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一系列国家刑事赔偿案件的出现,使精神损害抚慰金适用前提不清、支付标准缺失的缺陷体现的更为明显,难以回应赔偿申请人对公平正义的现实渴望.本文指出,欲要充分发挥精神损害抚慰金在国家刑事赔偿中的作用,就需要在遵循综合裁量、合理限度、个案裁量和协商确定原则的基础上,以国家侵权行为所侵犯的客体为标准分类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支付前提和支付标准,并完善国家赔偿费用的责任追偿机制,切实维护赔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董臻静 《法制与社会》2010,(28):273-2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修正案首次以“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形式对国家精神损害赔偿作了明确规定,但是却缺乏相关的赔偿标准和计算方法,这将导致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实施陷入无序的境况。本文以“精神损害抚慰金”为切入点,就构建“精神损害抚慰金”标准及计算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其中亮点之一就是首次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范围.本文主要探讨国家刑事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拟以张氏叔侄冤案为切入点,解读修订后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从而对国家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内涵进行定义,探讨国家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界定和赔偿方式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精神损害抚慰金在国家赔偿制度中的缺失一直饱受指责,2010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家赔偿法》的修补,填补了此项法律漏洞。但是,基于经验不足等多方面的考虑,新修订《国家赔偿法》并没有具体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认定标准、计算方式等,从而导致司法机关在实际办理国家赔偿案件中无法准确地判定受害人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申请。  相似文献   

5.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保障公民精神利益的重要手段和必要工具,其核心在于界定精神损害的程度和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运用法律不当、审查证据存在疏忽等多方面问题,从而引发冤假错案的发生,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国家赔偿或者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含义以及产生、发展进行简要的介绍,明确界定精神损害。第二部分说明国家侵权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确定影响因素和具体的计算方法,第三部分指明我国的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进而提出更好建议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杰 《中国审判》2013,(12):19-19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定位决定了大幅度提高精神损害抚慰金不现实,亟待建立国家补偿制度,实践中也大量存在以司法救助、经济补偿等名义予以补偿现象。2010年12月1日修正实施的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了精神损害抚慰金。实践中民众对于精神赔偿期待较高,而法院积累的经验较少,法学界对支付国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也缺乏操作层面上的研究。当前国家赔偿案件信访化处理现象比较严重,精神损害抚慰金对化解国家赔偿纠纷、引导涉诉信访案件规范有序解决、依法保障人权、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孔悦 《法制与社会》2011,(15):25-26
2010年4月29日,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经四次审议后最终通过决议,并首次明确了精神损害抚慰金。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立法上的确立,对于保障人权以及督促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国家赔偿法的新近修改,通过对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过程的分析,总结现行法条的规定和实践经验,指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赔偿范围不明确、赔偿标准未确定、法条表述较为原则等不足之处。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国家赔偿法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将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丁恒越 《法制与社会》2010,(26):155-156
新的《国家赔偿法》已出台,对于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在新的国家赔偿法中规定:"符合国家赔偿法规定的情形,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这样立法,既是法治建设的一大进步,也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既有利于保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国家赔偿法修改和法律实施效果的最大化。但是,如何在国家赔偿中真正去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真正形成国家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以及如何确立国家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等,都是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成为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确立了精神损害抚慰金制度,但在立法规定上还存在一些模糊性。精神损害抚慰的范围与国家赔偿的范围有很大的不同;以后果是否严重为标准,抚慰的方式分为两种,但如何认定严重后果将会成为实施的难题;抚慰金标准如何确定目前还是空白,这会带来实施中的困难;建立典型案件公示制度可以规范抚慰金确定中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0.
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拓宽了公民权益保护的范围,首次规定了国家侵权行为造成严重后果要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范围,但《国家赔偿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标准,这种情况使得赔偿义务机关和审判人员在具体判断时无法可依,留给了执法者太大的自由裁量的空间.本文则就以上问题进行概要分析并提出建议,完善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确立符合“严重后果”的标准和赔偿计算标准,建立统一赔偿基金,完善责任追偿程序.  相似文献   

11.
行政精神损害赔偿立法必要性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实践中行政精神损害案件存在的事实和行政精神损害赔偿立法不完善的现状以及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的要求,迫切要求应尽快修改、完善《国家赔偿法》,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赔偿范围、方式以及赔偿额确定标准,建立和完善我国行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2.
修改后《国家赔偿法》在实施中仍存在部分规定较为原则,难以把握等问题,如赔偿金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免责条款适用等,本文结合办案实际,提出几点解决难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最高法院日前出台《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具体金额,原则上不超过人身自由赔偿金、生命健康赔偿金总额的35%,最低不少于1000元.按照最高法院的这一《意见》,以后类似张氏叔侄获得高额精神赔偿的情况将成为历史.(《成都商报》10月9日)  相似文献   

14.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原则应当是赔偿法定、适当限制、平等对待以及区分类型,认定"造成严重后果"应根据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人身自由权、名誉权等权利具体分析认定。在操作程序上,确定抚慰金数额可分为五个步骤。在适用对象方面,认定精神痛苦应以理性第三人标准与具体当事人标准有机统一,我国目前还不宜将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人扩展到特定第三人,无感受能力之人的赔偿数额应低于正常受害人。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国家赔偿法有关精神损害赔偿规定的空白,公民因国家侵权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无法得到有效救济。《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第一次对精神损害赔偿做出了规定,但最后未获表决。"流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精神损害赔偿规定方面存在一些争议,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国家赔偿制度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再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修订《国家赔偿法》中增加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规定成为该修正案实施以来倍受关注的几大焦点之一,它表明我国行政、司法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经建立,对于完善法律体系和制度,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有积极意义.但由于修正案对于精神损害的界定过于简单,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实践中操作困难.  相似文献   

17.
沈岿 《中国审判》2015,(2):28-29
2013年和2014年,张辉、张高平、李怀亮、徐辉、呼格吉勒图等一批备受社会关注的冤案得以矫正,受害当事人或其亲属,得到了相应的国家赔偿。其中,呼格吉勒图父母获得205余万元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占100万元,据报道是国家赔偿法2010年修订确立精神损害赔偿之后迄今为止的最高纪录。在一片舆论声中,"受害人的损失为什么是国家赔偿,而不是办错案的公务人员个人赔  相似文献   

18.
实务中对于患者死亡但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精神损害抚慰金部分是否支持,存在很大的分歧。其不仅存在于医患双方争执的焦点中,不同法官对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最终判决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是否应当判决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何种标准进行裁判等分歧,很大程度上源于法律法规自身的缺陷和问题。如何解决分歧,是解决医患纠纷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姚军 《法制与社会》2013,(16):50-51
我国现行新修订《国家赔偿法》中的行刑事赔偿制度赔偿范围较窄,精神损害赔偿金覆盖范围较低,刑事国家赔偿制度存在的缺陷,不利于对国家赔偿案件中受害人的保护应不断完善刑事国家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实务中对于患者死亡但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精神损害抚慰金部分存在很大的分歧,其不仅存在于医患双方争执的焦点中,不同法官对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最终判决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是否应当判决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何种标准进行裁判等分歧很大程度上源于法律法规自身的缺陷,如何解决分歧,是解决医患纠纷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