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道德得以运行的机制主要有如下几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保证;公务员道德观念的更新;"道德维度"与"法治维度"的辩证统一;以公共利益为行政价值取向;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法与道德可以说是法学的永恒主题,法治是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和处理法与道德的关系仍然值得我们深思.然而,法与道德的关系,横看成岭侧成峰,本文从法治的角度看待法与道德,希望能从法治这一条线索试探索中国建设法治社会,处理法与道德的关系的更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法治中国"作为新的政治话语,折射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转向,彰显了中国法治建设的人文价值。当前中国法治建设迫切需要弥合技术和人本,和合法治与道德。法治中国的建设的路径不应是单数的,而是复数的,一方面沿着自身文化理路重启中国传统的道德系统,将仁义道德与民主法治、市场经济实现新的结合;一方面也要承接西方,沿着个人权利和社会秩序,从外在建构民主法治的理性基础。实现二重继受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现时代需要一种融合中西人文主义之精髓、兼济人的认知理性与道德理性的新人文主义。从人文主义的视角看,道德人文维度与民主政治维度是构建中国法治需要着力加强的两个方面。在法治发展道路上,中国需要协调好法治的道德、功利、政治与行政四个层面,沿着自身的文化传统,打造政治和社会的理性与道德基础,开拓一种具有厚重人文底蕴的"道德的民主法治",实现仁义道德与自然权利、民主法治在现代的历史衔接。  相似文献   

5.
"德主刑辅"是中国传统的法治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核心就是主张"省刑罚"、"以德去刑",所以在治理国家上,把道德放在核心和首要地位,而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虽然这种主张在法治国的理念下,应该遭到诟病,但其中蕴涵的一些合理思想还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6.
在"法治"与"德治"并举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大治国方略的今天,深刻地认识和揭示道德法律化对社会道德建设的价值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为道德确立的基本价值为立法指明了方向,是健全法律的重要因素。本文指出法律选择了道德,可以推进道德的普及,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弘扬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7.
市场、道德与法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市场竞争是否必然带来社会道德的沦丧 ?在市场经济中如何寻求法治与道德的契合点 ?本文在分析了市场经济下的道德现状 ,以及法律对道德的积极作用后 ,从健全权力约束机制、完善竞争法律、建立危难救助制度和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四个方面 ,就以上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法治的法律:人化的道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探讨法治条件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为宗旨,提出了法治之法律是人化的道德这一新的命题。文章认为,一方面,法治是一种人化的道德需要,另一方面,法治也是主体普遍道德需要的制度安排和规范表达。人化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公平、普遍、人权、自由、秩序、公开、程序和发展等,相应地,法治之法律必须以记载并确保主体的这些道德精神需求为宗旨。文章还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以“以法治推进道德,可否?”这一问题,并给予相关的回答  相似文献   

9.
张婷婷 《法学论坛》2016,(1):133-143
在疑难案件中,法律与道德的巨大冲突很容易掩盖科技的"除魅"特性.科技不仅革新了法律纠纷的产生和鉴定方式,还重塑了传统道德的取舍范围.而道德则依赖人生与社会认同的优势,又为科技发展和制定法设定了伦理准则."宜兴胚胎案"的两种裁判就证明,在制定法缺失的情况下,科技与道德将以隐性和显性的方式分别作用于法律解释,并在相互制约中影响司法裁判.然而,受国家法治意愿的影响,法官只是有选择性地接受科技与道德的引导,并最终将裁判结果限缩于法律框架之内.  相似文献   

10.
董颖  赵增国 《行政与法》2002,1(8):36-39
依法治国方略确立以后,我国的社会运行已走上法治轨道。但在依法治国实践过程中,法治状况 尚不理想,有必要建立完整的道德文化体系,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并在公权行使者中形成公认的道德判断标准,因为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必然蕴含着道德精神,道德建设与法治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地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社会具备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双重保障.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是法制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今时代的呼唤.法治和德治应当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本文首先分析了法与道德的共同性与区别,然后围绕法治与德治的互补性,法治与德治的差别,法治与德治的统一性、法治与德治的协调性灯几方面加以论述,明确了二者的关系,期待对二者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道德与传统道德比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的特点,这也导致"网络社会"道德发展出现新的趋势,对网民道德塑造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就网络道德的新特点及发展趋势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是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开弓没有回头箭"尽管法治道路坎坷还是得走下去,我们要处理的问题是如何利用传统法律文化为现代法治服务,虽然传统文化中的"尚礼""权力至上"观念与现代法治水火容,但传统文化中仍有许多可以为现代法治建设利用的因子。应做好"扬弃"与"取舍",警惕负面因素对现代法治的滋扰。  相似文献   

14.
从古到今,法律、道德和宗教一直是规约人类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三大规则体系,并形成了复杂的连带关系。而在当今法治社会,虽然我们在努力倡导、推进着法律化的社会治理模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唯法独尊"。事实上,法治理念和道德理念在司法执法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许霆案中"道德法律化"的主张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本质区别,在逻辑前提、价值定位上存在无法弥补的漏洞,许霆案中"道德法律化"的判决结果从价值层面上看,这一命题隐含着道德标准绝对化、一元化和道德约束强权化的倾向,对社会道德生活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威胁,同时也破坏了法治的核心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6.
法与道德可以说是法学的永恒主题,法治是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和处理法与道德的关系仍然值得我们深思。然而,法与道德的关系,横看成岭侧成峰,本文从法治的角度看待法与道德,希望能从法治这一条线索试探索中国建设法治社会,处理法与道德的关系的更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龙 《法制与社会》2011,(31):269-269
法治这一治国方略的核心内容是树立法律权威,培养法律信仰。法律权威的树立,法律信仰的形成,不仅要求法律从形式上具有严密而完整的逻辑体系,而且要从内容上寻找法的道德支撑,从运行过程中寻求道德支撑。本文阐释了道德如何为法律提供心理基础,并就如何改善道德环境,减小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冲突,促进法治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理论的基础之上,从法治与道德建设的相互作用入手,深入研究了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文中指出法治推进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在于法律运行的四个基本环节,即立法、执法、守法与司法。假设国家(政府)能够做到立法的公平、执法的正义、守法的道德使命与司法的道德保障,就能够实现法治对道德建设的推进。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与德治结合 ,道德为基础 ,法治优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要求实行法治。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道德本身包含了对法治精神的肯定和追求 ,同时 ,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也需要法治来肯定和保证。  相似文献   

20.
与法律相比较,道德有所长,现代社会不应忽视道德的重要作用。同时,道德更有所短,现代社会道德的作用切不可过于夸大,其作用只能在法治的框架内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