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刚 《法学论坛》2012,(1):116-121
我国刑罚理论研究中存在四个误区:混淆了刑法目的与刑罚目的;对刑罚目的的含义理解错误;把一般预防当作刑罚目的;把报应当作刑罚目的。通过对这四个误区的厘清,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刑法目的与刑罚目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刑罚目的,是指国家通过适用和执行刑罚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一般预防是刑法目的,不是刑罚目的;报应是刑罚的本质,不是刑罚目的;刑罚的目的是特殊预防。  相似文献   

2.
<正> 刑罚以预防犯罪为目的,这几成定论;刑罚的目的有个别预防与一般预防之分,这也差不多成了通说。然而,刑罚目的的内部结构,即个别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关系,却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究的课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不仅对于加深对我国刑罚目的的科学性的认识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完善我国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一个别预防与一般预防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两者虽然各自具有不同的规定性,但共同表现着刑罚目的的本质。把刑罚目的确立为预防犯罪,并将其具体划  相似文献   

3.
刑罚目的新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刑罚目的是刑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它对于刑罚的创制、适用与执行都具有指导意义。在刑罚目的问题上 ,长期以来存在报应刑论与预防刑论之争。刑罚目的是报应与预防的统一 ,这就是刑罚目的二元论。基于刑罚目的二元论的立场 ,本文对刑罚的报应目的与预防目的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韩轶  刘雯 《中外法学》1998,(2):64-67
<正> 一般预防在预防犯罪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能否界定为刑罚目的的问题,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究的课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不仅对于加深对我国刑罚目的的科学性的认识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完善我国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笔者认为,刑法理论上把一般预防界定为刑罚的目的,不仅是过分地夸大了刑罚一般预防的作用,而且是与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相悖的。  相似文献   

5.
刑罚个别化思想的提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刑罚个别化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过分关注刑罚个别化是否会导致刑事立法形同虚设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疑问,这样的顾虑使刑罚个别化制度长久以来发展缓慢,难以正名。本文从刑罚个别化思想的起源入手,分析了刑罚个别化与罪刑法定原则产生对立的原因,并探讨了这种对立的相对性与可融合性。  相似文献   

6.
论刑罚结构改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刑罚结构的概念和功能 刑罚结构是指刑罚方法的组合形式,即刑罚方法的排列顺序和比例份额,这种组合形式反映刑罚结构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的稳定状态和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研究刑罚结构,不仅要研究刑罚的结构要素,而且要研究刑罚结构要素的关系状态。刑罚结构要素是刑罚存在的前提,不仅决定刑罚的存在,而且决定刑罚的结构以什么类型存在。刑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状态,是刑罚结构内存的逻辑定型。一定种类的刑罚要素只有按照一定的逻辑定型进行排列组合,才能构成一个稳定的刑罚结构,并衍生出特定的刑罚功能。刑罚结构是具体国情(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统治经验等)、刑罚目的、刑事政策的集中反映。刑罚结构决定刑罚机制内部环境,构成整体刑罚功能的基础。刑罚功能是刑罚结构的价值体现。刑罚结构决定刑罚的功能,刑罚功能又影响刑罚的结构。不仅不同的刑罚要素的组合状态会产生不同的刑罚功能,就是相同的刑罚要素的不同的组合方式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刑罚功能。  相似文献   

7.
缓刑,是指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具备一定条件的情况下,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缓刑本身不是刑罚,而是具体运用刑罚的一种制度。因此,我们探讨缓刑考验期间又犯罪的能否适用缓刑,应该从刑罚运用这  相似文献   

8.
张锐 《法制与社会》2012,(21):25-26
研究惩罚的哲理性基础不仅为惩罚提供了正当理由,而且有助于建立刑罚的威严并促进刑罚的有效实施.随着近现代刑事理论发展和变迁,报应主义、功利主义都不断地受到挑战.报应主义过分关注惩罚犯罪人,功利主义有利于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维护,但忽视了个别正义,将二者进行融合是历史的潮流.一体论不是简单的相加,在刑事活动的不同阶段其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刑法理论界关于刑罚目的的通说是预防犯罪,这一通说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为了弥补现有理论的缺陷,在刑罚目的中融入报应因素已成为当务之急。形成以报应为基础的刑罚一体论是我国刑罚目的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周少华 《法学研究》2008,(2):95-110
关于刑罚目的,认为“刑罚目的应当是特殊预防与报应的统-,-般预防不应作为刑罚目的”的观点逐渐显现其理论优势。但是,当-般预防被排除在刑罚目的之外以后,其理论地位必须重新加以确定。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上述刑罚目的观就很容易遭到人们的质疑,并且无力抵抗。产生-般预防效果的制度要素主要是刑法规范,而不是刑罚。把-般预防从刑罚目的中分离出来,将其上升为刑法目的,不失为-种合理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1.
刑罚有效性是指以最经济的方法、最小的刑罚代价,去达到刑罚目的。从刑罚理论和刑罚制度的演变来看,刑罚有效性原则是伴随着刑罚教育主义的产生而确立的。它彻底否定刑罚报复主义和惩罚主义,反对机械地执行罪刑相适应原则,强调必须以教育、改造的目的来统率刑种的设立、刑罚的适用和执行,尽力为犯罪人回归社会寻找最佳捷径。刑罚有效性作为一项原则并未在我国刑法理论中明确地提出,但作为一种思想和研究课题,却越来越受到刑法理论界  相似文献   

