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仁杰 《侨园》2006,(5):32-33
纽约华人帮派横行数十年,盛极而衰,与警方的强力打击分不开。而在警方打击的过程中,以亚裔警员为主的几个执法小组功不可没。如今这些警员有的功成身退,有的则仍在打击犯罪第一线。他们回忆起那辉煌的一页,仍觉得十分自豪。已退休的纽约市警局华裔一级探员陈汤玛斯,是皇后区首名亚裔探员,当华埠帮派开始渗入皇后区法拉盛、布碌仑时,皇后区检察官布朗赫然发现皇后区似乎一夜之间增加许多亚裔受害者。为适应这一发展,1992年5月,纽约市警局成立了“亚裔犯罪调查小组”,隶属于皇后区抢案组,与检方在1991年底成立的“亚裔帮派机动小组”共同完成打击帮派的使命。精通多种中国方言的“亚裔犯罪调查小组”探员伍雅倡认为,该小组得以成功遏止帮派犯罪,归功于探员的努力及亚裔探员对文化风俗习惯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春夏之交,美籍华裔飞机设计师田长焯先生到武汉考察投资。与笔者邂逅,谈到其弟、美国首位华裔及亚裔大学校长田长霖辞职在美引起的强烈震撼。犹如打开闸门,滔滔不绝。总统致意田长霖祖籍湖北黄陂,生于武汉,启蒙于上海,台湾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在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他仅用一年半时间就攻下了博士学位,尔后,一发不可收,26岁就获得柏克莱加州大学“最年轻教授奖”,年仅40岁就当选为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成为美国乃至世界  相似文献   

3.
美籍华人人口已超过日裔,取得在美亚裔人口的首位,成为美国多元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华人要真正获得群体的权利和平等地位,仍然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难。充分利用美国选举制度是美籍华人提升自己政治地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1996年11月5日,华人在美国参政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美籍华人骆家辉以近二十个百分点的优势击败对手,成功当选美国华盛顿州州长,成为美国第一位华裔州长,也是除夏威夷州以外,美国本土第一位亚裔州长。当晚,200多名支持者在西雅图威斯汀宾馆聚会,庆祝骆家辉当选。当骆家辉与他的妻子和家人登上庆功会主席台时,人们欢呼雷动,不断欢呼骆家辉的英文名字“盖瑞骆!盖瑞骆!”骆家辉当选州长,美国各地华人欢欣鼓舞。美华协  相似文献   

5.
一月·环球     
《侨园》2012,(5):3
《时代》杂志发布影响力人物百强榜林书豪位列榜首4月18日,美国《时代》杂志发布了2012年度最有影响力人物百强榜。目前效力于NBA纽约尼克斯队的华裔球星林书豪再次展现惊人的爆发力,位列这个年度榜单的榜首。《时代》杂志在形容林书豪时表示,他改变了人们对于美国亚裔控卫不能打好NBA的刻板印象,并集一个世界级球员和一个好学生于一身,他努力奋斗、保持谦卑,他做人和打球都很成功。此外,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亦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6.
欢聚北京 7月25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的2010年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在北京盛大开幕.来自世界51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六千余名华裔青少年欢聚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隆重的开营式.此次活动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届.  相似文献   

7.
黄泳 《瞭望》1989,(45)
华盛顿专电 美国的名牌大学在招收学生时对不同种族实行“配额”政策,许多美籍亚裔学生因而被拒之门外,引起亚裔团体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据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和美国“传统基金会”的一些学者调查,70年代后期起,随着大批亚洲移民涌入美国以及亚裔学生成绩显著提高,报考美国名牌  相似文献   

8.
英格兰北部工业城市布拉德福 德7月7日发生种族骚乱,当地 白人青年和亚裔青年之间发生暴力冲突,120多名警察在维持治安时受伤。这是英国20年来发生的最为严重的种族冲突事件。 事件起因于500多名亚裔青年举行示威,反对右翼种族分子的极端行为。一些白人种族分子在现场进行挑衅,高呼带有侮辱性的种族歧视语言,亚裔青年和白人青年随后发生争斗。  相似文献   

9.
周雅慧 《侨园》2021,(1):85-87
中国形象在世界不同国家与地区被赋予了不同意义.东南亚地区在历史上是被充分"中国化"的地区,也是华裔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现实生活中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增长最快的地区. 马来西亚作为华族、印度族和马来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融合型国家,近年来发展迅速,与中国的关系也蒸蒸日上.随着中国与马来西亚经贸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当地媒体与人民对...  相似文献   

10.
一月·侨情     
《侨园》2012,(4):8
经费不足令社区组织放弃罢免美国华裔市长关丽珍 美国加州奥克兰市一个罢免华裔市长关丽珍的组织3月5日表示,因经费不足,无力在规定期限内搜集到近两万个签名,决定放弃罢免.罢免关丽珍起源于去年10月的“占领奥克兰”运动.参与者强占市府广场,破坏建筑和公共设施,与警方发生严重冲突.一些人士对警方使用催泪弹等强制方式表示不满,指责市长关丽珍并质疑她处理危机的领导才能.  相似文献   

