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守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逐步形成了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以把握人民利益、大力发展经济以增进人民利益、创新利益分配模式以实现共同富裕、贯彻群众路线以发挥人民主体性作用的实践路径。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本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在具体实践中始终从实现和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出发,不断打破各种僵化观念的束缚,努力探索满足人民利益需要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深度结合。  相似文献   

2.
正确把握、有效应对社会主要矛盾,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分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四个历史时期,探索和解决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百年把握和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蕴含着三个启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从人民立场出发;坚持立足中国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论断,体现出百年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其表现为对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关系认识上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社会主要矛盾演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化认识中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深入分析百年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演变历程与党对社会矛盾认识逻辑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依据和理论内涵,深刻理解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国前后 ,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 ,与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确定有着复杂的联系 ,探究这一关系的发展变化 ,对总结建国后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 ,是有重要意义的。一“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 ,最早出现在 194 8年 6月 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根据毛泽东指示为重印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第二章所撰写的前言中 ,《前言》对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作了初步的理论界定 ,它指出 :中国不是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而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二者在内容上的历史区别是 :“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善于学习历史知识,运用历史思维,总结历史经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对人民主体论、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创新,丰富发展了唯物史观。新时代人民主体论不仅强调发展依靠人民,更注重发展为了人民,最终实现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理论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新时代生产力理论更加突出劳动者、劳动资料及科学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写入大会主题,不仅明确了这是一种主要精神动力,也彰显了新征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必须保持的精神状态。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视角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生成、延展的历史逻辑。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党领导人民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百年实践中形成发展,因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任务分工、地域范围、个体群体的不同,构成了伟大精神的多元样态。另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推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党员干部的“正身镜”和“校正器”,在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将赓续延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比较正确的判断,但随后,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党并没有坚持八大的正确判断,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与实践上有过严重失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人重新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判断并坚持了这一正确论断: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判断。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可以看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体现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时俱进。由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许多新变化和阶段性特征,促使原来主要矛盾的解决以及新的主要矛盾产生。对此,我们应正确认识当下社会主要矛盾,把握"变"与"不变"的临界点,丰富社会主要矛盾学说,创新解决途径和方式,促使社会主要矛盾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利益观是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的观念体系,是纯粹的人民利益观。我们党的利益、阶级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统一,党的人民利益观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切实贯彻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丰富发展。我们党致力于建立、巩固和扩大最广大人民根本一致的利益基础,通过调整社会利益关系不断完善人民利益的实现、发展和维护机制,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制定和执行政策,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0.
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极其鲜明地向世人昭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民主从来不是狭隘的一党一派之民主,成为近现代以来中国民主最完整最彻底最集中的体现。正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高扬起人民民主的光辉旗帜,为全国人心之向往,成就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地位,加速了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进程,奠定了当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政治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公民社会视角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公民社会的概念;二是阐释了选择公民社会角度的缘由;三是公民社会发展对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哲学思维、哲学立论和哲学创新见长的无产阶级政党.经过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承接,中国共产党在学习、接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经过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哲学总结与概括,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传统,并且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哲学体系.正是依靠这一哲学武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3.
矛盾概念有四种涵义.人民内部矛盾范畴中的矛盾不是辩证法意义上的矛盾,而是指人民内部的对立、斗争或冲突.毛泽东经常在人民内部的对立、斗争或冲突意义上理解和使用人民内部矛盾范畴,我国1956年出现的"少数人闹事"是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形成的重要背景之一.只有立足于缓解人民内部的对立、斗争或冲突,才能与我们党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原则和措施协调起来,充分体现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焦点的趋同性、表现的公开性、影响的连锁性、解决的复杂性、延续的长期性和性质转化的可能性,是人民内部矛盾在新时期的新特点。新时期人民内容矛盾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尤其同新时期人民内部物质生活需求、利益关系调整、社会体制转型和思想观念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矛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巨大成就。这个成就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颇有启发.本文主要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现在才有的,但是在各个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就成为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关键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矛盾大量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及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体地分析了新时期各个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及其集中表现;阐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探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人民内部矛盾也出现了多发多样的状况。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化解处置人民内部矛盾的领导机制、超前联动的排查调处机制、突发群体性事件化解和处置机制、人民内部矛盾的心理疏导和宣泄机制以及化解处置人民内部矛盾的责任追究机制,形成横向联合、上下贯通、多管齐下、高效、规范、系统的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化解和处置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姚伶 《实事求是》2008,(5):23-25
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主要的社会矛盾。目前,人民内部矛盾呈现数量仍居高不下、矛盾主体发生变化、处理难度增大等特点。产生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单位没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对预防和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认识不到位,化解矛盾能力不强。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建立健全利益表达和汇集分析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尽可能把人民内部矛盾化解在基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