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振川 《中国法律》2005,(5):8-10,56-59
一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力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越来越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渎职犯罪的本质是权力与责任脱节,导致权力的失用或滥用,与一般经济犯罪相比,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往往更为严重和恶劣。因此,对渎职行为的事后查处固然必要,但沉重的代价要求我们必须把眼光前移:预防为先,努力从源头上遏制犯罪。本文拟从分析渎职犯罪的心理诱因入手,探讨对渎职犯罪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3.
刘春成  陈双玲 《法制与社会》2013,(25):277-278,281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始终是百姓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大案、要案不断攀升,食品监管部门难辞其咎。为有效遏制、严厉惩处食品监管渎职犯罪,《刑法修正案(八)》第49条规定了食品监管渎职罪,旨在从源头上防控食品安全犯罪。为此,本文从食品监督渎职罪的立法背景、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刑法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司法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渎职犯罪在实践中面临一些疑难问题,诸如"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认定、"情节严重"的判断标准等都需要进一步明确。深入讨论这些疑难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是依法惩治渎职犯罪、确保公职人员正确履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马裕房 《法制与社会》2010,(34):141-14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呈现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在加快城市化建设的同时,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但是,由于工程建设领域涉及面广,竞争激烈,诱惑力大,仍然是职务犯罪的高发区,而这类型的渎职侵权犯罪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因此,抓住工程建设领域渎职犯罪产生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研究,堵源截流,尤为重要。本文从渎职犯罪的现状、特点、原因及防范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袁映 《法制与社会》2011,(17):159-159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的增设,是此次刑法修正案的亮点之一,有助于遏制当前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问题,凸显了刑事立法过程中保护民生理念的重视和贯彻。本文拟通过对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立法意义和存在问题的探讨,发表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7.
董跃田  王薇 《法制与社会》2012,(25):219+221
由于监督的不到位,近年来基层乡镇计生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滥用职权等渎职犯罪现象,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文以某县检察机关的案例为例,尝试对此类渎职犯罪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折,并对预防此类犯罪提出一些建议,以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8.
朱保光 《法制与社会》2010,(35):202-203
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一些高级领导干部,由于自身的学习要求松懈,在其所管辖的职权范围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对单位的制度不落实,有章不依,导致走上犯罪的道路。根据这些国家工作人员走上犯罪屡禁不止的情况,本文试探讨运用什么方法进行预防犯罪,同时怎样做好宣传工作,使这些人不再走上犯罪的深渊。  相似文献   

9.
共同渎职犯罪主体身份与职务不同,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能否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罪的实行犯、教唆犯、组织犯、帮助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能否成为非国家工作人员的教唆犯,一直是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就主体中共同犯罪的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并回答了如何认定渎职共犯的定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崔胜实 《行政与法》2004,(12):109-110
本文以犯罪过失分类方法为基础,突出渎职犯罪型过失的特点,将渎职犯罪型过失划分为职务上的疏忽大意过失与职务上的过于自信过失,职务事实过失与职务法律过失,职务纯正过失与职务非纯正过失。  相似文献   

11.
渎职犯罪损失结果该如何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是渎职犯罪客观方面的重要特征,是构成渎职犯罪的必要条件。认定损失结果是查办渎职犯罪案件必不可少的工作,缺少这个环节,就丧失了定罪处罚的依据。但是,目前在渎职犯罪损失结果的认定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其立案标准。  相似文献   

12.
王佳慧  张祚勋 《法制与社会》2011,(33):276+292-276,292
随着政府职能的改变和编制、体制的调整,渎职犯罪出现了新的类型和新的形式,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犯罪主体的认定上产生了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犯罪的主体是犯罪构成的重要要件,只有厘清主体要件,才能准确,有力地打击渎职犯罪。  相似文献   

13.
渎职犯罪是国家管理公权力在公职人员身上的异化,主要表现为权力的权利化和权力的非责任化。渎职犯罪的产生,既有犯罪主体主观因素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因素如权力的失制、经济的失衡、文化的失导、行为的失范等的影响。因此,防范渎职犯罪要从主体和社会两方面入手,健全机制,完善法制,构筑思想防线,营造“不敢犯”、“不能犯”、“不想犯”的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14.
分析我国刑法对渎职罪的规定,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立法不完善、争议问题多的现象比较严重。本文拟通过对渎职犯罪构成要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刑法理论分析,提出对这些争议问题相对合理的理解和司法适用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刘梦妮 《法制与社会》2010,(31):140-140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刑事办案中一项重要的技巧,渎职案件讯问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使其如实供述所犯罪行不仅是一起攻坚战,更是一起心理战。本文拟从司法实践出发,对这一技巧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一些地方瓦斯爆炸、工程坍塌等重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稳定,制约着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极大损失。从增城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案件情况来看,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犯罪已经成为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危害性不可小觑。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左勇 《法制与社会》2012,(3):248+250
近年来,我国环保部门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保力度,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受经济利益驱动、部门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和自身执法条件和执法手段的局限,极少数环保执法人员贪污受贿和不作为,乱作为等失职渎职犯罪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勾结不法企业,为污染大开绿灯,成为许多环境污染事故的背后“推手”本文将从环保行业渎职犯罪的“高发区”入手,谈谈本行业渎职犯罪的成因与预防。  相似文献   

18.
渎职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职责为主要标准判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司法实践中已逐渐取得共识。结合有些具体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主体认定问题尚须进一步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田晓康 《法制与社会》2011,(25):123-124
由于总是与特定的职权相联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案件的证据除具有一般刑事案件证据的特征外,还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收集渎职犯罪案件的证据,应当从该类案件证据所具有独特性出发,正确确定证据的收集原则,同时明确其收集要求,以更好的指导渎职犯罪案件的侦查取证工作,从而为确保案件的顺利侦结和诉讼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渎职犯罪中"重大损失"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渎职犯罪中"重大损失"的起点额因损失表现形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计算时间区间,应区分为立案"重大损失"和定罪量刑"重大损失",对于前者,应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行为造成损失时起,到侦查机关立案侦查时止;而对于后者,则应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行为造成损失时起,到案件起诉时止。"重大损失"的计算范围,应严格查明损失和渎职行为的因果关系,只有那些与渎职行为有刑法上因果关系的损失才能计算在"重大损失"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