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思潮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样态,在与其他社会思潮的博弈中,中国共产党立足于解决思想方法问题,创造性地探索引领社会思潮的思想机制。其中,解放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的思想基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的思想原则。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的思想机制,为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的关系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极具隐蔽性的西方社会思潮,冲击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迷惑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为应对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引领,认清西方社会思潮的本质;以立体化平台建设为推动,扩大巩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以方式方法革新为抓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以正确对待、知行合一为验证,做实思想政治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3.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发展,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业已成为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明确方向。要切实贯彻这一深刻理念,必须全面把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社会思潮的前提、基础与关键。首先是把握社会思潮的本质,尤其是其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其次是把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正当性与可能性。再次是贯彻以人为本原则,把握引领的基本原则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社会思潮对我国青年的理想信念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应正确认识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挑战,坚持以青年为本,深深植根青年、充分依靠青年、一切为了青年,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用伟大的目标感召青年、用光明的未来激励青年,引领青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基本经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的社会思潮纷纷涌现,具有广泛而深刻的背景和动因.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了科学引领,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引领社会思潮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探索和改革引领社会思潮的实践思路提供了必要的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6.
论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所要讨论和回答的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社会思潮为什么会日趋多样化?如何正确认识社会思潮的多样化?为什么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应当注意哪些原则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进程,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和学说纷纷涌入,国内各种腐朽文化和思想也暗流涌动,纷纷向大学校园渗透,试图同马克思主义争夺主流话语权,企图从指导思想、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方面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渗透和干扰。因此,从思想上明辨各种社会思潮、坚定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重要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进程,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和学说纷纷涌入,国内各种腐朽文化和思想也暗流涌动,纷纷向大学校园渗透,试图同马克思主义争夺主流话语权,企图从指导思想、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方面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渗透和干扰。因此,从思想上明辨各种社会思潮、坚定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重要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给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在实践中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和要求:第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元主导和多样并存的关系。既要坚持开放姿态,贯彻"双百"方针,又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第二,敢于和善于与各种错误思潮做斗争。既要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又要始终坚持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正确把握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区别与联系。第三,培养和造就一支强大而有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队伍。既要注重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又要强化辩证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培育优良学风文风。  相似文献   

10.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实效性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实质上是用主文化来主导社会文化变迁,通过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文化的认同来影响人们对社会思潮的认同,以确保社会文化变迁的社会主义方向。通过社会学实证调查研究,分析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拜金主义思潮、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具有显著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是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要把握时代进步的脉搏,要为人民群众所信奉,就必须适应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基本国情.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关键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它比较系统地初步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时代性、人民性的内在统一。中国化是前提,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时代化是灵魂,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随着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的历程;大众化是目的,它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武装群众、改造世界、改变人民命运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延安整风运动是党的历史上一次深入、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更是一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动。用大众化的视域来审读这场运动,可以发现,这场运动端正了全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树立起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尤其是全党掀起的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使这场运动不仅提高了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而且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也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普及化。  相似文献   

14.
党的建设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党的思想建设处于首要地位。毛泽东关于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理 ,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确保党和党员的无产阶级化。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主要表现在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回答上。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恩格斯着重从马克思主义的发生、出发点、基本特征、价值论等方面作了说明。关于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恩格斯主要强调:要科学地学习、研究、宣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具体地应用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学会像马克思那样思考。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为后人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指明了方向;对于指导人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观,经历了一个确立、成熟和深入发展的阶段.从发生论、本质论、结构论、特征论和价值论等方面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从认真地学习和研究、完整准确地理解、既坚持又发展、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说明了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一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钧  施九青 《理论学刊》2007,6(11):56-61
中国经济学国际化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方向:西方经济学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际影响的扩大。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不是也不能是西方经济学中国化的结果,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指导下取得的。中国经济学只能植根于我国在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绝不应局限于从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寻求灵感和启迪。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有解构力,也有再创造力。在大众文化崛起的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并展现出其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9.
从整体性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近年来,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主要阐述了传统马克思主义三分法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三分法”的关系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认识的代表性观点。  相似文献   

20.
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保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基本要求,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当前,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是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