11.
郭怡红 《侨园》2007,(1):22-23
美国纽约是一个世人向往的国际大都会。830多万纽约居民来自世界各个地方,族裔的融合形成了纽约多元文化的特征。华裔人口在纽约就有37万多人,其中75%是在美国以外地区出生的移民。  相似文献   

12.
吕超然 《侨园》2008,(2):14-15
2007年11月6日,在美国麻省地方选举中,28岁的华裔候选人黄素芬创出历史奇迹以72%第一高票率击败曾任四届市议员的唐纳利,当选费奇堡市市长成为该市243年来首位华裔市长她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华裔女市长.  相似文献   

13.
《侨园》2012,(1):28
旧金山华裔代理市长李孟贤日前在旧金山市长选举中高票胜出,成为旧金山160年历史中首位民选华裔市长。在被问及身为旧金山首位华裔市长,有些什么特别的计划时,李孟贤说,关丽珍市长和我上任之后,一起庆祝奥克兰和旧金山同时产生第一位华裔市长。我们希望能够配合海湾大桥的重建工程,以一起步行或骑脚踏车横越大桥的方式,庆祝两个城市产生首位华裔市长。华人19世纪来美国建铁路,铁路工人的形象就一直跟着我们。现在我们两人当上了市长,希望用横跨大桥的  相似文献   

14.
一月·侨情     
《侨园》2012,(6):5
旧金山华裔市长李孟贤帮学生找暑期工旧金山暑期工作计划在华裔市长李孟贤的推动下,今年目标提供5000个就业与实习机会给旧金山的青少年,李孟贤勉励青少年"英雄不怕出身低",应该一步步准备好自己,  相似文献   

15.
黄康显 《侨园》2005,(3):13-14
香港的年轻一代,不少愿意到内地去找出路,特别是一些专业人才。因此“反向移民”的情况已经出现,已非昔日的从内地流向香港,或从香港流向外国,而是从外国回流香港,再从香港回流内地。这种反方向并非反常的逆转,而是正常的流转,特别当未来的香港逐渐走向大珠三角的版图之时。香港基本上是一个移民社会,人口组合中,有半成左右是非华裔人士,他们来自欧亚各地,且各有各的社群,使香港成为国际化都会。九成半华裔人士当中,说  相似文献   

16.
王俊勤 《侨园》2004,(2):12
满地可(即蒙特利尔)系加拿大第三都市,约有200万人口,华裔约占近1/10。满地可华人社区有数十社团,有联谊睦族的宗亲会,有协助华侨解决日常问题的服务中心,华商会,龙舟会,餐馆会等等团体,各依其宗旨发展,而以居于“伞荫”地位的华人联合总会(简称华总会)为亮点。华总会系27年前由所有华人社团共同组成,其执行委员会由全体华裔公开投选,成为满地可华人的代表组织,在三级政府(联邦、省、市)之前代表华社。  相似文献   

17.
世界侨情     
《侨园》2011,(9):44-45
从骆家辉吴振伟看美华裔从政之旅:态度决定高度在美国的华人最近先后目睹两个跟华裔政治人物有关的极端消息发生,一是前商务部长骆家辉于8月1日经参议院通过成为美国驻华大使,这是美国有史以来首次产生有华裔身份的驻华大使;另一件则是联邦国会众议员吴振伟7月26日因为涉及丑闻以家庭原因自动请辞,以回  相似文献   

18.
《侨园》2014,(5):5-5
近日蜗居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大桥桥架上的华裔游民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自称乔的华裔男子在大桥钢梁上用木板搭起了棺材大小的小屋。如此高危与落魄的生活不禁让游民收留与华人在美生活等话题再次进入民众丰啤。对于居住在曼哈顿大侨上的游民,有附近的华裔移民表示,“那个男的并不是唯——个,还有—个女的,我也经常看到她进进出出的。  相似文献   

19.
壹◆侨讯     
《侨园》2013,(10):3-3
<正>新西兰2013地方选举大幕开启华裔候选人再创新高伴随着华裔移民在新西兰居民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来自华裔族群的声音也更多的被听见、被传达。如今,新西兰又迎来了三年一届的地方政府选举,而在此次选举中,参选的华裔候选人人数再创新高,达到"破天荒"的9人。这些华裔候选人纷纷表示,如今,在新西兰工作和生活的华人族群越来越多,华裔已不再是"少数族裔",而足以成为社会的"主流"。无论他们来自什么党派,是否有过政治经验,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希望能够逐渐消除华裔族群的"政治冷感",在当地华裔居民的帮助和支持下,让华裔移民更好地融入社会,在新西兰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20.
刘爱贞 《侨园》2004,(3):14-16
李月英是美国首位华裔女飞行员,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