12.
刑罚目的理论是刑罚理论的核心,在理论上以及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刑罚目的的概念特征,国外关于刑罚目的的理论学说,我国刑罚目的理论的发展及现状,以及对刑罚目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数罪并罚,是我国刑法关于刑罚的具体运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刑法科学中(包括犯罪学和刑罚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看,研究数罪并罚比研究一罪单罚,无论就其性质、深度、广度等方面来说,都要困难些、复杂些.一罪和数罪的区分问题,是在对数罪需要实行并罚的前提下提出来的.因此,这就不是在通常情况下,一人犯过一次罪还是几次罪的问题,而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即在判决宣告以前,或者在判决宣告后,刑罚还没  相似文献   

14.
南斯拉夫刑罚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尽管原南斯拉夫联邦在事实上已经解体,但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南斯拉夫,其刑法理论曾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其中的刑罚体系颇具特色,既不同于原苏东国家,也与西方国家不同,有着自己的特点,适合本国社会实践的需要。因此,对其进行必要的研究,对发展我国刑罚理论和立法都具有一定意义。南斯拉夫刑罚体系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刑罚不是唯一的对付犯罪的措施。在南斯拉夫刑法中,对付犯罪的措施是“刑事制裁”,刑罚仅仅是刑事制裁体系中的一种措施,除了刑罚之外,刑事制裁还包括其他的措施。所以,我们所谈的对南斯拉夫刑罚体系的研究,实际上是对其刑事制裁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刑罚目的是刑罚理论中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论题,它贯穿于刑罚创制、适用与执行的整个过程,不论是在理论中还是在实践中,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历来是学者研究的重点。笔者仅依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浅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一多元中心的刑罚新体系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首先,从刑罚的哲学根基来看,报应刑理论是以康德、黑格尔的“理性”哲学为基础的,教育刑理论是以孔德、斯宾塞等的实证主义“经验”哲学为基础的。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有明显侧重倾向的哲学根基,因而可以称为一元式的哲学根基。然而,发展到现代,哲学的分化与合流加剧,统治者在指导思想方面的多种选择,使得西方国家刑罚理论的哲学根基已经变化为多元式了。  相似文献   

17.
王丁 《法制与社会》2014,(9):274-275
被害人问题作为犯罪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直以来都被重点研究。而在刑法学中,对于被害人的研究却不是很多,其概念也与犯罪学中的有所不同,这不利于对我国刑罚理论的完善。本文从刑法学视野中被害人的概念出发,对被害人在刑法视野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邱帅萍 《海峡法学》2011,13(2):93-98
菲利的刑罚效力观极大地丰富了刑法学理论,同时挽救了刑罚在当时存在着的信任危机,减轻了个人的刑事责任。但刑罚并不是如菲利所认为的那样不具有否定性,其看待刑罚有效性的方式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一、费尔巴哈和李斯特的刑罚理论之地位费尔巴哈提倡心理强制说,主张必须先把犯罪与刑罚的关系做一明确规定,依此对一般人加以心理的强制.在对一般人发挥威吓效用达一点上来认定刑罚的根据.但是,根据费尔巴哈这样的刑罚理论不足以给刑罚的意义以明确的说明.费尔巴哈的理论,是与如何使人不趋向犯罪的一般预防的目的紧密地联系起来,以求得刑罚存在的根据;这对何以要加以所谓  相似文献   

20.
<正> 对犯罪和罪犯的类型和形式的系统研究始于十九世纪,但属于这个领域研究中的问题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古典哲学家和以后的思想家、社会改革家的著作中都散见对犯罪学的基本问题的零星研究。从一开始,刑法、刑事政策和犯罪学的研究领域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里所作的简短的研究并不是论述刑罚理论、刑罚制度、刑事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