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加深,从农村到城市全面展开。其中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为历史转折点,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标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从此转变看,"南方讲话"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胜利闭幕了。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精神和一贯思想,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继续、丰富、发展和理论升华,是我国人民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十四大报告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明确提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讲话20周年。在1992年的南方讲话中,小平同志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小平同志的讲话不仅是对我党历史经验的精辟总结,同时,也成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左"的束缚,推进改革开放的旗帜。作为律师,我们深切地感到,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尤其是对"左"的批判,在这20年中,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律师工作的加速改革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证据开示已成为刑事诉讼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本文在概述证据开示制度基础之上,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中有关证据开示制度的状况,结合司法实践,提出了构建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去年九月份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一切企业事业单位,一切经济活动和行政司法工作,都必须实行信誉高于一切,严格禁止坑害勒索群众”。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法律思想,这就是保护法人人格权是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对公民人格权的保护,我国的宪法、民事法规和刑法都已有明确的规定。相比之下,保护法人的人格权,这在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还是一个需要探索和研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今年七一,中央决定重新发表邓小平同志1980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这篇讲话,深刻总结了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经验和十年动乱的教训,为我们提出了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实行改革的重大任务,是指导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几年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即将进一步深入开展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的一件大事。小平同志从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实际出发,最近又指出:“政治体制包括加强民主和法制两个方面”。因为在我国,我们的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他所创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法制思想占有重要地位,虽然邓小平没有就他的立法作专门性的系统表述,但三卷《邓小平文选》中有许多相关的精辟见解.这些文章、讲话依其内在逻辑,形成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思想,包括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立法思想、执法思想、守法思想、综合治理等方面.其中的立法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同志们:今天,第三次全国专利工作会议开幕了。这次会议是在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三次重要讲话、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有利形势下召开的。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及“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和深化改革”的方针,研究落实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  相似文献   

9.
宪政型与集权型:刑事诉讼模式的导向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毅  林喜芬 《政治与法律》2006,1(1):117-122
宪政与集权型刑事诉讼制度作为一种分类研究范式具有其理论优势,它揭示了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精神”精神。集权型刑事诉讼制度的特征在于权力的集中性、程序的反理性、程序的工具性;而宪政型刑事诉讼制度则具有权力分立制衡、程序独立以及程序的理性化等特征。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带有某种集权性色彩,因此,宪政型刑事诉讼制度应当成为我国当前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锐意进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宪法性刑事诉讼原则之倡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学栋 《河北法学》2006,24(10):123-126
西方国家的刑事诉讼原则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宪法性刑事诉讼原则.宪法性刑事诉讼原则是宪法与刑事诉讼法母子法关系的链结点,是刑事诉讼法治秩序的需要.宪法性刑事诉讼原则的不完善影响刑事诉讼程序的改革.我国宪法应当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建立完善我国的宪法性刑事诉讼原则.  相似文献   

11.
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保障─—学习《邓小平文选》中有关法制建设的思想胡为雄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法制建设,邓小平同志有关法制建设的谈话或讲话,有不少收录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故从该卷可以领略到邓小平同志的法制建设思想。概括起来,邓小平的法制思想主要...  相似文献   

12.
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会议于6月20日至24日在四川省绵阳市召开。 这次会议,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的精神为指针,在回顾和总结1989年以来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的情况和经验的基础上,讨论和研究在加快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贯彻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经济犯罪审判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林准作了重要讲话。这一讲话即将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文件下发各级法院。  相似文献   

13.
最近,省法学会组织了学习《行政处罚法人《刑事诉讼法》座谈会。与会者就“两法”出台进行了广泛的座谈。一致认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全党全国正在按照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法制国家就是要有完备的法制、严格的执法,公民要有高度的法制观念。新的《刑事诉讼法》对原法做了一系列重大修改,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和司法制度的重大改革,在摆即巨司法机关的关系,健全辩护、代理制度,加强公民权利保障,以及不再保留收容审查,不再使用免于起诉,改革庭审方式等方面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左卫民  万毅 《中国法学》2003,(4):136-147
从现代化理论来看 ,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型刑事诉讼制度向现代型刑事诉讼制度转化的历程。传统型刑事诉讼制度与现代型刑事诉讼制度之间在程序理念、结构以及运作等方面都存在着重大差异。对于这些基本理论问题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中显然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误差 ,导致了改革目标的错位以及改革路径的错误选择。据此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目标应当定位为建立现代型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5.
吕征 《法制与社会》2010,(31):126-127
立案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个独立、必经的启动程序,是刑事诉讼活动启动的标志,也是中国刑事诉讼的一大特色。这种模式曾经得到理论上的赞同与支持,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其自身的局限性。本文拟在对我国现行立案程序的弊端进行探明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借鉴国外刑事诉讼启动机制的经验,探求我国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关于“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战略思想,是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是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要发展,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高到了新的高度。我们这次会议就是要以小平同志的讲话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最近对加强政法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认真学习和贯彻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开创全国法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总结了我国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深刻地阐述了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其中对法制建设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论述得颇为透彻,对于我们推进改革,完善法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诞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发展,始终存在着一个战略目标选择问题。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形成的以党代政、过度集权的政治体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刑法思想研究马克昌,贾宇,康均心邓小平的刑法思想,是指邓小平同志对于刑法的宏观认识和基本见解。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邓小平同志并没有对于相对微观的刑法理论进行过系统的探讨和表述。但他在八十年代以来的多次讲话和文章中所发表的关于犯...  相似文献   

19.
作为诉讼制度的对应物,诉讼观念是潜藏于一个特定文化体内,对生活于其中的个体的行为起到潜在的和实际的引导作用的力量.制度先行,并以此带动观念变革在我国特定文化条件下不仅是必然的,同时也是可行的.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在我国宜采用技术推进的方式进行,以实现刑事诉讼程序的精密化为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掀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新的一页,在学习贯彻小平同志讲话精神中,始终体现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的要求,人民法院的经济审判作为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关系最密切的部门之一,其工作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大量经济法律关系需要法院的经济审判手段进行调整。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要搞好经济审判工作,真正发挥经济审判作用,必须了解新情况、掌握新问题,研究新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