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小平求真务实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体现在调查研究工作中,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问数字"、"爱算账".他到各地调查研究,常常通过算账了解下情,通过算账摸清建设进展、发现存在问题、纠正工作失误,通过算账为重要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具体依据.  相似文献   

2.
江丹 《党史文汇》2021,(3):41-4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多打大算盘、算大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陈云长期主持我国财经工作,为新中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周恩来称陈云是个"铁算盘",陈云也自称"算账派",他说:"做经济工作要有战略眼光,要算大账。同时,也要算小账。"他多次强调,财经工作人员要精通业务,要会算账。陈云有别于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善于通过数字表达观点、进行决策。他精于算账表现在算"政治账"、算"长远账"、算"全面账"、算"大局账"。  相似文献   

3.
汉源县有63个贫困村,占行政村总数的1/3,是全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县探索推行"算账工作法",推动优势资源向一线调配、要素保障向一线集聚,实现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汇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4.
周锟 《党的文献》2011,(4):122-123
善于"算账",是邓小平决策的一个重要特色。邓小平的女儿邓榕曾回忆说:"父亲有个特点,喜欢问数字,爱算账。"在邓小平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中,善于"算账"的例子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5.
《党课》2009,(11):119-120
所谓“加减乘除”,就是算经济账。周恩来历来重视算账,擅长“加减乘除”,是这方面的典范。周恩来曾强调说:“中国有两件事情,一件是除法,一件是乘法。”他所说的“除法”,就是把生产增长的数字除以人口数,增长就不多了.  相似文献   

6.
在中共七大上,陈云曾经说过:财经工作是他的"本行".那时,陈云接触财经工作才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但他对这个"本行"却已情有独钟.后来,陈云长期主管财经工作,十分重视算账.  相似文献   

7.
“算账”,加减乘除,计算数目,人人都会,也非常重要,所谓“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但账宜早算,一来落个心中有数,二来也可先权衡得失而后决定为与不为。贪官也会“算账”,然而可悲的是,他们的“账”大多是在“秋后”才算明白的。不妨举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山东省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人才工作首先要走在前列。当前,最重要的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总体要求,加快推动人才工作转型发展,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不断提升人才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做加法,就是把宏观谋划、战略研究等工作增上去、抓到位。抓宏观,谋全局,是组织部门履行人才工作职能的基本要求,必须紧  相似文献   

9.
善用减法     
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小学课程就学了。小时候学的东西不一定浅薄,成年后还要揣摩和运用。简单的算术也不一定只运算简单的数字,复杂的工作也用得上"加减乘除"的思维方法。"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法则的产生有个漫长的过程,古代虽早有加减乘除的算法,可现在用的数学算式产生  相似文献   

10.
陈云从商务印书馆的一名学徒,到主持陕甘宁边区财经工作的"掌柜",从过去一个区域的财经工作负责人,搞"小摊摊",到主持全国财经工作的领导人,搞"大买卖",他一生都与算账、算盘结缘。在陈云心中,算盘的作用和意义也在不断升华,早已  相似文献   

11.
冷兆松 《党的文献》2007,1(6):55-57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1931年4月2日,毛泽东在<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中,又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一些著述对毛泽东这两个论断,在理解上一直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12.
“仁义礼智信”与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克谦 《学习论坛》2005,21(4):49-51
“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五个道德范畴,具有高度概括和持久普泛的意义。在当今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中,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并利用其作为道德范畴形式的“品牌”价值,立足于当代语境给予新的阐释,赋予其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鲜内涵。本文对“仁义礼智信”在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中的意义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之所以走近齐进,是缘于他和他的同志们创造了个“奇迹”。在他担任沈阳市老干部局长不到200个日子里,他的名字竟为沈阳市2万余名离休老干部中所皆知,老干部局的工作也获得老干部的啧啧称赞。不管你是在沈城的某个公园,还是街头绿地,只要碰到离休老干部,提起“齐进”,他们都不禁竖起大拇指:“这个局长好啊!”有的即使与齐进未曾谋面,也纷纷给他写信诉说自己的心事。更有甚者还特意前往老干部局,就为看看齐进局长长的什么模样。齐进,2004年7月调任沈阳市委老干部局当局长,何以在如此短的时间便成为老干部心中的“偶像”?春日的一个上午,记者来…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2月26日南平市委提出了南平新的发展定位: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如何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文章从产业结构入手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打造符合绿色腹地发展战略目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发挥对台优势做好"特殊福建"大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6个侧面分析了闽台之间时空上、文化上的源远流长的特殊关系,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赋予福建9项对台方面的特殊政策以及双方交流所取得的特殊成就,说明了福建在自身发展和祖国统一事业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文章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应该继续发挥这些特殊优势,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从3个方面实现闽台关系特殊性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坚持以人为本 超越“走入”与“走出”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以来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大讨论中,究竟是"走入"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我国理论界对此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无论是"走入"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二者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要想真正超越"走入"与"走出"之争,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王英津 《新视野》2001,(3):53-55
一、“两德模式”的由来 “两德模式”是指东德和西德在和平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的模式。早在二战结束后不久,世界强权硬把一个主权德国切割为二:东德和西德。在当时冷战格局下,刚出现的两个德国严重对峙,后经过各自独立的发展,双方关系从彼此对立发展到外交上的相互承认,到1972年12月双方又签订了“关于两国关系基础的条约”,两德关系进一步缓和,直至1990年10月两德最后实现了完全的国家统一。国际社会就把东西德国历经40余年的发展,运用和平方式从对立走向统一的模式,称之为“两德模式”。 “两德模式”在台湾并不…  相似文献   

18.
"协商民主":在中国的误读、偶合以及创造性转换的可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安平  姚传明 《新视野》2007,27(5):63-67
随着一批西方"协商民主"的论文和著作的译介,最近中国出现了"协商民主"的讨论热潮,不少人把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出现看作是民主理论的转向,看作是对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印证而产生"知音之感"。本文认为,有些人对西方的"协商民主"存在着严重的误读。文章分析了误读的产生及其原因,指出西方的"协商民主"与中国已经存在着的政治协商是基于不同的原则和理念的。但是我们可以在一种规范理论的启示下认真研究基于中国政治实践和政治资源的民主理论和模式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9.
吴志菲 《党史纵横》2008,(12):15-20
经叔平,浙江上虞人,中国工商界风云人物,著名政治活动家。1918年7月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历任上海新中实业厂副经理、上海华明烟厂副经理、经理、上海华成烟厂经理、上海卷烟工业同业公会主委、民建上海市委秘书长、上海市工商联副秘书长、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常委、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房地产部总经理、中信公司副总经理、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信公司常务董事、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董事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主席、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  相似文献   

20.
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关键在实际运用,最根本的就是要在各项工作中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