文化中吸收丰富的养料,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再塑自己的人格。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举民族文化中的所有健康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